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实施宰后检验 ,必须选择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剖检。从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观点看 ,淋巴系统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具有清除体液中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悬浮异物的功能。1 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淋巴系统在肉检中为首检器官 ,这是由于淋巴结的功能、结构所决定的。1 1 分布在淋巴管道的淋巴结淋巴结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具有免疫机能 ,是机体的重要防御装置。淋巴结分布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 ,淋巴结淋巴管和胸导管回流至腔静脉前 ,必须通过淋巴结。淋巴结中的皮质淋巴小结 ,能够分化繁殖B淋巴细胞。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  相似文献   

2.
《食品卫生法》规定了各种肉类的卫生指标,并且明确禁止生产经营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禁止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也明确规定要做好畜禽售前、宰前、宰后的检疫、检验工作。但近年米,由于肉食品实行多渠道经营,其检验由过去的集中变为分散检验状态,而且肉食摊点多,来源复杂,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在宰后肉品检验中淋巴结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淋巴结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器官,也可以理解为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关卡,反应极其敏感,一旦当淋巴结受到刺激后,则呈现出一系列的反应,刺激不同反应各异,我们在肉检中就是根据淋巴结的特征性的反应,作为判定病健与否的重要依据。宰后畜体内的淋巴结正常的情况下通常为淡灰色、灰黑色、粉黄色或米黄色。常见到的几种变化则为出血、肿大(包括充血)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这些变化的正确区分,对肉制品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淋巴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多见于急慢性传染病之后…  相似文献   

4.
猪的宰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宰后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宰后检验就是对宰后的肉尸和内脏按规定的程序和部位进行检查。宰后检验是整个肉品卫生检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 ,因为生猪虽然经过了宰前检验 ,将一些症状明显的或疑似的病猪剔出加以处理 ,但仍有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病猪未被检出 ,随同健康猪进入屠宰加工车间 ,其肉尸、内脏、血液、皮毛、骨骼以及污水、粪尿等 ,往往带有病菌、病毒、虫体、虫卵 ,对此类产品和废物不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病原体就会随着产品和废物的利用传播开来 ,不仅危害人民健康 ,还可引起疫病流行 ,甚至造成大批猪的…  相似文献   

5.
1995年,我们共检验生猪171 418头,其中检出囊虫病猪肉30头,检出率0.175‰。上半年检验110 000头,检出囊虫病猪肉3头,检出率0.027‰;而下半年检验生猪60 000头,检出囊虫病猪肉27头,检出率高达0.45‰,现将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 猪的产地 我厂历史上猪囊虫病很少检出。1985年前,从未检出过猪囊虫病。因那时生猪统购统  相似文献   

6.
肉品的兽医卫生检疫,品质检验与屠宰加工过程相伴随发生,贯穿于始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一个是正府行为,一个是企业行为,共同起到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生猪屠宰检验过程中对种公母猪类肉,要从形态、色、味、组织性状进行感官检验,尤其是性气味检验,必要时要作煮沸试验;对有性气味的白条肉按其法规和标准认真处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在生猪屠宰检验中,对种公母猪肉要从形态、组织性状进行感官检验,尤其是性气味检验,并按国家法规和标准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9.
张凤宽 《肉类研究》1996,10(4):39-40,35
一、动物的宰后卫检动物的宰后检验,通常是以感官检验为主,即在自然光线(室内以日光灯为宜)的条件下,检验人员借助于检验工具和仪器,按照规定的检验部位,用视觉、触觉、嗅觉等由表及里进...?  相似文献   

10.
一、现行兽医卫检体制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5年,国务院将全国肉联厂、屠宰场统一划归原商业部中国食品公司领导,并在农业、卫生、商检监督下,各企业自行对肉品实施兽医卫生检验。1...?MoreBack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肉品检验工作中 ,遇到疾病较多 ,但肿瘤疾病“猪肾腺癌”尚少见 ,在急宰车间检验病变处理时 ,发现一猪肾囊肿 ,经病理处理后 ,送肿瘤医院病理室作病理组织切片检验 ,经病理诊断 ,为猪肾腺癌。据报道 ,动物肿瘤病 ,在畜牧生产和肉品加工上造成的损失很大 ,有些肉品加工场的初步统计 ,家兔的肾母细胞宰后检出率高达 1‰以上 ,而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据报道 ,某加工厂仅半年统计淘汰奶牛宰后肿瘤检出率从 1 974年的 0 7%上升到1 6% ,肉用鸡的病毒性肿瘤主要是鸡马立克氏病和白血病 ,宰后废弃鸡 1 / 4以上。另一方面 ,畜禽肿瘤对于…  相似文献   

12.
种公母猪及晚阉猪肉是去势雄性、雌性种猪肉的总称。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已作种用较长时间,在失去种用功能后直接宰杀或经去势、育肥后再宰杀的猪肉,另一类是仅作短时间的种用,再去势、育肥宰杀的猪肉。这些肉虽在由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1959年11月1日联合颁发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和国家农业部行业标准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上没有明确规定进行检验和处理,但种公母猪及晚阉猪肉实属劣质肉,应认真进行检验,对检出的肉按不合格品对待,不允许食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规范生猪屠宰,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并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GB/T 17236—2008),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17236—2008主要规定了生猪屠宰加工各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要求,其主要内容如下:1宰前要求1)待宰猪应来自非疫区,健康良好,并有兽医检验合格证书;2)待宰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 h,宰前3 h停止喂水;3)应将待宰猪喷淋干净,猪体表面不应有灰尘、污泥和粪便;4)  相似文献   

14.
<正>一九八五年生猪实行多渠道经营后,促进了生猪生产,繁荣了市场,提高了肉食品供应水平,这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效.然而,由于相应的市场管理措施尚未配套,致使牲畜市场经营行为不规则,畜禽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一些混乱现象.尤其是当前个体商贩随地屠宰,点多面广,而有关部门对肉品卫生检验的工作重点大部分转移到各个农贸市场上进行.这种先分散屠宰,后在农贸市场进行肉品卫生检验的做法,不符合肉品  相似文献   

15.
周昭平 《肉类研究》1998,12(4):40-42
生猪从农户到农场出栏进入市场,即成为商品猪。商品猪在收购、贩运、饲养待宰过程中,尤其是成千上万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定点屠宰场———商品猪的集散地时,就更有必要加强宰前检疫。早在1959年,国家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颁布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MoreBack  相似文献   

16.
据目前我国冻兔内生产状况和加工趋势,介绍了加工冻兔肉的兽医卫生检验程序,屠宰活兔时必须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对于发生各种病变的兔肉,要按检验规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张虎 《肉类研究》1999,13(1):48
说明了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并且指出完善的检验体系和有效的检验机制,是实施检验手段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8.
食用动物的宰后检验吕自治(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肉联厂056200)食用动物必经正规屠宰加工和宰后卫生检验,提供食用才有保障。宰后检验是宰前检验的继续与补充。顺着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采取洞体或离体的头蹄、内脏及肉尸等各个环节的检验叫做宰后检验。宰后检验是...  相似文献   

19.
<正>肉猪在屠宰过程中,常常出现黄膘胴体.按国内外卫生检验一般规定,黄脂遇冷退色者可以出厂,黄疸轻微,经煮沸无异味者也可鲜销.一般,黄膘猪中黄疸数甚微,而黄脂猪占黄膘中极大比率.这些黄脂都是色泽较深不易退色者,如何合理利用,是我们多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自1977年以来,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如次,俾可有益于对黄脂胴体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鲜奶收购检验卫生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于1987年颁布实施GBG914《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对提高收购生鲜牛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对生鲜牛乳的管理,了解掌握我省乳品加工企业执行GB6914情况和目前生鲜牛乳卫生质量水平,我们对二十个乳品加工企业的40个牛乳收购站,1990至1992年三年间收购生鲜牛乳验收检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选取不同加工能力的乳品加工企业二十个从中选取40个生鲜牛乳收购站,调查各生鲜牛乳收购站的设施、设备、卫生条件、验收检验项目。同时按季度抽取各收奶站生鲜牛乳验收检验数据1923份,其中脂肪511份、酸度691份、比重641份、菌落总数80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