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以某型号中耕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松土工况下,中耕机机架最大变形量为1.9 mm,最大应力为78.5 MPa,应力分布不均匀;中耕机的前6阶模态的振动频率范围为13.7~39.3 Hz,当外界载荷的振动频率在此范围内时,应注意共振损伤. 相似文献
7.
8.
9.
曲轴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中,是汽车发动机内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和整车的性能。首先应用三维造型Pro/Engineer软件对中型汽车用曲轴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其次采用ANSYS协同分析平台对曲轴的固有模态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为曲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的6110曲轴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曲轴轴颈进行中频感应淬火,使圆角处产生残余压应力和淬硬层,以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和抗磨损能力.因在线测量温度、组织、应力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来了解、改进淬火工艺,满足提高曲轴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连杆轴颈感应淬火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了淬硬层厚度和淬火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并利用ANSYS疲劳分析模块对淬火前和淬火后曲轴进行疲劳分析,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1.
曲轴主要承受交变的弯曲-扭转载荷和一定的冲击载荷,轴颈表面还受到磨损。主要失效方式是疲劳断裂和轴颈表面的严重磨损。因此对轴颈进行中频感应淬火强化处理,主要使圆角处产生残余压应力和淬硬层,来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和抗磨损能力。由于在线测量温度、组织、应力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有必要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强大计算功能,进一步了解、改进淬火工艺,满足提高曲轴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本文利用软件ANSYS建立6110钢曲轴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利用其热固耦合功能对连杆轴颈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淬硬层厚度和淬火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然后利用ANSYS疲劳分析模块对淬火前和淬火后曲轴进行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淬火使圆角产生的残余压应力确实显著提高了曲轴的疲劳强度,模拟可信。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压缩机是石化行业中重要的动力设备,保证动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是石化企业的关键工作,否则将对生产安全,企业效益等产生不良后果。曲轴是压缩机上的主要传动部件,其强度对压缩机的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曲轴常见的损坏形式为特定位置的疲劳断裂或塑性变形,因此对压缩机曲轴进行强度分析十分重要,且在生产中对压缩机曲轴的运行状况均进行实时监测。ANSYS软件是一个集实用性及通用性功能为一体的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它使压缩机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分析实现自动化,大大缩短压缩机零部件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3.
对曲轴轴颈进行中频感应淬火,使圆角处产生残余压应力和淬硬层,以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和抗磨损能力。因在线测量温度、组织、应力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来了解、改进淬火工艺,满足提高曲轴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连杆轴颈感应淬火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了淬硬层厚度和淬火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并利用ANSYS疲劳分析模块对淬火前和淬火后曲轴进行疲劳分析,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单元法,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某车辆曲轴开展了有限元分析.静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曲轴的最大受力位置在曲轴第一轴径处,其受力条件满足材料的最大许用应力.对曲轴的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曲轴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分析结果表明曲轴满足正常使用,研究方法对汽车曲轴的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承担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化为转矩,由曲轴输出,达到驱动发动机内部其他构件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发动机曲轴,需选择适宜的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展开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故此,文章研究基于ANSYS的发动机曲轴有限元分析,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旨在综合提升发动机曲轴的性能,扩大发动机的功能性与服务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天线机械结构的力学性能对天线系统的工作特性有着直接显著的影响.首先针对某10m微波天线建立了简化的结构模型;通过对组合结构中不同构件间连接问题的处理,建立了天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不同风压分布确定风压载荷.在此基础上应用ANSYS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了多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得到了各部分结构应力及变形情况.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处理,确定了反射面的变形均方根值.结果表明该天线结构达到了指向精度和强度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