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德伯家的苔丝》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从环境和人物分析中探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从现实主义角度去分析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哈代作为自然画卷描写的高手,不仅能将自然景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还能将自己对自然独特的感情由始至终地抒发出来。《还乡》作为哈代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还将大自然与人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此,针对哈代小说《还乡》中自然景观的生态意识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人物塑造的。她在自己所能驾驭的生活环境里精心编织小说的经纬,塑造出独具形象魅力和艺术特质的男角。她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的。奥斯丁的女性解放意识虽未能像后来的女性作家、女权主义者那样鲜明和激进,但她以文学方式对抗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通过作品中的男角来反应理想中的男性,表现出作者对新男性的理解与期盼,展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还乡》中艾顿荒原的意境力量的展现、对人物命运的操纵、女主角游苔莎言行举止、生活追求以及与其他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来深刻认识她悲剧的成因,从而达到对哈代悲剧艺术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霍桑女权主义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世纪兴起的新文艺评论手法和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认为是女权主义意识促使霍桑在<红字>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反叛的女性人物形象,他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揭示其社会边缘地位,反映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主人》是其“去神话工程”的又一力作,在不足3 000字的短小篇幅中,通过对比手法及身体与疾病的隐喻反思了帝国文明内部的弊病,诘责并批判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统治,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书写策略,在文本上实现了对男权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解构.  相似文献   

8.
分析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基辅怨》的主人公所体现的犹太性。说明犹太人要生存并发展下去,仅仅忍受痛苦,救赎自己实现自己的犹太身份还不够,还要以忍受个人痛苦的方式去"救赎"非犹太人,借此扩大保全自己民族生存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指出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并分析了自然主义在德莱塞早期代表作《嘉莉妹妹》中的体现 .进而得出结论 :影响小说创作的因素 ,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经历 ,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年代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是20世纪7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有成就的女作家,她在勤奋的创作中,不断突破自己,在诗意的美感中进行严峻的思考,以才华和灵气名誉文坛。从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作品标题、作品语言和作品结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意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在《红字》中,霍桑将这种意识融入到了他描绘的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为了恢复女性的主体性地位,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在《红字》中,霍桑将这种意识融入到了他描绘的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为了恢复女性的主体性地位,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两性观在《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时两姐妹爱情经历的描述,论证了男女只有保持和尊重各自人格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才能真正达到相互交流理解的两极平衡观点.通过对两种爱情故事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什么是劳伦斯的两性观和两级平衡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新观念以及两性交流理解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诗经》时代,人们的生育意识非常鲜明,许多歌谣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生育制度和生育习俗方面的生动情形。这种强烈的生育意识有时被明白无误地讴歌和赞美,有时又通过赋予事物某种象征性以隐晦地手法曲折表达。这些隐性和显性生育意识的表达共同展现了周人丰富的生育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抄检大观园"淋漓尽致地显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它是封建家族大张旗鼓地扼杀人性的一场凶残行动,是导致贾府走向一败涂地的关键,同时又是红楼女儿大悲剧的"开场锣鼓",暗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艺术上采用矛盾冲突、对比的方法及细微生动的刻划,揭示人物的思想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6.
小说《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想要表达的是:非裔黑人应正视自己所受的历史创伤,更要寻求一种方法,摆脱自己在一个白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中的边缘化地位,重建美好的家园。这种方法就是要重视本种族之间的爱与协作,特别是与基督教教义《圣经》中的宗教之爱结合起来的爱。托尼·莫里森通过这种方式,把作品的主题与宗教思想融合在一起,在小说中体现了基督教的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常会采用游历的方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得到历练并进一步地成长、成熟,从而使他们对自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哈克和吉姆是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两个人物,他们在一次有趣却不平凡的旅行中一起成长,两人的友谊也因这次旅行而变得日益坚固,旅行结束,两人最终成为了英雄。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文化方面。以两首中国古诗《饮酒》和《木兰辞》为例,从专名文化,植物文化含蕴,习俗文化方面分析了其德语翻译中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常会采用游历的方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得到历练并进一步地成长、成熟,从而使他们对自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哈克和吉姆是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两个人物,他们在一次有趣却不平凡的旅行中一起成长,两人的友谊也因这次旅行而变得日益坚固,旅行结束,两人最终成为了英雄.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而性格是行动的动因之一,正是性格决定了人物的抉择,导致了人物的行动,因此性格论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对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悲剧性等都有一定意义。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为例,分析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性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