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吡咯类化合物分析彩南油田充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油中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示踪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主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的源油运移充注过程。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以烷基咔唑为主,烷基苯并咔唑次之,几乎不含二苯并咔唑。根据1,8—二甲基咔唑/2,4—二甲基咔唑、C3—咔唑/C2—咔唑、G1/G3以及烷基咔唑与烷基苯并咔唑的相对含量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可知,彩南油田东区块彩001-彩007井断层线两侧原油具有不同的充注过程,东侧有北和南两个充注方向,原油进入油藏后向彩1001井,彩006井附近运移。西侧只有来自南方的一个充注方向,原油以断层为通道进入断鼻隆起核部后继续向西充注至构造高点。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以烷基咔唑为主,烷基苯并咔唑次之,未检测到二苯并咔唑。但含氮化合物绝对质量分数与相对分布差异明显,显示出明显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下降,"屏蔽"型与"暴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根据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可知,镇北地区原油运移方向是:镇53井区和镇221井区为自东北向西南,镇218井区为自西北向东南。  相似文献   

3.
咔唑类化合物是原油中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是研究油气运移的有效指标.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咔唑类与围岩发生作用而被吸附;苯并咔唑比苯并咔唑运移速度快;C3-咔唑的极性相对于C2-咔唑的较小而运移较快.因此,随运移距离增大,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的含量将不断减少,苯并咔唑/苯并咔唑比值增大,C2-咔唑/C3-咔唑比值变小.塔里木盆地的第二期油气成藏发生在海西晚期,阿瓦提凹陷在海西期不断沉降,为塔里木盆地主要的生油凹陷,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此时处于大量排烃期,根据上述几项含氮化合物指标的研究可知,排出的油气从生烃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晚海西期运动时被抬升至地表形成现今广泛分布的干沥青.   相似文献   

4.
二苯并呋喃及其烷基取代系列(DBFs)的结构和性质与二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吡咯(咔唑)化合物类似,其相对含量和总量的变化受热成熟作用和地色层分馏效应影响。基于氧原子与输导层介质氢键形成机理及二苯并呋喃分子极性理论,在石油运移过程中,二苯并呋喃同样产生与咔唑类含氮化合物类似的运移分馏效应。从化学机理上对二苯并呋喃含氧化合物作为运移示踪标志物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加入氘代二苯并呋喃为标样,求得二苯并呋喃含氧化合物的绝对含量。以塔河油田海相原油和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陆相原油为代表,对DBFs在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判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原油中二苯并呋喃总量和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总量的对比,证实了二苯并呋喃含氧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提出原油中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总量可作为有效的油藏充注途径示踪参数。  相似文献   

5.
辽河双南油田原油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与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氮化合物定量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双南油田原油中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组成与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咔唑系列呈现富和贫C-1位烷基取代2种模式,这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中烷基咔唑系列较好的可比性。依据原油甾萜烷成熟度参数、含氮化合物浓度和运移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清水凹陷是双南油田的主要油源区。油气的运移方向是从双201井向双110-1井和双202井推进。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油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其邻区原油与烃源岩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取得了彩南原油及烃源岩有机质在生源构成、成烃环境、演化程度和原油运移模式四个方面的认识,指出白家海凸起和阜康凹陷中、下侏罗统尤其是三工河组泥质岩系是彩南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原油中烃类生物标志物差异显著,受原始母质类型、成熟度的影响大,而吡咯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分布型式相对变化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确认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可显示相对较强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产生油气运移分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极性作用,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比甾、萜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强,可能是二者产生极性差异的机理不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海安凹陷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定量分析认为。海安凹陷各油藏含氮化合物中屏蔽型-暴露型化合物相关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它们运移过程中的分馏作用互为成因联系,对研究地区的油气运移路径具有示踪作用。据含氮化合物分析认为,安丰油田原油运移存在2个注入点,3个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非烃中的含氮化合物作为石油运移示踪剂,探讨了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的油气运移方向。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异构体参数的绝对大小与相对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间运移分馏效应明显,推测原油的主运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揭示出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垂向上从奥陶系油藏到T1油藏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表现为绝对浓度由大变小.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含量相对贫瘠.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的比值则由高变低。LN14井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不仅反映了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在单井中的运移分馏效应十分明显.而且当来源于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原油中混合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时。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布模式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5套烃源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从剖面和平面上研究了各层碳酸盐烃源岩和泥质烃源岩的有机相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巴楚隆起的油气来源。研究表明,该区的主要烃源岩为其深部的高成熟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其次为海陆混源的石炭系烃源岩;其油气主要来自该区深部的烃源岩,生油贡献明显呈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的特点,同时亦有从西南凹陷侧向运移而来的石炭系原油。   相似文献   

12.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其中包含深层E31油藏和浅层N1—N21油藏。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中的油气运移,对于认识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两个油藏的16个原油中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探讨了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显著,其运移分馏特征指示了E31油藏油气充注点位于构造中北部的东、西两翼,并向南、北两端方向运移;N1—N21油藏北区油气从东部和南部注入,并向西部和北部方向运移。根据油气运移方向认为,两个油藏的原油都来自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但是,由中性含氮化合物总丰度在两个油藏之间的差异可知,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源。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焉耆盆地含氮化合物分布与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探讨了含氮化合物在焉耆盆地油气充注方向研究中的应用。盆地侏罗系油藏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存在一定的运移分馏作用,表现为自生烃中心向外,含氮化合物绝对含量由高到低,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减少,异构体参数[a]/[c]的相对含量则由大变小。在同一构造带中,随埋深的减小,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表明,宝浪油田油气注入方向在平面上自南向北,在纵向上自深层向浅层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提出的6个新的原油轻烃指纹运移参数以及轻重烃、生物标志物等其它运移参数,应用于塔北地区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海西晚期生成的油气在运移指标上都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应是沿着海西不整合面大规模由阿瓦提和满加尔坳陷的油源区向北侧向运移到沙雅隆起的产物。而喜山期生成的油气其运移指标不仅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也与三叠-侏罗系源岩有一定关系。它也能接受北面库车坳陷向南侧向运移的陆相油气。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油气成因与成藏较复杂,对成藏期次与时间一直存在疑问.本研究应用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及相匹配的Kinetics软件,研究了该盆地典型Es3与Ed2暗色泥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油田油源区埕北凹陷与沙南凹陷生油岩生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主体在5Ma后才开始明显生烃,目前C13+转化率已达0.65左右;沙南凹陷Es3生油岩生烃作用发生在2Ma以后,现今C13+转化率在0.24左右,这2个凹陷Ed2生油岩尚处在未成熟阶段.埕岛油田主体存在2个有效的油气聚集系统:潜山—东营组下段与东营组上段—明化镇组.结合这2套油气聚集系统地质与地化特征,研究认为:下部潜山—东营组下段油气聚集系统油气主要来源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上部东营组上段—明化镇组油气聚集系统油气来源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在较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气.沙南凹陷Es3生油岩可能对斜坡带潜山油气藏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相继发现了众多的凝析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轮台断隆和轮台低隆两大构造带。1998年又在南喀—英买力低隆第三系、白垩系发现了玉东2凝析气藏。塔北凝析气藏顶部埋深普遍超过4500m,属超深层凝析气藏。单相凝析气藏在塔北比较多见,其次是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再次是凝析气顶型油藏。从成因类型上可分为三种,即海相凝析气、陆相凝析气、海陆交互相凝析气。塔北凝析气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区带不同差异较大;二是凝析油含量普遍较高,但异地或异层其差异较大;三是流体富轻组分、贫中间组分、微含或不含重组分。通过分析认为:轮南低隆凝析气藏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第二阶段为喜山晚期。前者是在低压条件下,石油直接蒸发变为凝析气,后者是在异常高压条件下,石油溶解在压缩气中形成次生凝析气藏。轮台断隆凝析气藏是在下第三系沉积前后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来自北面库车坳陷烃源岩排出的油气向南面隆起带上运移、聚集而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精细刻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油源对比、成因乃至开发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西部地区原油均遭受了中等以上级别的生物降解,规则甾烷和藿烷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使得一些反映原油成因、成熟度的常用指标严重失效。通过对该区12个稠油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精细分析和研究,发现饱和烃中的伽马蜡烷、Ts、Tm以及长链三环萜烷的抗降解能力高于规则甾烷和藿烷,能较好地反映该区稠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表明,该区核三下段原油均来源于核三下段烃源岩,而核三上段原油除来源于核三上段烃源岩外,不同小层段都有核三下段源岩不同程度的贡献。结合芳烃组成特征和参数,可以清楚地将研究区稠油划分成两类,并显示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