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天然气成因和来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主要产气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但关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气藏的气源目前还存在争议。因此,对中坝气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轻烃和凝析油组分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四川盆地不同层位天然气氢同位素特征并与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坝气田须家河组天然气显示出典型的煤成气特征,而雷口坡组天然气则显示油型气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条件认为,须家河组天然气属须家河组自生自储,雷口坡组天然气来源于下伏二叠系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2.
《石油钻探技术》2005,33(2):32-32
普光4井是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部署在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黄金口构造带普光—双石庙背斜带普光构造东翼中部的重点评价井,主要目的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3段~1段、长兴组,兼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2段和4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及沙溪庙组的含气情况。该井设计井深5990m,  相似文献   

3.
川中西部侏罗系大安寨段高气油比油井广泛分布,大安寨段油井也主要分布在高气油比井较多的地区,研究天然气成因对认识川中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川中西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天然气与其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并结合大安寨段凝析油轻烃特征研究表明:川中西部大安寨段高气油比井的天然气呈现腐殖型或偏腐殖型天然气特征,与下伏须家河组天然气特征相似,认为川中西部大安寨段高气油比井形成原因是大安寨段烃源岩生成的腐泥型天然气与须家河组腐殖型天然气混合的结果。在存在断穿大安寨段地层的断裂区域内,下伏须家河组天然气沿断裂侵入:一方面溶解了大安寨段原始油藏中的轻组分,并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散失;另一方面引起脱沥青作用充填靠近断裂处的大安寨段储层孔隙及裂缝,从而使得紧邻断裂处大安寨段储层勘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川中八角场构造大安寨段凝析气藏形成机制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角场构造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凝析气藏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规模较大的凝析气藏,研究其成藏机制对认识整个川中该段的成藏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根据天然气及原油的碳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大安寨段的油气成因;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上断裂的展布以及大安寨段油气的分布特征,指出了八角场构造大安寨段凝析气藏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天然气对大安寨段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该构造靠近断裂的井,其天然气、原油的碳同位素值以及凝析油的轻烃特征异常,明显存在来自下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侵入;②断裂的分布及规模控制着下部须家河组天然气混入的规模,大安寨段之所以能形成凝析气藏,在于存在断穿须家河组烃源岩与大安寨段储层的断裂,使须家河组天然气得以大量侵入,从而改变了大安寨段油藏的原始气油比,形成气侵型凝析气藏;③邻近的金华构造断裂规模较小,天然气侵入较少,仅在局部形成高气油比的油气井,而未形成凝析气藏;④天然气是川中大安寨段致密储层中石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影响着低幅度无水致密储层中石油的富集程度及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步伐,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对元坝地区进行了录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优选出元坝6井须家河组三段进行测试。元坝6井为区域探井,以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为主要目的层,兼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完钻井深7 350m。测试目的层为4 406~4 440m井段,主要岩性为泥岩、碳质泥岩、含砾细砂岩和粉砂岩。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近年来取得重要突破后继而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但对气源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的成因鉴别和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既有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烃源岩(磨溪雷一段气藏),断裂下盘须一段烃源岩有一定贡献(中坝雷三段气藏)或供烃条件(川西雷四段气藏),也有主要来自须家河组烃源岩,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有一定贡献(元坝和龙岗雷四段气藏)。雷口坡组气藏具有3种不同的源储组合,其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差异。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作为主力烃源岩构成下生上储型,切穿龙潭组至雷口坡组的深断裂周缘的正向构造是寻找雷口坡组规模性气藏的最有利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部烃源岩和雷口坡组顶部储层可以构成旁生侧储型,岩溶残丘或岩溶斜坡局部构造高点是这类组合较有利的发育部位。雷口坡组自身构成自生自储型,这类组合往往作为辅助参与气藏形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四川钻井分公司70141XN施工的彭州1井,首次在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三段应用涡轮钻井工艺,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川西深井同井段单只钻头累计进尺最多、单日进尺最高、平均机械钻速最高3项钻井新纪录。彭州1井是中石化部署在川西坳陷大邑—安县构造带金马构造上的一口预探直井,以雷口坡组、马鞍塘组为目的层,设计井深6 050m。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在纵向上从海相到陆相发育多个成藏系统。近年来,川西气田在多个层系均取得了重大油气勘探成果。为了深化油气成藏富集规律认识,指导勘探开发,进一步扩大油气成果,梳理了川西气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并系统剖析了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物质条件充足;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发育局限台地潮坪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可实现四川盆地海相勘探领域由高能礁滩、岩溶等气藏向局限台地潮坪相白云岩气藏的拓展,丰富海相油气的勘探类型;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发育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高能砂体,呈广覆叠置发育,与下伏小塘子组烃源岩或自身烃源岩构成了完整的源-储组合;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发育近物源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能砂体,与下伏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构成了完整的源-储组合。川西地区从二叠系到三叠系雷口坡组发育的“直接式”和“接力式”通源断层、雷口坡组网状分布的微断层和裂缝、须家河组断裂-裂缝-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沙溪庙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这些均为高效的油气输导体系,确保了天然气能够高效运移成藏。建立了超深层潮坪相薄互层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序列,形成了须家河组二段的薄储层预...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圈定了各层序时期平面沉积相边界,并编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各体系域内层序-岩相古地理图,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一套较浅水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等4种相类型。雷口坡期受到早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内部呈现东高西低、大隆大凹的沉积格局。地壳抬升作用使得部分地层遭受长期暴露剥蚀作用并在顶部形成风化壳,致雷口坡组顶部部分地层缺失。以沉积相划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为依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盆地中部古隆起及其周缘白云岩坪和西北部绵竹-剑阁隆起的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有效的储盖组合特征,为盆地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因而成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最为有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含油,而且致密灰岩基质孔(微裂隙和晶间孔)也均含油,呈现大面积普遍含油特征,其是油气井低产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大面积普遍含油基础上,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为川中低幅度无水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集层中石油运聚提供了动力,驱动致密灰岩基质孔中分散原油的运移聚集,使得高气油比井分布较多的川中西部构造石油富集程度较高,而川中东部受华蓥山大断裂的影响,断裂普遍断穿大安寨段,导致储集层中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富集或者散失,储集层缺乏天然气驱动,导致其油气富集程度不如西部。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东部斜坡的侏罗系油气藏总体表现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多期多套叠置河道规模砂岩储集体发育、烃源断层持续活动供烃以及古今断裂-砂体配置条件有利的特征,具备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与源-储时空组合.通过总结分析中江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提出了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藏为"河...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在全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性特征、矿物组合、沉积演化等方面资料并结合区域背景、构造事件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及其对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受四大物源影响,西缘古龙门山、北缘古大巴山的发展及供源对盆地影响较大,东部及南部物源相对稳定并随前陆盆地的发展向东、向南退缩。盆地内须二、须四、须六段大范围稳定分布的砂岩与周缘山系发育、供源充足,导致河道频繁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侏罗系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584口探井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成果,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侏罗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层相应的沉积模式: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旱地、半旱地—辫状河—曲流河—湖盆三角洲—湖沉积体系;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断崖扇—扇三角洲或辫状三角洲—湖沉积体系;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为扇三角洲—湖及湖底扇沉积体系;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湿地扇—砾质网状河—网状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钻井和岩心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进行了高精度的沉积相研究,探讨了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油气层主要分布于浅湖砂坝、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部分席状砂、水上分支河道以及心滩微相也是良好的储层。建议今后勘探应注重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的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中的块状粗一中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气田的气水关系特征,根据斯蒂夫水化学相图理论方法,以判别不同地层水化学特征差异为理论基础,基于四川盆地各含油气构造4 000余件地层水水质全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区上白垩统灌口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地层水斯蒂夫相图标准剖面,解决了各构造流体的归属性问题。研究发现:新场、洛带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的地层水水化学相图与其他区域同组地层水的化学相图不能对比,却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化学相图相似,从油气成藏角度推断认为川西地区蓬莱镇组气藏的聚集形成,存在受下伏深源气沿裂缝垂向上升补给气源的可能;地层水的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利用水化学相图作为寻找天然气矿藏的指示标志之一;该区某些蓬莱镇组气藏开发气井的地层水呈现深部碳酸盐岩地层(雷口坡组)水化学相图特征,可视为深部碳酸盐岩地层作为烃源岩参与浅层气藏形成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近年来海相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业内对其成藏条件和气藏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潮坪相白云岩储层大规模稳定展布,二叠系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2套烃源岩发育.雷四段在川西坳陷由西向东发育3种成藏模式,即跨层烃源断裂+裂缝复合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气...  相似文献   

17.
梓潼凹陷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唯一尚未取得规模性勘探发现的构造单元,目前对其烃源岩品质、天然气来源及勘探前景认识较为薄弱。研究表明:梓潼凹陷陆相腐殖型烃源岩主要位于上三叠统,普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其中须家河组三段有机质丰度最高,TOC含量平均为2.46%;而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泥岩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TOC含量主体小于0.5%,未钻遇规模性有效烃源岩。MY1井须家河组四段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来自须家河组三段煤系烃源岩;而YX1井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为油型气,为下伏龙潭组泥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后期发生裂解所形成。梓潼凹陷不同层系勘探潜力受烃源岩供烃能力、源储组合和输导体系制约,须家河组四段下亚段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次为须家河组二段;中上侏罗统和雷口坡组勘探潜力受输导通道的制约。对中、上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潜力的认识分别有赖于对储层物性和台缘带分布范围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受印支运动影响,四川盆地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目前分布范围仅限于川西北地区,深入研究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井山组沉积转换过程对沉积环境演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油含增地区雷口坡组—天井山组界线的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及室内显微结构观察,根据其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填隙物类型及其结构等特征识别出5种微相类型,并将其划归为4个相带,即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由沉积相带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可知:从中三叠世安尼期到拉丁期,江油含增地区整体呈海平面上升趋势,咸化海水逐渐被淡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深井钻井技术的成熟,钻探目的层越来越深,钻进中穿越裸眼井段长度不断增加,超过1000 m的裸眼钻进中因地层跨度大,地层压力系数差异大,若钻井液选择不当,易造成低承压地层井漏、较高承压地层垮塌、井壁失稳等复杂情况。针对同一裸眼段中不同层位所对应的不同地质情况,优选钻井液性能对顺利完钻至关重要。以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河湾场构造ST2井为研究对象,针对该井钻进中穿越中侏罗统须家河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大段裸眼地层,地层承压能力差异大,井下情况复杂,力求寻找一种性能稳定,适用于同一裸眼段中不同层位的钻井液体系。在综合钾聚磺钻井液体系和及时封堵钻井液(JSF)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钻井液配方、调整钻井液性能,合理使用固控设备等方面入手,优化改进了传统的JFS体系,在ST2井三开钻进中取得显著效果。现场应用表明:优化的JSF体系在长裸眼井段中有着良好的稳定井壁、携砂、润滑等特性,降低了井下复杂的发生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下三叠统柯吐尔组(上、下段)、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上、下段)和上三叠统哈拉哈塘组,岩性、电性特征明显,柯吐尔组下段上部的"纯泥岩段"及哈拉哈塘组上部的"大泥巴"为区域对比标志层。在3个组中均获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6个化石组合,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特征与时空分布。确定该区下三叠统与中三叠统、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之间均存在地层缺失,上三叠统顶部遭受严重剥蚀,缺失1~2个孢粉组合;三叠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地震层序,分别对应于3个统;钻井层序地层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