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武钢三号高炉容积1513米~3,是双钟料车式高炉,有三座考贝式内燃热风炉。第一代炉役自1969年4月开炉至1976年11月20日停炉大修,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共产生铁343.6万吨。第二代炉役1977年6月开炉,生产了五年半时间,因热风炉破损严重,斜桥结构变形,于1982年12月7日停炉中修,累计产铁已达421.1万吨。第二代高炉的炉体和冷却设备结构,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了某些改进,如将炉底下部满铺的碳捣预制块改为碳砖,减薄了炉底厚度,炉底冷却设施由风冷改水冷;炉腰以上冷却设备全部改为镶砖冷却壁,最上层冷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武钢四号高炉(2516米~3),于1970年9月30日23:30开炉投产,至1974年2月17日6:50停炉中修,历时1235日,共出铁11284次,产铁234.7万吨。在生产期间,更换大、小钟各两个,焊补大、小钟两次,小修四次,计20.5日,实际生产1214日。由于炉身7.8.9段冷却壁已大部烧坏,炉身砖衬大部蚀去,炉身八段炉壳已严重变形下沉,故停炉中修。  相似文献   

3.
一、炉身塌砖经过四号高炉是1970年9月建成投产的。容积2516米~3。它是我国第一座炉腹以上采用汽化冷却、取消炉缸支柱、不设炉腰托圈的大型高炉。1974年2月,因炉身冷却壁大量烧坏进行了第一次中修。1977年10月再次因为炉身汽化冷却出问题进行了第二次中修,将炉身由汽化冷却改为水冷,在沟下增加烧结矿筛分设备。1978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当时国内大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年平均利用系数为1.526,焦比526.3公斤。1981年2月底炉身砖衬全部脱落,4月份进行了第三次中修。四号高炉开炉以来中修次数、中修炉身寿命及产铁量见表1。由表1可见:  相似文献   

4.
包钢3号高炉1970年10月1日建成投产1988年7月5日停炉大修。一代寿命17年零9个月,总产铁量779.27万吨,中间中修一次,小修两次,实际作业5685天,单位炉容产铁4329.3吨/米~3代。3号高炉容积为1800米~3。炉底为风冷式碳砖,高铝砖综合砌筑,下四层为满铺碳砖,以上九层周边环砌碳砖,中间立砌高铝砖,总厚度5.2米。炉缸全部砌筑碳砖,炉腹砌高铝砖,炉腰托圈以上砌二十三层碳砖,并在Г型冷却壁上又加砌一层。冷却设备从炉底至炉身安装光面冷却壁共十一段,支梁式水箱两层,托圈处横卧扁水箱一层。其结构形式第十一段冷却壁为Г型,五段冷却壁为双层水管。包钢3号高炉开炉投产后,主要冶炼含氟矿,含氟量为1.5~2.5%。1978年以前  相似文献   

5.
赵德义  胡涛  张庆东 《炼铁》2000,19(2):29-30
1 概况 安钢1号高炉于1993年5月23日大修后点火开炉,炉底采用高铝砖,无冷却装置,设计寿命为4年,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炉缸3层冷却壁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到炉身下部为镶砖冷却壁。高炉在强化冶炼3年后,炉底温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武钢二高炉有效容积1436立方米。第二代炉役从1965年8月30日开始至1981年8月8日停炉,历时约16年。其间1971年中修28天,更换渣口以上内衬及部分冷却设备;1978年对炉身支梁式水箱以上部分进行了一次喷补;1979年又从镶砖冷却壁上沿开始重新砌砖。一代炉令期间休风封炉次数较多,扣除休风封炉及检修时间,实际作业时间4907天,折合13年零5个多月。一代产铁量为762.78万吨,其中铸造铁162.94万吨,占总产量的21.36%。平均每立方米有效容积产铁5312吨,低于一高炉的6804吨。长期以来,武钢入炉原料(主要是烧结矿和球团矿)强度差,粉末多。特别是二高炉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武钢四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炉身采用汽化冷却,炉底采用水冷薄炉底全炭砖的大型高炉(2516米~3)。它是利用苏联1513米~3的高炉设备建成的。于1970年9月30日投产,1984年7月11日停炉大修,一代寿命13年10个月,一代产铁量1293.5万吨。扣除休风检修时间,实际作业5024天,单位炉容产铁5141吨/米~3·代。投产初期,曾发现炉基多处冒煤气,东铁口冷却壁烧坏,炉身冷却壁大量破损,电子秤及其他设备经常发生故障,高炉长期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寻求合理结构,以延长高炉寿命,我们利用本公司4号高炉1983年大修的机会,拆取了两块停炉前刚损坏的冷却壁(炉身下部第八层12号和第九层8号)进行了解剖研究。一、镶砖冷却壁的使用情况4号高炉有效容积为1200米~3。整个炉体全部采用工业水冷却。从炉腹到炉身上部共七层均为镶砖冷却壁,其中炉腹两层(每层高1445毫米),炉腰一层(高1770毫米),  相似文献   

9.
通钢4号高炉(350m~3)1993年10月30日建成投产,采用自焙小炭块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炉底结构。1997年10月4~27日停炉中修,更换炉顶设备和全部镶砖冷却壁。1999年5月因炉底温度高,在不休风的情况下将风冷改为水冷。2002年9月9日停炉大修,一代炉役8.79年,共产生铁267.4万t,单位炉容产铁7640.9t/m~3,高炉平均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何其斌 《炼铁》1995,14(5):55-56
1 前言 湘钢1号高炉(740m~3)第二代于1977年10月9日点火开炉至1994年7月31日停炉大修(1988年12月底中修一次),炉役为16年零9个月22天,共产合格生铁4437903.8t。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产铁5997t,成为长寿高炉之一。  相似文献   

11.
凌钢380m~3高炉于1995年3月10日6时24分点火开炉。该高炉设计能力为年产生铁26.98万t,在其工艺技术装备设计中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如:框架结构;炉腹至炉身下部采用镶砖式双排水管冷却壁;炉底炉  相似文献   

12.
周善平 《炼铁》1997,16(2):28-31
1991年,萍钢4号高炉中修时采用了以炉身上部带凸台镶砖冷却壁的头部平面作为砌砖基础面来砌筑炉身上部炉墙(其它掉砖部位不予修复)、并在炉身上部增设支梁式水箱的中修改造方法。中修改造后5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冷却壁无一漏水,高炉生产正常。  相似文献   

13.
高书元 《炼铁》1998,17(2):55-55
1 引言 济源钢铁厂3号高炉(120m~3)1995年3月7日停炉大修改造,4月28日送风开炉,历时50天。为延长高炉上部炉衬寿命,这次大修改造在炉身下部安装了2环32块钩头冷却壁,炉身中上部安装了3环24块砖托,炉喉下部安装了1环38块封底钢砖。两年多  相似文献   

14.
卢建光 《炼铁》2003,22(2):30-32
1 引言 邯钢5号高炉有效容积1260m~3,炉缸采用UCAR炭砖砌筑,于1996年1月24日大修开炉。由于炉腰及炉身中下部冷却壁大量破损,高炉操作炉型极不规则,使炉况顺行很难维持,频繁发生烧穿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使安全生产受到极大威胁。公司经全面考虑后,决定5号高炉2001年5月11日停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武钢6号高炉中修停炉的机会,对其炉衬和冷却器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高炉风口组合砖已侵蚀殆尽,炉缸炭砖顶部未发现环缝侵蚀,炉缸圆周方向部分区域陶瓷杯尚有残存;高炉炉缸第5段、炉腹第6段冷却壁破损严重,破损部位主要集中在炉缸炉腹衔接部位;高炉炉腰第7段、炉身第8段冷却壁服役状况良好,未发生严重破损。通过分析认为,6号高炉炉缸可以满足一代炉龄15年的使用要求;炉缸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主要在于冷却壁结构不合理。为此,在中修后的6号高炉上改进了冷却壁结构设计,新型冷却壁服役效果良好,预计可以满足大型高炉的长寿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首钢3号高炉(2536m~3)于1993年6月建成投产,至今已生产28个月,累计产铁513万t。1995年12月6~8日,该高炉进行了首次炉衬遥控喷补,喷补部位为炉身上部第15段冷却壁至炉喉钢砖下沿的无冷却区  相似文献   

17.
Camp.  JM  夏红 《武钢技术》1989,(12):9-14
英国钢铁公司雷德卡高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炉之一。这座高炉炉缸直径为14米,日产生铁1万吨,1979年10月投产,1986年3月第一代炉役结束,共产生铁1500万吨。1986年4月1日开始大修改造,历时135天。大修改造的项目包括:更换炉壳、冷却壁、耐火材料砖衬、过程控制装置、热风炉燃烧器等部分。一、高炉炉壳改造如图1所示,对现有的炉壳厚度进行了改进,改换成40毫米到120毫米厚的炉壳,该炉壳支承着14段铸铁冷却壁。在选择新炉壳的炉腰和炉身材料时,主  相似文献   

18.
武钢4号高炉于1984年7月10日停炉大修,同年10月31日开始第二代炉役。由于炉腹冷却壁严重破损,订于1988年12月进行一次中修。这一代炉身寿命为50个月。在第一代大修期间进行了不少项目的技术改造,例如风口数目由24个增加到28个,死铁层厚度由700毫米增到1100毫米等。但是一些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如无料钟炉顶、热风炉采用陶瓷燃烧器等,因受施工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未能进行改造。4号高炉开炉四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在4号高炉强化冶炼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失误,对提高生产水平、改善技术经济指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冶炼工艺方面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使高炉的生产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武钢3号高炉中修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思  谢友阳 《炼铁》2003,22(4):23-25
1 概况 武钢3号高炉(1513m~3)第二代炉役于2001年6月15日停炉中修。2002年6月份,由于钢铁市场的变化,公司要求3号高炉于9月份中修投产。这次中修改造,只更换了第4~8段冷却壁、第4段冷却壁以上内衬及炉喉钢砖,对炉顶设备进行了整体更换,将原来  相似文献   

20.
向君中 《炼铁》1994,13(3):6-8
太钢3号高炉1987年中修时在炉腰,炉身下部4层立冷板采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并在软水冷却的5.8m高度范围内采用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砖和高铝砖两环交错砌筑,至1992年2月停炉大修,生产了4年零10个月,取得了一代中修炉龄延长,生产指标改善的效果。生产铁产量增加42.1%,高炉利用系数提高0.096,单位炉容产铁量增国897t,炉龄延长45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