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渗透率和渗透率分布对于有效的储层描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储层岩石物理相理论,利用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计算储层渗透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定义,设计了层间非均质实验模型,研究了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的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水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2是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2的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时各个层位都能被注入水有效驱动的为一个流动单元。注入水自然流动形成的通道不完全是由绝对渗透率决定,而与层位之间渗透率相对大小有关。通过实验论证,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差异指标。  相似文献   

3.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与识别是储层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层次思想为指导,以储层非均质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较详细地论述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将其分为砂层组、单砂层、韵律段与均质段共3个层次,并指出各个层次结构流动单元的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而且还明确指出流动单元层次结构的上限与上限,指出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对精细研究岩石物理、流体运动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的概念,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影响液体流动单元的因素,并结合大庆油田油藏研究及开发的实际状况探讨高含水阶段流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  相似文献   

5.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67,自引:15,他引:52  
赵永胜 《石油学报》1999,20(6):43-46
通过大庆油田厚油层矿场试验研究,对储层流体流动单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对于储层描述来说,基于L.A.Zaden复杂系统的“不相容原理”,随着沉积单元的变小,井间对比及砂体边界确定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以致于无能为力。广场试验目的层葡I1-4共划分为3个时间岩性单元,细分为7个韵律段,13个均质段。实际的油水井分时间岩性单元,韵律段、均质段测试资料以及指示剂验窜资料,有力说明了无论从油藏动态分析还是从油藏数值模拟角度出发,将时间岩性单元(即小层或单砂体)作为流体流动单元是基本可行的,进一步细分流动单元,试图实现“保砂体”模拟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储层研究方法。由于地质条件、实际资料的限制及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人们对流动单元的认识及研究方法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单井流动单元的方差分析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研究不同流动单元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提出了流动单元新的定义,印流动单元为横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的储集带,其边界为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界面、小断层等。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资料,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在单井上划分流动单元的方差分析识别方法,提高了流动单元定量刻画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提出了一套流动单元综合分析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较好地满足啊目前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单元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是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二次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评述了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阶段,并就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能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流动单元的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流动单元精确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以孔渗间的指数关系为模型来解释渗透率时可靠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流动单元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考虑到层内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性,根据Kozeny-Carman方程,建立了不同流动单元渗透率的表达形式。依据测井解释流程,应用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完成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在建立渗透率模型后,通过与常规方法的误差比较,引出了2个新指标,对新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该方法在大庆油田某区块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对大庆油田油藏研究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阐述了多学科油藏研究与精细油藏描述的关系,提出了储层研究应细化到流动单元、体现宏观整体性、研究领域与方法应不断拓宽的发展方向。从决定原油采收率因素出发,分析了大庆油田在“调”、“驱”、“洗”及增加平面波及系数方面的潜力并估算了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对加密井、水平井、厚油层水动力学调整、泡沫与凝胶及微生物调驱等几种层内调整方法进行了讨论,强调应注意长期水冲刷渗流、非达西渗流、重力作用、非等温渗流及色谱分离等理论的研究;并强调将油藏研究划分为四个技术板块,对低渗透油田应注重水动力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微生物采油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数值模拟在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确定、油田开采中生产措施的调整和优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以及提高油藏采收率方面,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欠缺的研究手段。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主要受油藏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和模拟模型的求解精度的影响。从提高油藏地质模型精度入手,将流动单元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利用流动单元细分模拟层系和针对不同的流动单元选取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模拟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具有初始拟合程度高、模型修改程度低、能够更精确的反映层内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庆第一口聚驱水平井的储层深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1-2-平25井在大庆油田是第一口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聚驱水平生产井,在全国也属首例。该井轨迹设计中为提高避水厚度水平段在油层项面穿行,水平井目的层油层项面深度预测精度要求高。设计研究得出:目的油层的预测指标,是轨迹设计中的水平段所历经砂体的三维参数,关键参数是目的油层的顶面深度。通过井斜校正法和岩心分析法,预测出目的油层顶面深度的参数,形成了一套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储层预测方法。指出直井储层发育的预测精度、直井储层深度的测量方法、补心海拔的测量时间、井斜方位的算法等,直接影响水平井目的油层的预测精度。同时给出了南1-2-平25井的储层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14.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46  
李阳 《石油学报》2003,24(3):52-55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4类,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流动单元P的物性最差.在特高含水期,流动单元G、M内剩余油相对富集,宏观剩余油多富集在流动单元接合部位、隔夹层处;对于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多在韵律层上部富集;对于三角洲相储层多在韵律层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形式多样,有孤滴、薄膜、网状、斑状和连片状等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流动单元是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同影响的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的确定可以更加合理地划分储集层,预测储集层的分布及性质;提高储层岩石及流体物性参数模型的解释精度,更加准确地认识油藏;提高水淹层解释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选择加密调整及挖潜的对象,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建立和确定更加符合生产动态的油藏模型和油藏特征参数,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总结了流动单元划分的几种方法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建立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储层地质模型。在胡状集油田的油藏描述中,应用随机建模技术中的顺序指示建模方法对胡12断块沙三中油藏7油组的渗透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序指示建模方法比常用的插值方法更能反映储层参数的变化,而且能够描述由于资料的缺乏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流动单元划分的原理与与方法,在勃南油田的流动单元实际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物性参数综合法研究低级次流动单元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勃南油田的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分别是E型、G型、F型和P型流动单元,查明了各类型流动单元的平面分布,最后分析了流动单元在指导油水井部署、高产部位预测、定性分析储量动用状况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精细地质描述方法,根据丰富的密井网测井资料,借鉴古代河流砂体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经验,对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河流相储层PⅠ2砂岩组,进行精细对比、精细描述、模式预测等.表明PⅠ2砂岩组的PⅠ23沉积单元为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对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证实.成果不仅解决了PⅠ2砂岩组沉积单元精细划分与对比问题、澄清PⅠ23砂体成因类型上的认识,而且确认了大庆长垣萨、葡、高油层中、相对规模最大的砂质辫状河沉积.结果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对挖潜剩余油、改善开发效果,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油田经历了不断勘探与开发,探明储量与原油产量不断的增长,形成了年产400×10~4t以上的产量规模,在大庆油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开发时间不断地延续,对处于高含水后期、产量逐渐递减的大庆油田来说,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后备储量资源的开发问题将越来越重要。文中对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勘探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