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七亿多农民根本问题的大事,新农村规划则是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成败的大事.虽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各级各部门真干实干,充分考虑到规划中各村的不同的点,细心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就可以充分调动农村居民自身的主动建设作用,建设出一个个美丽和谐的新村庄.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陕西地区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陕西不同区域特色对新农村村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对陕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过分析新农村建设村庄构思的影响原因,找到了现代村庄规划存在着乱格局、弱配套、浪费资源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找出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科学管理,优化规划的思想.在这个前提下,建议使用上下互相结合的参与方式的规划方法,要最大限度的让当地的农户积极的参加,让规划又具有农村的特点,又可以满足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3,(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已经踏上了征程,新农村的建设主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和新风尚这五个方面。其中新房舍作为第一位出现,是整个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点,更是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这对于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具备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新农村建设当中的新房舍这一方面的村庄规划进行一定的探讨,提出新农村村庄规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探讨了村庄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作用的发挥在其可接受性、可识别性、可持续性与可操作性,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为例,简述了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建设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中的问题现状,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逐渐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同时开启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逐渐趋于完善,为国家整体战略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章首先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做概述,接着阐述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现状,就其中的问题作分析,最后结合实例谈谈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力争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献力。 相似文献
11.
东苑小区中心绿地利用小区现状地形,因地制宜在居民区中营造了一片神似自然山水的景观,中心绿地共设置了4个功能分区,从总体布局到细部处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江苏省高速公路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和方法,阐述了江苏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及管理中心建筑节能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寨原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贫穷落后,生产条件恶劣。但在建国以后的创业发展中,以不凡的业绩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通过回顾大寨在各时期的农村建设历程和归纳,为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江西宜春地区高安市灰埠镇集镇片区建设规划设计为例,深入分析新时期集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力图探求一种符合中部地区现实发展需求、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城镇建设规划模式.在尊重城镇建设客观规律的同时,着重突出市场运作的作用,因地制宜、稳健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当前村庄规划建设中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村庄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规划和建设江苏沿江地区的城市走廊可以发挥沿江城市的整体效益,加速沿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达的沿江交通线及已建和在建的6条过江通道是构建沿江城市走廊的基础,规划建设沿江地区城市走廊的环境条件已基本成熟。沿江城市走廊可规划建设3条城镇密集的发展轴和3个联系密切的城镇组团,其中宁通、宁苏2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走廊的中心轴线。 相似文献
20.
苏北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及若干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北农村存在整体经济水平低、村庄之间差距大、土地利用率低、建筑形式单一、基础设施欠缺、生活质量偏低等问题.在苏北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挖掘村庄特色,发展特色经济,处理好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推动苏北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