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使用高精度分光光度仪测量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表面可见光的反射率来定量表征发泡材料内部的泡孔尺寸及分散状态,得到了发泡材料泡孔尺寸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孔发泡聚丙烯表面光的反射率能够反映材料的发泡情况,反射率越大泡孔越小,反之则泡孔越大;通过最佳平方逼近建立起泡孔直径y与反射率x的函数关系:y=-12.7728x+798.5537。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高精度分光光度仪测量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表面可见光的反射率来定量表征发泡材料内部的泡孔尺寸及分散状态,得到了发泡材料泡孔尺寸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孔发泡聚丙烯表面光的反射率能够反映材料的发泡情况,反射率越大泡孔越小,反之则泡孔越大;通过最佳平方逼近建立起泡孔直径Y与反射率X的函数关系:y=-12.7728z+798.5537。  相似文献   

3.
微孔发泡聚丙烯(PP)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颖  周丽  龚维  张纯  罗筑  郝智  何力 《现代机械》2006,76(3):67-68,101
通过“二次开模法”制备了聚丙烯(PP)微孔发泡材料,对拉伸中泡孔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几种不同密度的PP 微孔泡沫塑料进行了缺口冲击实验,研究了泡孔直径及密度对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断口形貌的电镜分析,研究了PP微孔发泡材料的破坏机制及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4.
开发一种超临界流体辅助微孔发泡注塑新技术,研制相应的超临界流体发生与计量控制技术系统,构建超临界流体辅助微孔发泡注塑试验线,并对超临界流体辅助微孔发泡注塑熔体的发泡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辅助微孔发泡注塑熔体的发泡过程包括"填充过程中发泡"和"填充结束后发泡"两个过程,分别对应成型产品内部的变形椭球形泡孔和规则球形泡孔两种不同的泡孔结构形态,而熔体"填充过程中发泡"形成的泡孔,受熔体剪切和喷泉流动行为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并在熔体流动前锋处破裂、涌出,与冷的模具表面接触后冷凝遗留在产品表面,形成表面气泡痕。所揭示的发泡演变过程和缺陷产生机理对微孔发泡注塑工艺原理和质量控制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拉伸速率及拉伸应变,对微孔发泡PP材料拉伸过程中的泡孔变形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在不同拉伸速率下泡孔的变形过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孔发泡PP材料的拉伸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过程,以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微孔发泡的研究,并分析了加工工艺因素(温度、压力)等对制品泡孔尺寸和密度的影响:泡孔直径随挤出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降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减小泡孔直径、增加泡孔密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二次开模法和松退法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PP/POE/滑石粉复合发泡体系。研究了两种成型方法对该复合发泡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PP/POE/滑石粉复合发泡体系的力学性能而言,采用二次开模法比松退法要好。由SEM扫描照片可知,二次开模法比松退法制得的复合发泡体系具有更高的泡孔成核率,同时泡孔直径较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微发泡成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发泡成型技术是指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制品中间层密布泡孔尺寸从小于一微米到几十微米尺寸的封闭微孔。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塑的诸多局限,在基本保证制品性能不降低的基础上,可以明显减轻制件重量和成型周期,大大降低设备的锁模力,并具有内应力和翘曲小,平直度高,没有缩水,尺寸稳定,成型视窗大等优势。与常规注塑相比较,特别在生产高精密以及材料较贵的制品中,在许多方面都独具优势,成为近年来注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采用型内二次发泡工艺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共混改性短玻璃纤维+聚烯烃弹性体/发泡聚丙烯(SGF+POE/FPP)复合材料,考察了PP-g-MAH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没有改变复合材料中的泡孔形貌,但改善了发泡效果,泡孔密度的增幅超过60%,且孔径分布均匀;SGF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得到增强,该复合材料的抗弯和抗压强度分别在PP-g-MAH的质量分数为5%和8%时达到最大值,而冲击韧度则随PP-g-MAH含量的增加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绿色环保的聚丙烯(PP)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物化、力学性能和易再生、易分解等环境友好特性,其研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用于制备PP泡沫材料的发泡成型工艺发展情况,以及PP发泡效果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周丽  何颖  何力  罗筑  宋治福  龚维  张纯 《现代机械》2006,(3):69-69,99
本文采用二次开模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取PP微孔发泡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除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外,其它机械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尤其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P微孔发泡材料试样的冲击断口,初步研究了其断口形貌,认为冲击强度提高的原因主要是裂纹扩展过程中微孔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和转移了裂纹扩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理想弹塑性梁在拉弯载荷作用下的屈服条件研究筋条截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和圆形的开孔泡沫金属在两轴载荷作用下的的屈服轨迹 ,并与现有数学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筋条截面形状对泡沫金属的屈服行为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对筋条截面为非对称结构的泡沫金属 ;泡沫金属的屈服轨迹形状不但依赖于材料的相对密度 ,而且还与筋条截面形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process capability of polyjet printing (PP) for plastic components. Starting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 prototypes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 of plastic material were prepared at different orientations. Measurements on the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helped in calculating the dimensional tolerances of the plastic components produced. Some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compared to verify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Final components produced are acceptable as per ISO standard UNI EN 20286-I (1995) and DIN16901. The results of study suggest that PP process lies in ±4.5sigma (σ) limit as regard to dimensional accuracy of plastic component is concerned. This process ensures rapid production of pre-series technological prototypes and proof of concept at less production cost and time.  相似文献   

14.
Bubble nucleation and growth are the key steps in polymer foam generation process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oam polym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bubbles created inside the material, and most existing analysis methods use a constant 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to predict the size of the bubbles. Under actual situations, however, when the polymer contains gases, changes occur in the 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that caus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observed bubble sizes. Therefore, we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improve our bubble growth rate and size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using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dified to make microcellular foam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及其复合材料是汽车上常用的塑料材料之一,也是用量最大的塑料材料,约占汽车塑料总用量的21%。研究了PP,PP/弹性体,PP/滑石粉,PP/玻璃纤维,PP/PA,PP/PE等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它们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为聚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铺放功能及其实际需求,以机器人为载体,开展了热塑性复合材料铺放设备关键技术及工艺优化研究。根据机器人铺放头特点,提出了铺放头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加热、剪断、重送、夹紧、张力调控等功能模块,开发出了电气控制、PID张力控制、温度控制等控制单元,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设备的搭建。采用GF/PP热塑性预浸料,开展工艺对比试验及检测试验,并探究了显微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铺放工艺制备的试样中层与层间有明显区分,且结晶度较低,是造成其力学性能不及真空袋辅助成型的主要原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铺放工艺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优化后铺放工艺成型构件的缺陷较少,其力学性能与真空袋辅助成型制备的构件相当,从而验证了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设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