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番茄红素与硬脂酸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的超分子复杂体系,了解混合单分子膜的结构、相转变和相容性等。由于番茄红素缺乏极性基团,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的π-A曲线中,即使在分子面积达到0.1nm^2时也没有出现固态膜的特征。当番茄红素与硬脂酸混合后,可以得到稳定的单分子膜,但是在较高表面压下会出现相分离现象。在混合膜的崩溃压以上,其π—A曲线出现一个平台区域,随着分子面积进一步降低,表面压升高。因为在较高表面压下,番茄红素分子被挤出混合单分子膜,逐渐以随机形式平躺在硬脂酸单分子膜上而形成多层膜。另一方面,通过加和规则等评价番茄红素和硬脂酸的混合单分子膜性质。混合单分子膜在不同表面压下分子面积的加和原理表明,与理想混合曲线相比,在番茄红素摩尔分数较低时有正偏差,在其较高时有负偏差。同时,计算了混合单分子膜在不同表面压下的混合能和相互作用常数,说明番茄红素与长链脂肪酸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酰基化的壳聚糖树脂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存在下,采用直接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最大吸附量为11.1mg/g,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8.19mL/mg.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单分子膜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单分子膜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构成单分子膜组分化学参数的简单、连续可调决定了生物传感器的性质完全可控,取向有序、稳定可靠的单分子膜是生物传感器理想的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4.
PMMA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MMA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及其作为光电导体的阻挡层在静电复印领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MMA能够在较大的表面压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具有不可重复压缩性、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PMMA分子链在单分子膜中是有序规整排列的。与PMMA涂膜相比较,PMMA单分子层复合膜作为光电导体的阻挡层具有更优异的光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LB膜技术制备了液晶/花生酸混合膜,利用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技术对液晶单分子膜电光效应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液晶/花生酸混合膜的SPP谱的共振峰变窄,共振角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即电场作用使得单分子膜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单分子膜的这种电光效应与电场的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单分子膜一般是将两亲性物质溶解在铺展溶剂中制成铺展溶液,然后铺展在底液上而得的。在其性质的研究中,测定表面压-面积关系曲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但是,仅有表面压-面积曲线所能了解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结合另一些手段进行研究,测定表面粘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而随着现代光谱仪器的更新、发展,光学方法已日益成为单分子膜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Schiff碱合成及其自组装单分子膜在银表面防护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寻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探索思路为基础,制备出一种新式自组装分子膜,将其组装到金属体表面,进而达到防止金属腐蚀的目的。以水杨醛与乙二胺为原料,合成出乙二胺缩水杨醛Schiff碱,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对产物进行了熔点测定,红外光谱(IR)分析及质谱(MS)分析,确定制备的产物即为乙二胺缩水杨Schiff碱,并首次将其配制于花生油溶液中。将Schiff碱自组装到银片表面,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Schiff碱的成膜现象;用循环伏安技术对自组装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chiff碱自组装分子膜能有效抑制异相电子的转移,组装速度快且性能稳定,减少了银片机体的腐蚀。总结了Schiff碱自组装分子膜对金属防护的效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制备聚丙烯(PP)接枝聚丙烯酸中空纤维荷电膜,对膜表面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分析,并用这种接枝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膜对BSA的截留率相对未改性前有明显提高;PP膜表面呈现正电位,而接枝膜随接枝率的增加,负电性逐渐增加;由于接枝膜表面接枝链与BSA分子的相互作用。使BSA对接枝膜的吸附有如下规律:pH=3〉pH=4.7〉pH=8. 相似文献
9.
黄涛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9,21(3):13-16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两种具两条十六烷氧基链的两亲卟啉(cis-P2和trans-P2)的单分子膜的Cu2+嵌入作用.两种卟啉单分子膜在膜/液界面均能嵌入Cu2+,嵌入速率取决于膜中卟啉分子的排列和聚集态,Cu2+较易嵌入形成J-聚体的trans-P2,而嵌入形成氢键聚集体的cis-P2较慢. 相似文献
10.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分析了混合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18E20与不同脂肪醇的组合都可以提高混合膜的稳定性,表现在混合膜的表面压小于π-A曲线拐点时,液态扩张性变小,并且高于π-A曲线拐点后的曲线平台区缩短;随着脂肪醇摩尔分数的增加,或者脂肪醇链长与C18E20的疏水基链长越接近,混合膜稳定性增强。所有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在表面压 30 mN/m附近出现拐点和平台区,表明混合膜在较高表面压下发生了相分离,而当十八醇与C18E20摩尔比为0.75 ∶0.25混合时,混合膜没有发生相分离,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L-脯氨酸为模板,仿生制备用于固定脂肪酶的二氧化硅载体.SEM、IR表征得知,制备的仿生载体为粒径约3um的SiO2微球,氮气吸附表征得知,SiO2微球内部孔径大小约16.8nm.载体固定脂肪酶的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的相对最佳条件:酶液质量浓度5mg/m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7h,pH=8,最高固载率可达82.3%,酶活1067U/g载体. 相似文献
12.
1 300 ℃时,在硅钼棒炉中采用BaCO3-BaF2-MnO2系熔剂对w([Si],i)=0.084%~0.245%的锰铁合金进行脱磷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改变渣系组成和脱磷处理时间适当,对不同硅含量的锰铁合金均可获得50%以上的脱磷率.采用BaCO3(w(BaCO3)=60%~70%)-BaF2(w(BaF2)=10%)-MnO2(w(MnO2)=20%~30%)渣系脱磷时,锰的氧化损失为负值.脱磷保锰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0~15 min,脱磷过程中熔体氧位在5 min内迅速上升到一定值,5 min后氧位在很窄的范围内波动.改变渣系组成:MnO2的质量分数降到10%,BaCO3的质量分数从60%增至80%,对熔剂的最大脱磷率和其对应的氧位影响不大,最大脱磷率为49.1%~56.2%,对应氧位在0.35×10-6~0.50×10-6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胱氨酸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仿生合成表面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重分析仪(TG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FE-SEM、FT-IR表征结果显示SiO_2微球的形成过程为:在胱氨酸的模板分子作用下TEOS水解生成具有微球形貌的键合型有机-无机杂化微粒,该微粒经600℃煅烧得到SiO_2微球;XRD表征结果表明SiO_2微球为无定型结构.依据表征结果,进一步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316L不锈钢表面仿生合成磷灰石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16L不锈钢经化学预处理和热处理后,先后在单倍和1.5倍模拟体液(SBF)中浸泡,通过在模拟体液中添加适量的Ca(NO3)2·4H2O和P2O5以增强诱导羟基磷灰石(HA)的形核。用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体液中加入适量的Ca(NO3)2和P2O5有利于基片表面沉积均匀的HA涂层;本研究中加入1.4mmol的Ca(NO3)2·4H2O时,沉积的Ca、P原子相对百分比较多,且Ca/P比接近于HA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将316L不锈钢经化学预处理和热处理后,先后在单倍和1.5倍模拟体液(SBF)中浸泡,通过在模拟体液中添加适量的Ca(NO3)2·4H2O和P2O5以增强诱导羟基磷灰石(HA)的形核。用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体液中加入适量的Ca(NO3)2和P2O5有利于基片表面沉积均匀的HA涂层;本研究中加入1.4mmol的Ca(NO3)2·4H2O时,沉积的Ca、P原子相对百分比较多,且Ca/P比接近于HA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以MnSO4和NaOH为原料,利用L-酪氨酸为模板仿生合成MnO2,SEM表征表明其形貌呈片状,XRD表征表明其为β-MnO2.研究MnO2催化甲基橙氧化降解性能,考察其对H2O2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的催化能力,并利用SAS统计软件(SAS Institute Inc.,Cary,NC,USA,Version 8.0)对MnO2添加量、甲基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甲基橙溶液初始pH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后的试验结果为甲基橙溶液初始pH为4,甲基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9mg/L,MnO2添加量为0.42g/L. 相似文献
17.
Silane coupling regent (3-mercaptopropyl trimethoxysilane (MPTS)) was prepared on the single-crystal silicon substrate to form 2-dimensiona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The growth behavior of SAMs formed from 3-MP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ellipsometr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formation behavior of MPTS SAMs was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AFM images and the roughness of MPTS SAMs on silicon sub-strates with the assembling time from 1 min to 24 h.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e growth behavior of MPTS that correlated with the AFM measurements at different immersion times, too. The chemical states of the typical elements in the MPTS SAM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PTS is self-assembled on the substrate. 相似文献
18.
1350℃ ,在硅钼棒炉中采用BaCO3-BaF2-MnO2 熔剂对高炉锰铁进行了脱硅实验。研究了不同组成渣系不同处理时间对脱硅的影响以及脱硅过程中氧位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组成的渣系 ,只要处理时间适当 ,脱硅率可以达到73.7 %~87.9 %。最佳脱硅时间为10~15min。脱硅过程中氧位在5min内迅速增加到一定值 ,5min后锰铁中的氧位只是在很窄的范围内变化。通过1350℃ ,Mn -MnO2 平衡实验 ,测得氧在锰中的标准溶解吉布斯自由能的值。 相似文献
19.
3—苄基苯乙酮的合成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间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还原,氯化反应得到3-苄基苯甲酰氯(6),6然后与丙二酸二乙酯乙醇镁经酰化,水解,脱羧三步一锅合成3-苄基苯乙酮,总收率为43.2%。 相似文献
20.
以间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还原,氯化反应得到3-苄基苯甲酰氯(6),6然后与丙二酸二乙酯乙醇镁经酰化,水解,脱羧三步一锅合成3-苄基苯乙酮,总收率为4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