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风险与媒介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渗透,高校负面事件频发并日益成为大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在负面报道的冲击下,传统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高校师生关系亦在负面报道失衡的影响下发生异变。大众媒介作为当代高校报道中的核心所在,是高校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关键,故在师生关系异化的纾解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负面报道影响的高校师生关系现状为切入点,探析负面报道失衡下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关系的背道而驰,以及师生信任危机的日趋凸显,并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提出高校负面报道中大众媒介负面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方法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媒介形式的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我国媒介生态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媒介融合使我国对外传播活动有了新的特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努力转变思维方式、及时报道突发事件、积极传播软性题材与善于利用新兴媒体等,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赢取主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界新闻事件策划现象的成因及动因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新闻策划的源头在于公关理念的渗入及企业与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分析了公共关系介入新闻策划的两种方式,一为社会组织独立型新闻策划活动,二为与媒体合作型新闻策划活动。并进一步从媒介权威、媒体的产业化运作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方面探析了公关介入新闻策划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大众媒体必然要受到冲击,要生存就必须竞争,而对于电视媒介来说,新闻节目是关系到生存发展的关键。面对“第四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办出生机与活力,成为电视人乃至整个受众群体所关心的焦点。结论是电视媒体只有进行新闻改革,才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其原有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穆青新闻思想背景、新闻观念(媒介功能观、舆论观和新闻价值观)和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透视穆青新闻传播思想特点:现实体验的文学化转换;政治语境下的媒体预设;超越事实的意义化表述,并以此挖掘其社会主义性质与新闻专业精神的内在矛盾,揭示其新闻观对后世新闻思想发展的引导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更新与变革始终是传播方式变革的基础动因,媒介对社会系统的介入以及与文化的相互交织使得媒介文化成为社会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媒介文化的演变已成为社会变迁的重要表征。从社会文化的总结框架中审视媒介文化研究的取向,文化研究的体系与方法始终贯穿其中;而在从技术变迁的视角下,新技术衍生出新的表达形式以及新语境下的意义延伸是对媒介文化内涵的重要拓展。技术演进在引发传播形态变革的同时,媒介文化的内容形式、结构特征和意义表达都随之发生变化。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侵入社会系统的当下,媒介文化研究在遵循文化研究基本逻辑的同时也必须将技术演进带来的意义延伸纳入其中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介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大众媒介引起社会交往方式的极大变化,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重要影响。大众媒介除了具有公共特性,还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特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马克.波斯特提出了丰富的有关大众媒介意识形态特性的思想与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对于合理地导引和调适如今政党政治时代的执政党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了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所具备的特点,对研究媒体融合的具体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上,媒介融合的实质,应当是在新旧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媒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这也正是媒体融合所需努力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应当是实现新旧媒体之间内容上的共享和功能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媒介批判理论来研究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的演变,分析广场舞大妈在媒介的批判声中获得的积极形象方面的报道。她们是新兴的消费群体,是热心活动的参与者,也促进了政策的变迁与出台。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的提升路径:充分把握主旋律的传播策略,主动利用新媒体表达自己并传播个性化的典型形象,以期在大众印象中的刻板形象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广播的独有优势入手谈广播在信息时代中的定位:一、广播是大众媒介中唯一可以解放人们眼睛的媒体;二、广播最适应在运动状态中接受信息;三、广播是传播音乐节目的最佳媒体;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播特性为广播开办成人节目提供了空间。结论:广播在信息时代发掘优势,找准定位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日益追求新奇、独特和多样化的感受,渐渐地,观念价值在大众消费取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当今社会愈来愈多的方面属于意义逻辑和象征规则的范畴,物品不仅是物质上的占有和财富或地位上的炫耀,而是赋予生活意义以及情感价值的媒介。人们更多地是根据感性和意向来选择那些种种能引起情感和诗意反应的物品。也就是说,在消费社会,产品中承载着消费者的意义诉求,消费者通过作为符号的产品来表征自己的个性、情感和群体归属等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文学批评的跨媒体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复杂、多元的社会状态,使文学在审美趋向、创作手段等方面出现新的震荡和聚变,随之也带来了文学理论批评的急速变化。在媒体全球化环境中,市场化的浪潮推动下,构建跨媒体传播的多元话语的文学与文学批评成为必然。文学批评走向大众传媒,也就更加接近于大众,媒介的功能使批评的功能得以拓展;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使作品与受众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回馈机制,构建起批评的介入平台;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冲破单纯的学理型、研究型或精英层的束缚,开拓广阔的话语渠道;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具有强烈的精神建构特点,尤其是在媒体批评为市场所左右时,文学批评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则引领着大众审美走向,充当着精神守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中的"逆反",即种种"逆反心理"能否消解,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平衡和信息接受.如何能消解"逆反",实现最积极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当前媒介研究关注的热点.文中从引导者形象到引导内容、情境以及对象等特征的诸多方面对传媒"逆反"进行了解析、探求,并结合电视媒体"以人为本"的传播特色,提出了开拓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挖掘新闻意义,实现意见汇聚;凸显电视媒体的现代气质;以及人性化的意见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魅力等一系列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启示,为当前电视新闻的消解"逆反"、有效传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媒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社会性别角度而言,大众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不仅再现社会性别的状况与地位,反映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同时媒介传播本身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构建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大众传媒对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及审美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现有性别权力关系格局的社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新闻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新闻传播作为社会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系统的制约。 一、新闻传播受社会制约 新闻传播的社会制约,指的是社会对新闻事业、大众传播事业的控制、牵制和约束。任何社会行为、社会系统和组织都必须受到社会的制约,否则,人类社会就会失调,导致紊乱。 1、要正确地理解新闻自由和社会制约的关系。新闻传播系统并非是绝对自由的社会系统,即使是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社会亦是如此。在西方,在以自由主义为宗旨的传播体制下,新闻事业表面上似乎摆脱一切束缚,不受任何限制,而实际上它却被另一股强大的势力所操纵,这就是商业化社会的金钱观。在利润至上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一切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金钱,为此不惜采取卑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迁是工业社会的常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媒介的存在和发展 ,同时又承受着大众媒介的巨大反作用。在社会变迁的预备阶段、普及阶段、正式组织阶段和制度化阶段 ,大众媒介分别主要发挥着引发功能、变革功能、催化功能和巩固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全过程进行整合 ,促进社会变迁的完形发展。根据全文的理论探讨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众媒介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中的“逆反”。即种种“逆反心理”能否消解。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平衡和信息接受。如何能消解“逆反”。实现最积极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当前媒介研究关注的热点。文中从引导者形象到引导内容、情境以及对象等特征的诸多方面对传媒“逆反”进行了解析、探求,并结合电视媒体“以人为本”的传播特色,提出了开拓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挖掘新闻意义。实现意见汇聚;凸显电视媒体的现代气质;以及人性化的意见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魅力等一系列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启示,为当前电视新闻的消解“逆反”、有效传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政治内容较强、经济层面报道失衡、对外新闻报道视角狭窄。具体的解决策略是:树立新的传播理念;塑造媒体形象打造坚强媒体品牌;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对外媒介技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