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电力运行系统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配网通信技术作为电力运营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其受到的关注度自然较高。众所周知,我国电力通信和配网技术应用范围广,对技术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以往的配电领域中,通信技术还处于原始阶段,与现代化配电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服务于配网自动化的需求。EPON是现代化设施和网络融合而成的新的技术手段,它不仅能够实现配网通信的自动化,还能够利用多种通信手段进行组网,实现光纤铺设,扩大通信覆盖率。但是由于该技术手段实施的时间尚短,对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这都使得EPON构建下的配网通信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运行的实际情况,基于新的技术方式,谈谈EPON构建下的配网通信技术的高效运行模式,结合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完善相关技术,做好分析探索工作,从而提高配网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指出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符建伦 《通讯世界》2016,(22):134-135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电力建设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需要加强相关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构建可靠的配网通信网络.因此,需要加强配网通信技术的合理使用,优化网络服务功能,扩大其实际的应用范围.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EPON的配网通信网络进行必要地研究,以便为电力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电力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配电网络的建设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而实现配电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则更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配网通信过程的自动化进行概述,进而比较当前常用的多种配网通信。最后将重点探讨如何实现配网通信过程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4.
彭健 《通讯世界》2017,(7):48-49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加,因此,对电力以及宽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电网结构已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为了使广大用户满意,国家安全、环保等多个部门都对我国电网的建设与管理实施了更高层次的标准与要求.EPON系统的主要特点便是稳定性强、性价比高,因此利用EPON技术可以提升配网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综上所述,本文将对EPON在配网通信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简单的分析,以期提升我国配网通信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国内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重点区域。为适应智能配网发展的需求,需要对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其中的关键通信技术和建设的关键步骤。本文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有线和无线混合组网、专网和公网并存、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分治的配网通信网络设计方案。方案结合了未来智能配网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为目前配网通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疑虑提供了解决的参考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蜀珍 《通讯世界》2017,(6):102-103
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是新时期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其在电力配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配网通信运行监测水平,减少运维人员工作压力,为配网自动化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对配网通信现有的运维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使用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对配网通信进行监测.然后,分析了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的原理、构成、功能等,最后具体阐述了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在我国电力配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配用电通信网中的通信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建构系统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组网通信技术方案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智能化的配、用电通信网的特征及其业务发展需要的分析,及其通信解决方案中的通信技术要求,并对通信技术在实际的配、用电通信网的技术应用进行经济实用性的分析,最后建构智能化配、用电通信网的整体组网通信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配用电不断发展,智能配用电网的建设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网是目前配用电通信发展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针对配用电系统业务的需求和现状,通过分析光纤通信和电力光纤技术的特点,探讨了电力光纤技术在配用电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以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是整体配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一定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在供电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配网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性。本文就从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角度,对于配网通信技术发展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杨立远 《通讯世界》2017,(15):197-198
无线宽带技术在智能配网通信中的应用,确保了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能够完成对事故的监测、保护和控制,给智能化配网调度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性的作用.电力公司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发展优势,加大了对无线宽带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智能配网通信中存在的接入问题.本文无线宽带技术及智能配网通信方式进行介绍,分析了无线宽带技术,对无线宽带技术的职能配网通信接入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的电网通信系统当中,智能电网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通信网络建设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现阶段当中的智能配电网的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的设计思路以及其标准体系的建设提出相关的减少.在本文当中首先对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做出了基本的分析;其次对于通信网行业当中的需求以及其基本定制化的方向做出了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于智能配用电通讯网的基本构建方式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针对电力配网通信系统常用的技术做一个比较和分析,论述各种配网通信技术的优缺点与适合的应用场合,然后总结了实际的运用情况了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夏鸣 《信息通信》2014,(11):176-177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山局配网通信系统现状,对配网通信设备运行月报中主要故障与问题进行了分析。紧接着,简单介绍了EPON技术的概念与主要技术。最后,结合配网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与EPON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基于EPON的组网方式在中山局配网通信系统中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杨毅 《信息通信》2013,(9):203-204
配网自动化是配电网发展的趋势,配网通信因此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文章从配网通信业务需求、配网通信方式两方面切入,对如何构建配电网通信架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配网通信应根据配电网资源状况,针对不同的区域定位来构建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电力发展速度却不能很好地配合我国经济进步发展的步伐,所以在我国的供电建设过程中,配电网络的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配电网络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目前形势,文章对配网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运志 《电子世界》2013,(24):102-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配网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条件。文章从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特点出发,对不同类型的配网通信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就如何构建合理的配网通信系统,选取最佳通信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配网自动化建设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大城市用电量高,电力资源紧缺问题13益严重。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国国内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已有初步的成绩。本文从配电网通信系统设计原则,配网自动化配置情况与通信方式对比、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网络维护、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出发,探讨得出适合配电网发展需求的配电通信网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电力通信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也需要承担更繁重的任务,因此对电网通信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了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电力公网通信任务路由分配效果,提升网络通信可靠性,提出5G技术下电力公网通信任务路由分配方法。根据电力公网通信任务传输信息提取结果,实现电力公网通信最短路径寻优;采用能量分布过载测量方法构建5G网络自适应信道均衡控制模型,得到电力公网通信任务路由分配的特征检测概率;根据5G网络输出可靠性分布,结合全局寻优实现电力公网通信任务路由的优化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输出均衡性较好,信道传输控制能力较强,降低了电力公网通信的误码率,增强了5G技术下电力公网通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电力配网设备由于位置分布复杂,有线通信线路难以敷设。ZigBee无线标准作为一种新颖的短程无线标准,具有自愈性、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力配网有较强的适用性。但由于ZigBee的路由协议是按较大动态变化的移动无线网络设计,必须予以改进以满足电力配网通信业务的特点。为此,本文分析了ZigBee的路由协议,并针对电力配网的特点提出了3点改进。改进后的ZigBee路由协议能充分满足配网通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