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然气化工利用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杰 《中国氯碱》2000,(11):4-6
1 我国天然气利用总体状况 天然气是优质清洁的能源,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天然气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9.8%上升到了1998年的23.8%。1998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3万亿m~3,预计至2010年将超过3万亿m~3,在能源总需求量中所占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天然气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煤化工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焦化工业仍有生存和发展空间 ,急需技术革新 ;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将是煤化工的主要发展方向 ;煤炭直接液化出现转机。2 1世纪 ,煤化工已从低谷中走出 ,但由于煤本身的一些特点 ,对煤化工前途谨慎乐观 ,应从能源—资源—环境一体化考虑 ,优化解决煤炭转化中高效、洁净和经济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能源的相对紧缺,煤化工产业在不可再生能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煤炭是许多化工品的原料,现如今对能源和化工品的需求每年都呈上升趋势,通过煤化工企业将煤炭转化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产品迫在眉睫.煤化工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煤化工企业实现了高速发展,我国诸多煤化工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洁净煤技术是中国洁净能源新技术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价格总体下降,能源生产与消费走向全球化,矿物能源资源丰富,人们对能源关注的重点是洁净和高效,这将是21世纪影响能源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出路在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高效、洁净地开发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的洁净化加工和转化技术是洁净能源新技术的重要领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是西部大开发中重点领域之一。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洁净能源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  相似文献   

5.
王洋  金会心 《广州化工》2013,(17):16-17,75
随着经济的需要和发展,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同时却伴随这结构性短缺,供不应求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其中"油少煤多"和环境污染是这些问题的凸显,这将会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结合我国能源优势——煤资源丰富和煤炭的物化性质,利用煤炭转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使能源更加多元化和洁净化,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此前提下,我国的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获得了机遇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资源特点决定现在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但煤炭在消费过程中存在高污染和低效率的问题,因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煤炭行业面临结构调整。煤炭行业的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将是产业发展方向,煤炭高效洁净转化将取代传统的转化技术,如何解决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2是清洁煤技术面临的新问题。通过研究清洁煤技术与CO2地质封存技术,特别是深部盐水层封存技术,为煤炭利用中产生的CO2排放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安全、稳定的存储方式,从而解决目前中国能源结构造成的CO2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支撑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煤炭消费量40亿t左右,约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在“双碳”国家战略背景下,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其清洁高附加值高效利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分子结构特点来看,煤炭是兼具“材”“能”的宝贵自然资源,既可从煤炭获取优质能源,又可制备化工新材料。进入21世纪,如何将固态的煤转变成固态的功能碳,以“炭”治“碳”,实现煤炭资源化高值精细化利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8.
关荐伊  王世震 《化学世界》2001,42(8):447-448
能源、材料和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的供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我国每年能源需要量为 1 0亿 t标准煤 (标准煤的发热量定为 2 9.2 6MJ/kg) ,能源需求水平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据专家预测 [1] ,到 2 1世纪中叶 ,我国经济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 ,每年对能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40~ 50亿 t标准煤。目前 ,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 ,还有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这些能源都是一次不可再生且污染环境的能源 ,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首要任…  相似文献   

9.
<正>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至少在近几十年内,它将仍为我国能源的主体。但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煤炭作为能源在直接利用时具有利用效率低、污染环境、和不便运输的先天性缺点。只有通过化学加工,将煤炭转化成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即把煤炭转化成高质量的二次能源,才能更好地发挥煤炭能源的作用和优势,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在现代煤炭能源转化技术中,发展新的煤炭气化技术,对提高煤炭利用水平,有很  相似文献   

10.
1.0前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目前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7%以上。即使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据预测至2050年,煤炭仍约将占我国能源消费的50%,且随着人们对提高能源效率及环境保护的关注,煤炭的高效、洁净转化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Relevance of coal as a source of energy and raw material. Coal ist a versatile energy and prime material whose many benefits we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and the economy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present century. Starting three decades ago, however, mineral oil, natural gas, and nuclear energy have caused a substantial restructuring of energy supplie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ased on the pres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situation of coal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eadily growing contribution coal is expected to make to worldwide energy supplies. The associated technology thus ranks among the so-called key technologies and as such deserves to be “fostered” and improved.  相似文献   

12.
制氢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根良  门长贵 《山东化工》2009,38(9):19-21,24
氢气是一种洁净能源,21世纪对氢气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在对比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氢气制备技术的基础上,为现阶段我国大规模制氢技术提出建议,认为应积极发展湿法煤气化制氢技术。  相似文献   

13.
煤分级利用多联产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期以来,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战略方向。煤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是实现整体最优、跨越行业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本文介绍了煤多联产技术的主要技术类型,包括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煤部分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及煤完全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重点介绍了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详细阐述了该多联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特性。最后,基于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多联产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用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来改造老电厂,可以提高现有电厂运行经济性及节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煤转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为了合理和有效利用煤炭,应将煤化学的研究摆到重要地位。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效率高,环保效果好,我国应加快研究开发;煤的气化是生产城市煤气的主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快开发煤的气化技术,水煤气甲烷化应尽快取得工业化应用;我国适于液化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的直接液化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煤油共炼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部分省份正在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教育大省,汽车大省,氢能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陕西省应整合省内资源,通过科学制定规划,组建产业联盟,联合开展攻关,建设示范项目的路径加快陕西省氢能产业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煤炭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煤化学科学研究和煤转化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性。简要回顾评述了煤化学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发展我国煤化学科学研究的一些初步对策。针对煤化学科学的特点,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工作,发挥现代分析仪器、分离和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的作用,大力加强煤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井为煤炭转化什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7.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from coal in the 21st centu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H SchobertC Song 《Fuel》2002,81(1):15-32
Coal may become more important both as an energy source and as the source of organic chemical feedstock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emonstrated coal reserves in the world are enough for consumption for over 215 years at the 1998 level, while the known oil reserves are only about 39 times of the world's consumption level in 1998 and the known natural gas reserves are about 63 times of the world's consumption level in 1998. Coal has several positive attributes when considered as a feedstock for aromatic chemicals, specialty chemicals, and carbon-based materials.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advanced polyme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aromatic and polyaromatic units in their main chains,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value-added or specialty organic chemicals from coal and tars from coal carbonization for coke making. The decline of the coal tar industry diminishes traditional sources of these chemicals. The new coal chemistry for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from coal may involve direct and indirect coal conversion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co-production approach. Needs for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pplications have also expanded market demand for carbon material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8.
二甲醚经济: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关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资源环境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 2 1世纪的前 30年内 ,将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改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发展一种可靠的清洁能源。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当有限 ,从煤中寻找新型的能源载体已迫在眉睫。讨论了二甲醚 (DME)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分析了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优势 ;阐述了在 2 1世纪前 30年内二甲醚是一种技术成熟、经济性好、污染排放介于石油和氢能之间的中国所需的能源。DME还是我国能源系统跨越式发展的最有前途的领域 ,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载体之一。最后 ,指出中国应早日建立“DME经济” ,东西部应基于自身条件发展“二甲醚经济”。  相似文献   

19.
后石油时代的来临及化工领域的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许多国家在充分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后石油时代"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并由政府牵头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计划,其中包括:开发利用氢能、生物燃料、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从化工领域的角度提出建议:加快发展煤变油技术、加快发展天然气制油技术以及煤化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