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骨-方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组合柱设计模式,采用切线模量理论对该组合柱轴向受压稳定承载力进行分析.以核芯混凝土、方钢管和钢骨的应力-应变模型为基础,通过纵向变形协调和内外力平衡条件建立组合柱切线模量临界载荷的计算方法.由于核芯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模型包含了方钢管的约束作用,因此该方法体现了组合柱中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影响.7组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混凝土长柱和41组方钢管混凝土长柱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轴压组合柱的稳定承载力给出良好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利用一次二阶矩法(JC法)对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长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研究了可变荷载组合类型、荷载效应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管壁厚、钢骨截面面积、钢材屈服强度及长细比对组合柱承载力可靠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工程常用长细比范围内,各公式的可靠指标均能满足规范对延性构件可靠度指标的要求;在所研究参数范围内,长柱的可靠度指标随荷载组合和荷载效应比的变化而变化,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随钢管壁厚的增加而有所降低,钢骨截面面积对长柱的可靠指标无明显影响,同时,钢材屈服强度和长细比对各公式可靠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重载柱设计的新模式,即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该组合柱是将钢骨插入钢管中,然后内填混凝土形成.通过组合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轴压短柱的工作机理和特性,讨论了影响这种组合轴压短柱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这种构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组合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适用于这种组合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方钢管-钢骨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力学性能,采用叠加法推导了其在钢管、钢骨受拉、受压区屈服条件下的承栽力计算公式;分析了长细比、偏心率、套箍率、配骨率等参数对偏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算例对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过程进行了演示。结果表明:偏心率的增大使承载力迅速降低;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构件的承载力呈直线下降;套箍率、配骨率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得出的偏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承载力复核,为方钢管一钢骨混凝土偏压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6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试验,分析了长细比对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由试验得出钢骨高强混凝土长柱的承载能力随试件长细比的增大而降低,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破坏的突然性随长细比的增大而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压弯柱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柱的压弯性能,采用试验和非线性全程分析的计算程序,对工字形钢骨的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构件进行研究.试验主要参数为轴压比(n=05~085)和钢骨的不同加载方向(强轴和弱轴).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挠度典型曲线表现为弹性、弹塑性和破坏的三阶段特征;承载力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随截面惯性矩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增长;峰值点挠度随轴压比和加载方向的不同没有明显变化;组合柱符合平截面假定,挠度曲线符合正弦半波分布.纤维模型法编制的非线性分析程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采用此程序系统地分析了轴压比、长细比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压弯构件荷载-变形曲线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偏压构件的静力性能.方法 采用纤维模型法模拟组合柱的荷载-变形关系,分析长细比、偏心距、配骨指标和套箍指标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确定了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偏压非线性分析程序;荷载-变形曲线可以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阶段,长细比、偏心距对极限荷载的影响较显著,配骨指标的增加改善了构件的延性.结论 纤维模型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程序的确定促进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组合构件的理论模型和大小偏心的判断方法 ,提出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公式.方法 采用了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受力过程,探讨了钢管、钢骨和混凝土三者的协同作用和大小偏心的判断依据.结果 确定了大小偏心的界线值.给出了不同偏心力作用下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公式.结论 计算结果 分析表明.由于钢骨、钢管和混凝土三者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为促进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8根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了组合柱的工作机理、延性和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由于钢管、钢骨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柱子的承载力,延缓或抑制混凝土中剪切斜裂缝的开展,提高柱子的延性.另外,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组合柱轴压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试件设计、试验结果测试两个方面讨论了钢骨混凝土长柱稳定承载力研究试验的具体实施细节,并提出了该类型柱稳定承载力理论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方法 进行了12根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和6根普通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与试件的含钢率及CFRP圆管与方钢管的相对配置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 承载力随着含钢率及CFRP圆管与方钢管的相对配置率的增大而提高,回归得到了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初探公式.结论 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理论计算结果 与试验结果 吻合良好.证明了提出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充分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即钢管和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紧箍力)的影响,推导出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承栽力公式。该公式不仅考虑了紧箍力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而且考虑了紧箍力对钢管的环向张拉作用,并对其侧压系数和材料强度参数的取值做了分析探讨,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文献资料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有很好的适用性;考虑紧箍力对钢管承载力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18根钢管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强度承载力的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参数分别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加载方式。在确定组成钢管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柱的钢材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强度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轴压柱的荷载-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试验值高于理论分析值,而与有限元计算值吻合较好的结论。该试验结论对相关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程,确定其承载力,及含钢率对承载力的影响.方法 对具有5种不同含钢率的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试验测试,绘制弯矩-挠度曲线、弯矩-最大拉应变曲线,分析曲线的特征、确定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果 确定了曲线上的3个特征点,将构件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强化阶段,定义截面的塑性已得到充分发展而受拉区钢管最外边缘纤维即将进入强化的点为试件的抗弯极限状态点.推导出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 推动了将钢与煤矸石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进程,为研究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力学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合理地确定钢管混凝土截面温度场分布^[1],及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材及混凝土热-力本构关系模型^[2]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耐火极限的数值分析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直径、含钢率、钢材屈服极限及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思压柱耐火极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确定了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钢材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火灾作用后方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温度场及力学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以往试验结果验证。然后分析了截面边长、配筋率、受火时间、含钢率、材料强度等参数对火灾作用后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火时间、截面边长是影响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火灾作用后方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理论公式,为其灾后修复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有钢管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因数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目前国内对该类构件承载力计算的两种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计算误差,以进一步加深对钢管混凝土这一复杂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核心混凝土、钢管以及型钢钢骨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轴向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考虑厚边比影响的等效约束折减系数和考虑尺寸效应影响的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等效为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从而推导出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将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已有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各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该公式有很强的适用性,对发挥材料潜力、节约材料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为此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