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服务外包从中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外包二次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成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在新一轮的全国产业转移中,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二次转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促进甘肃省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举措。当前要充分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二次转移的重要性,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全国转移。在剖析甘肃省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意义和甘肃省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甘肃省承接服务外包转移的SWOT分析,并结合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提出甘肃省承接中东部服务外包转移,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分析芜湖县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芜湖县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模式,而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如何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外包,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结合宁波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提出了宁波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现低碳化发展应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朝着低碳化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而加快低碳化进程。从低碳化的发展理念、路径选择及政策保障等方面,讨论了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0—2019年市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地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促进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环境规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应加大环境规制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空间外溢正向效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选择长江中游三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碳排放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水平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而两大结构变动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尚不明确。运用我国1994~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探析了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变动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动态关联。研究表明,农村消费结构变动加快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大于城镇消费结构;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结构变动存有长期的相互影响机制;城镇消费结构向高层级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稳定的拉动效应,而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外包背景下的江苏高职教育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服务外包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新潮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使江苏产业结构转型,高职院校应跟上时代步伐,改革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察承接服务外包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对于认识服务外包对东道国经济的重要意义,提高东道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乃至对承接外包过程中有关政策的制定出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站在东道国的视角,对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从正负两方面、多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出了发展服务业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次会议,再一次明确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认清咨询服务业关系经济全局,重任在肩,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1.
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既是东部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陕西等中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陕西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我国各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化通过多种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又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定量分析了娄底撤地建市以来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还需要引进外资吗?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下,外资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重要,未来我们要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了我国外贸的发展。但是金融危机以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引进外资增幅在不断下降,自2012年6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连续6个月负增长。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江苏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出口发展模式遭遇到严重挑战,转变江苏外贸出口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保持江苏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目前,江苏省在出口转型升级工作上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和实质性的成效,但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进一步实施出口转型升级,成为政府和出口企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基于江苏出口转型升级的成效现状和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提高出口产业结构内在质量和优化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等相关对策,以此促进江苏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研究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20年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直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提升;我国三大区域之间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较为显著的异质性,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中介的抑制作用,尚未发现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中介的抑制作用。基于此,应继续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减排,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参观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如何高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其中重要的篇章,而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此利用2004-2018年中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面板数据,并运用2SLS进行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是显著的。其次,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回归结果分析,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非常显著,进一步分省会与非省会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通过机制研究表明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化,并且人才流动通过这些渠道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各大产业无不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急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章在综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并从实现产业集群、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传统产业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移的原动力,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而产业转移也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促进承接产业与承接技术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逐渐升级和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经济下行,市场低迷,消费萎缩,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不小冲击,同时也面临其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必须采取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合理规避资金风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积极有效措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实现中国制造业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