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文章阐述了引江济淮工程试验段膨胀土现场试验技术方法,分析了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促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的协同是现阶段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分析该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综合研判上、中、下游“三生”空间的功能定位,并运用土地利用模拟技术对沿线地区土地利用进行降尺度分段模拟。结果表明:过去30年的快速城镇化时期,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三生”空间演化剧烈,演化趋势不合理;模拟至2030年,该地区“三生”空间整体数量结构稳定,比例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下游生产空间比例、中游生活空间比例和上游生态空间比例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评价是评估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安全的一种研究方法。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为例,基于压力 - 状态 - 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对选取的 20 个评价指标因子赋权得到权重值,进行权重值的组合,然后计算生态安全等级,进而评价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①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部分地区仍处于不安全 - 较不安全等级,生态安全指数的分布存在一定空间差异,人类活动是研究区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数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② PM2.5 年排放总量、土地胁迫指数、生境质量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植被覆盖度、年总降雨量、地形坡度、造林面积是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③人口密度大、发展速度快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较高,而发展缓慢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反而较低,这与城市推行生态保护政策的力度有很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明渠交汇区水位变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汇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水流相互作用突出,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复杂。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了天然河流交汇区水位变化特性,分析了不同干支流来水条件下的水位沿程变化、交汇区典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交汇区泥沙起动流速变化等特性。结果表明,交汇区水位变化的强弱与干支流流量等密切相关,交汇区泥沙起动流速随里程变化与单一河道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建立了赣江中游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影响,得到了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水位、流量和流速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局部时段,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各个位置水位、流量和流速变化范围较大;由于万安水库的调蓄作用,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水位和流量的最大值都有所降低,水位最大值降低范围为0. 137~0. 250 m,最大流量值降低范围为309~405 m~3/s。  相似文献   

8.
以安康水库东岸马家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在不同饱水-失水循环次数下的劣化趋势,验证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及安全性,研究水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对于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滑体及滑带的主要成分即强风化千枚岩在饱水-失水循环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质产生明显的劣化现象,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2)坡体中前部设置抗滑桩后,坡体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水位变化次数增多,抗滑桩的加固效果不断弱化,且弱化速度为先快后缓;(3)随着水位循环次数的增加,位移及塑性应变带逐渐后移至滑坡后缘处,滑带处桩身受到的作用力最大且其值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库水位提高后对电站机组的能量、汽蚀、飞逸以及轴承强度、调速器操作容量等性能满足现有设备要求,对库水位提高后的运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以期为同类电站库水位提高后对水轮机影响和设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为依托,开展砂岩与泥岩的崩解特性试验研究。通过静态烘干-浸水崩解试验,研究不同风化程度的软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崩解性状,同时进行耐崩解试验以及点荷载强度试验,揭示崩解性与强度、失水率的相关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和风化作用均会减弱岩石耐崩解能力;风化岩石的耐崩解指数与干燥岩石点荷载强度成正相关,与岩石的失水率成线性负相关;岩石的耐崩解性与岩石结构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引江济淮沙颍河输水线路工程为例,利用竖管法实验计算沙颍河流域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建立了沙颍河输水线路地下水模型。模拟调水工程完工后水位的变化和潜在点污染源镍的迁移规律以及预测,以评估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工程施工前后对流域的水文条件影响较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库蓄水及水位骤降可能诱发古滑坡复活或部分复活,乃至产生新的滑坡是多数新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必须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基于水位变动对库岸古滑坡作用机理分析,以某大型库岸古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探讨水位变动对库岸古滑坡变形及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岸古滑坡对水位变化敏感,随库水位上升向库区方向变形逐渐增大,坡脚和滑动带塑性区不断发展;当水位骤降时将导致局部失稳,并有可能引发渐进性破坏.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的边坡治理及边坡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南部引嫩水库33个土坝中除1#、8#、32#坝外,均用分散性粘土修筑,1982年及2000年经过两次处理,目前仍有个别坝段出现严重破坏现象.通过对分散性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分散机理等的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治理分散性粘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引畛济涧工程跨越煤矿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采空区将对引水隧洞产生不利影响,施工难度较大.为此,从采空区所在地层、分布范围及与引水隧洞的空间关系入手,参考国内类似矿区地表移动参数实测值,依据《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实用手册》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预测各采空区在引水隧洞高程附近可能引起的岩层移动及变形,分析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及未来采空区对引水隧洞的影响,提出隧洞分段、加大隧洞断面竖向尺寸、预留煤柱等对策,并对预留煤柱的宽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评价学术单位或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或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根据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给出的纺织科学与工程的10种核心期刊,分别从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给出了综合排名。  相似文献   

16.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3):373-380
为了了解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省易县段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以50~3 000 m划分不同宽度研究区,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施工建设前、中、后期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且分别计算不同宽度及整体景观的景观指数,分析管道建设对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工程建设期的对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和强烈,工程建设对施工作业带两侧100 m范围内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涵闸引沙比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引沙比概念存在的问题 ,规范了引沙比的定义 ,界定了其延伸定义的内涵。根据黄河大量实测资料 ,分析得出引沙比的主要影响因素 ,构建出黄河涵闸引沙比统一公式框架 ,为统一引沙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定量分析了潆洼蓄洪区运用对王家坝水位及流量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7年巢湖“引江济巢”调水试验期间同步监测的水位、流量、含沙量及水质等水文要素的统计与分析对照,评价水体交换对巢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陡坡河道内,因输沙率变化可能会引起局部淤积,继而河道水位会随淤积高度相应变化。本文在4种比降水槽中,建立了可以模拟淤积体高度的概化模型,探求淤积高度对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流量条件下,在淤积高度增高与降低的过程中,水位会发生突增或突降,并且发生突增与突降时对应的淤积高度存在差异。淤积高度增加过程中,淤积体上游水位最大增幅可达6倍;淤积体降低过程中,水位恢复呈滞后性。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发生水位突变的临界淤积高度与来流水力学指标存在相关关系。以临界淤积高度为标准提出了的安全区、可能成灾区、成灾区的判断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水沙灾害防治中堤防设计、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