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无压烧结、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SIC陶瓷以及热压烧结的SiC粒子补强Al2O3基复相陶瓷(SiCp-Al2O3)和SiC粒子与SiC晶须共同增强的Al2O3基复合材料(SiCp-SiCw-Al2O3)在氮气氛中进行高温氮化处理,成功地实现了这些材料的开口气孔表面裂纹的愈合。研究表明:热等静压氯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SiC和Al2O3陶瓷的抗弯强度,对断裂韧性也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对于热等静压烧结SiC陶瓷,在1850℃和200MPa氮气压力下氯化处理1小时后,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由582MPa和5.7MPa·m1/2提高到907MPa和8.4MPa·m1/2;对于热压烧结的SiCp-Al2O3复相陶瓷和SiCp-SiCw-Al2O3复合材料,在1700℃和150MPa氮气压力下氮化处理1小时后,其室温抗弯强度分别由460和705MPa提高到895和1033MPa。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相关系研究基础上,设计和制备具有不同a-Sialon.β-Sialon比例的单稀土Sm复相Sialon陶瓷材料,研究Y2O3的添加对Sm-Sialon复相陶瓷反应生成过程和致密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Y2O3能促进a-sialon生成及反应过程中间产物(Y,Sm)-黄长石消失,有利于材料的致密化和机械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固定组份的Ca-α-Sialon系统Ca1.8Si6.6Al5.4O1.8N14.2),选用不同α/β比值的Si3N4原料考察了无压烧结所得材料的致密化、反应过程及显微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由两种不同α/β比值的Si3N4原料制备的材料,其α-Sialon晶粒均具有长颗粒的形貌.但高β相含量的Si3N4原料会阻碍Ca-α-Sialon材料的致密化,β-Si3N4相完全消失的温度也比α-Si3N4提高了100℃.原料中β相含量废越高,提供给α-Sialon生长的核心数越少,α-Sialon晶粒越粗大,而且高β相Si3N4原料中宽的粒径分布导致所得α-Sialon晶粒尺寸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在(Y.Sm)-Si-Al-O-N系统的α-Sialon与β-Sialon共存相区内,选择α/β-Sialon比为3:7组成对对象,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复相Sialon陶瓷材料,研究工艺因素对材料最终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影响,指出制备工艺控制是获得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晶内型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研究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利用Al2O3从γ相到α相的蠕虫状生长过程,使大部分纳米SiC颗粒位于Al2O3晶粒内,用沉淀法制得的、含有5vol%SiC的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其强度为467MPa,韧性为4.7MPa.m^1/2,与一般的Al2O3陶瓷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显示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SiC(w)TZP+mullite(p)复合材料界面残余热应力及其在基质内的分布规律。提出在SiC(w)表面涂复Al2O3和在PZT中加入mullite(p)联合作用来降低晶须/基质界面残余热应力的界面设计方案,导出SiC(w)和mullite(p)协同补强PZT的匹配条件。制备了SiC(w)/TZP+mullite(p)复合材料并了SiC(w)表面涂层Al2O3厚度和SiC(w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相关系研究基础上,设计和制备具有不同α-Sialon/β-Sialon比例的单稀土Sm复相Sialon陶瓷材料.研究Y2O3的添加对Sin-Sialon复相陶瓷反应生成过程和致密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Y2O3能促进α-Sialon生成及反应过程中间产物(Y,Sm)-黄长石消失,有利于材料的致密化和机械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压工艺制备了组份为(Ca,Mg)xSi12-3xAl3xOxN16-x(x=0.3、0.6、1.0和1.4)的(Ca,Mg)-α-Sialon。研究结果发现,当x≥1.0时,材料的主晶相为α-Sialon和含Mg的AlNA多型体。多型体的含量随x值的增加而变大。以复合添加剂取代单一添加剂,不仅改善了α-Aialon的烧结性能,TEM和EDAX的结果还进一步表明添加的Ca^++离子进入α-Si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β10-Sialon(Si5.23Al0.77O0.77N7.23)中加入7.26wt%Nd-黄长石固溶体(Nd2Si2AlO4N3)组份的反应过程和致密化行为,烧结过程中,稀土元素先进入α-Sialon,随温度的升高,稀土元素存在于晶界玻璃相中,并在退火过程中以黄长石相析出。对热压及经退火处理的样品,研究了其在1000 ̄1400℃的氧化行为。1000℃氧化时,作为晶界相的黄长石固溶体并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Al_2O_3(Ti,W)C和SiCw-Al_2O_3(Ti,W)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热压工艺、SiC晶须含量、晶须分散效果和晶须/基体的复合情况等对Al_2O_3(Ti,W)C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热膨胀系数失配角度分析和微观结构的观察证实,SiC晶须及(Ti,W)C固溶体对改善Al_2O_3陶瓷力学性能的效果是显著的,SiC_w-Al_2O_3.(Ti,W)C陶瓷材料的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裂纹桥接。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韧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的增韧方法,从基体增韧、层间增韧和Z向增韧3个方面出发,归纳出不同增韧方法的机理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合金增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回顾了弹性体增韧塑料的机理后,着重介绍了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增韧机理,分析了两种增韧机理的差异及内在联系,最后旨出刚性粒子增韧作为一种增韧新方法,使之有可能成为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韧聚丙烯的“原位复合”增韧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四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韧聚丙烯的共混合金。研究发现,合金中UHMWPE的形态是由沿其分子链形成的串联微晶粒和松散的分子链段束组成,并在PP基体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互穿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4.
晶须和相变复合增韧陶瓷的复合增韧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晶须和相变复合增韧陶瓷的复合增韧模型,其中晶须增韧考虑了裂纹桥联和裂纹偏转两种机理;相变增韧在考虑体膨胀作用的基础上,用切应变影响因子来考虑切应变增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相变增韧、桥联增韧和裂纹偏转增韧存在相干性,相变增韧降低晶须增韧效果,而晶须增韧促进相变增韧效果,SiCw/ZrO2(2mol%Y2O3)/Al2O3断裂韧性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力学模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模型进行了回顾,其主要增韧机理为局部部切屈服,孔洞或空穴的塑料性体积膨胀和橡胶颗粒桥联,在细观结构上采用典型轴对称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来预测增韧环氧树脂的力学行为,断裂力学的J积分模型可用于估算增韧程序,基于断裂韧性GIC的增韧模型定量分析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陶瓷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利用于各种领域,但其脆性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因此其增韧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综合评述了碳化硅陶瓷增韧机理和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晶须或纤维增韧、颗粒弥散增韧、表面改性技术增韧、自增韧、层状结构复合增韧的增韧机理和方法进。  相似文献   

17.
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重要材料,但是韧性偏差是其最大的缺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MR型聚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改善主链柔顺性、共混增韧技术和层状化增韧3方面概述了其增韧的机理,通过增韧前后的性能对比体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方法及其增韧机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论述了通过加入无机填料、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热致性液晶, 与热塑性塑料 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 改变交联网的化学结构, 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等增韧热固性树脂 的方法。并对以上几种增韧方法的机理及其橡胶弹性体改性增韧的热固性树脂体系相分离的热力 学和动力学判据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SiC_w/ZrO_2(6mol%Y_2O_3)陶瓷中晶须增韧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Cw/ZrO2(6mol%Y2O3)陶瓷的实验研究表明,晶须桥联和裂纹偏转是其主要增韧机制在两种机制协同增韧的基础上,建立了晶须增韧的数值模型,对材料的三点弯曲断裂过程的计算结果表明:载荷/位移曲线呈锯齿状,是由于晶须桥联作用使得裂纹扩展与停止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引起的;随晶须含量增加,复合材料韧性提高,晶须桥联和裂纹偏转两种增韧贡献都增加,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增韧机制由裂纹偏转机制逐步过渡到裂纹桥联机制.计算结果与材料的测试结果很吻合.  相似文献   

20.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力学模型Ⅰ.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包含一个橡胶和空穴的轴对称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来分析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细观上的力学行为。包含橡胶颗粒模型的 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布与包含空穴模型的相似 ,且在赤道以上 4 5°范围内界面处环氧一侧有相当大的应力梯度 ,橡胶在此脱落。橡胶颗粒内的应力分布均可忽略不计。故空穴取代橡胶颗粒可简化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增韧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