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施萌 《建筑》2021,(14):26-29
随着《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武汉市房管局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分级保护及评审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巡查监管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案审查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1993~2020年武汉市公布挂牌了共13批285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一级97处,二级188处,2014~2020年逐年归集档案、编制保护图则;每年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和地方标准;2005~2021年持续开展历史建筑资源普查,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并将潜在保护对象纳入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2.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优秀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20多年来,已先后确定了4批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形成了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上海第五批历史文化风貌区申报已经开始,419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18处风貌保护街坊、23处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名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根据现有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上海自1989年来分4批公布了优秀历史建筑,总量是632处,共2138栋,近480万m2其中,第1批公布的61处优秀历史建筑又被上海市政府认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北京规划建设》2004,(6):190-191
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蔡乐刚  陈洋 《住宅科技》2010,30(6):21-24
自2003年《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针对目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保护性修缮管理尚存在如保护专项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管理体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现有历史保护建筑108处,其中一级保护建筑20处,二级保护建筑88处。随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加之环境气候的影响,给白蚁的生存、繁殖、危害创造了条件,也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优秀建筑作为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知名度,给城市带来多重效益。因此,开展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研究针对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在分析近现代优秀建筑现状特色的基础上,构建近现代优秀建筑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并从保护层次、保护方式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10年开始的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局部地区保护更新,明确了对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根据这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功能多样、形式各异、保存状况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遗产保护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多种建筑遗产保护模式的集中展示区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资源与引擎.  相似文献   

10.
伍江  王林 《城乡建设》2006,(8):8-10
上海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历史建筑和历史地区的保护工作,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严格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凸现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上海市现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9年、1994年、1999年、2005年先后分四批确定了632处,共2138幢、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建筑为“优秀历史建筑”(其中6l处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上海确定了中心城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复…  相似文献   

11.
《中州建设》2008,(3):5-5
江西省日前召开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经验,部署下一步保护工作。 近年来,为发掘和保护江西的历史文化村镇资源,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该省建设厅和省文化厅联合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保护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省村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登记在册的优秀历史建筑截至2019年共有208处,其中190处建于1861年—1937年期间,占总数的91.35%,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重点和当务之急.这些建筑的档案缺失严重,建档工作较难,影响了相关的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该研究根据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的具体类别,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了相...  相似文献   

13.
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保护济南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以继承和发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效的保护,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形态与风貌得以维护和延续,名城整体格局和传统空间特色得以保持和继承,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得以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敏 《重庆建筑》2014,(5):10-12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逐渐纳入到法定保护的范畴。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是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探讨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提出"保护、发展、创造"等理念,弘扬重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葛莉 《建筑与环境》2008,(4):101-103
城市景观。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异彩纷呈,名人故居众多,人文资源深厚。如何妥善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促进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子旭  顾军  陈曦 《室内设计》2013,28(6):113-118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东城区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实地走访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东城区辖区内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整体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文化价值、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价其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这些历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拥有一批文物建筑,而且拥有一批保留较好的优秀历史建筑遗存,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高度重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没有自觉地整合这些资源去为武汉城市功能的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市政府本着“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的指导思想,着重研讨探索实施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出台了相关一系列配套文件,使我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开始进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朱亮 《建筑施工》2024,(3):335-337
文物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建筑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更新。通过对上海某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研究,对拆除、结构加固、室外综合管线、室外登高作业、成品保护、交通组织、修缮样板等施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确保工程施工管理和修缮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设历史风貌区是"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动态     
■重庆:专家呼吁立法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本刊讯随着城乡建设的迅猛发展,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已经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8月下旬,在重庆市规划局组织召开的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暨城乡风貌特色工作专家座谈会上,专家纷纷呼吁通过立法对珍贵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据了解,重庆市有3000多处近现代建筑,其中具有价值的也在1000处以上,但这些建筑已经多为“断壁残垣”。重庆市社科院院长陈澍称,古建筑物的保护必须像保护重点文物一样打品牌牌,同时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不少专家表示,优秀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必须依赖立法保护“。要建立强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