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单轴抗压强度在14.4 MPa以下风化程度不同的泥岩、泥质砂岩互层的特殊地质条件,按照现行设计规范,抗拔桩基础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终孔地层,利用旋挖钻机成孔、扩孔施工工艺形成扩底抗拔桩解决上述问题,并根据现场原型试验,对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承载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桩顶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变测量试验数据,分析抗拔桩的桩身开裂、桩身变形规律。分析后认为,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提供,桩侧摩阻力是逐渐发挥作用的,计算桩的极限抗拔力时不宜考虑全部的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在整个抗拔力中占较大比例。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受桩顶位移控制。极限承载力是桩顶位移达到极限值(即容许上拔量)所对应的承载力,而不是抗拔桩真正所能发挥出来的最大承载力。当上部结构对抗拔桩桩顶位移比较敏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桩身变形,而不是单一提高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扩底抗拔桩和桩侧注浆抗拔桩2种桩型的对比试验,共测试了6根扩底抗拔桩,包括19m和29m桩长各3根,3根桩侧注浆抗拔桩,桩长亦为19m,桩径与扩底抗拔桩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抗拔桩的单桩承载力更高,比桩侧注浆桩提高了17%,采用旋挖成孔工艺保证了扩大头的挤土效果,扩大头的存在使桩身的拉力和变形向下传递,更好发挥桩身强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抗拔桩设计机理、抗拔承载力计算、桩身配筋、检测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并把嵌岩扩底抗拔桩与常规抗拔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场土嵌岩扩底抗拔桩更经济合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扩底抗拔桩荷载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荷载传递方法 ,建立了扩底抗拔桩的分析模型。抗拔桩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 ,在线弹性荷载传递函数的情况下推导了扩底抗拔桩的荷载位移解析算式 ,并在分析抗拔桩刚度与桩长关系基础上提出了扩底抗拔桩的临界桩长计算方法。文中提出的荷载位移关系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扩底抗拔桩的变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桩的剪切位移荷载传递法和弹性力学理论 ,导出扩底抗拔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的理论解 ,并对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该方法为扩底抗拔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扩底桩用于建筑物抵抗上拔荷载作用的情况日趋增多,而对扩底抗拔桩的理论研究远跟不上工程实践的发展。分析了扩底抗拔桩的抗拔机理和常用的破坏模式,在合理假定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扩底嵌岩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模式,该模式包含侧摩阻力、桩自重以及扩大头抗拔力对总抗拔承载力的贡献。结合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工程中两根扩底嵌岩抗拔桩的自平衡法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该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8.
以福州市区某地下工程的旋挖灌注桩为依托,对等截面旋挖灌注桩与扩底旋挖灌注桩进行自平衡法现场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旋挖灌注桩在适合的土层进行桩端桩侧高压注浆,其抗拔承载力可以大幅提高,甚至提高100%以上,因此,对于解决地下结构抗浮问题,扩底旋挖灌注桩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底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较少。设计出适合于上海软土地区的扩底形状与机具,并采用现场足尺试验对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抗拔承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共分两组,两组试桩的桩长与桩径皆不同。每组试桩由一根等截面桩与二根扩底桩组成。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的荷载变形曲线相对平缓,表现得更有后劲,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50%以上,扩底效果明显。并对扩底抗拔桩的桩顶和桩端变形随荷载发展规律、桩身变形与回弹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足尺试验初步验证了上海地区采用小角度扩底抗拔桩的可行性,为认识此类扩底抗拔桩的承载特性并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石中明  刘平 《建筑技术》2005,36(3):196-197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部结构荷重不能平衡地下水浮力的时候,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就会受到向上力的作用。如地下水池、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池等。设置抗拔桩是这些结构物用来抵抗上浮力的一种常用方式。在荷载传递机理方面,抗拔桩与受压桩有所区别,目前对抗拔桩的研究远没有对受压桩研究得透彻,特别是对扩底抗拔桩的认识还很肤浅,  相似文献   

11.
扩底抗拔桩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扩底桩扩大头简化为荷载传递弹簧,根据扩底桩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得到计算扩底抗拔桩弹性变形的无量纲表达式。为了研究扩底抗拔桩的非线性变形性状,假定桩侧土体荷载传递曲线(t-z曲线)满足理想弹塑性关系,桩侧土体强度随深度成幂函数变化,推导计算扩底抗拔桩轴力和变形的弹塑性解析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解析分析方法能较好的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该方法既能避免繁琐的数值计算又能合理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深埋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需要确定破坏面的形状参数和应力条件。针对已有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结合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统一破坏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应力莫尔圆研究认为,仅考虑自重应力条件得到的破坏面法向应力明显小于扩底附近的实际破坏面应力条件,导致破坏面影响高度计算结果偏大。基于模型试验的试验结果,对扩底应力的增强系数进行了反算,该值在1.3到2.7之间,比被动土压力系数3.4要小,对扩底角度变化不敏感。只是初步的机理探讨,考虑到深埋扩底桩的埋深影响,该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在安溪蓝溪国际北区项目介绍旋挖灌注桩的扩底和后注浆施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指标,指出扩底后注浆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扩底效果可靠、工艺简便、适应性强、造价低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旋挖扩底钻孔灌注桩,即旋挖钻机成孔过程中利用扩大钻头将桩端底部扩大成纺锤体形状,形成的扩底桩在不扩大原有桩径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桩端的承载力。该工艺经过工程实践,已日趋完善和规范,综合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机械旋挖成孔灌注桩相比,在相同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机械旋挖扩底成孔灌注桩能节约桩长、缩小桩径、有效节约工程总造价,同时可采用多种成孔工艺,适用于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施工,具有施工效率高、能有效缩短工期及避免工人伤亡的优点。结合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万安镇安置房项目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实践,重点阐述了扩底成孔及桩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6.
桩侧后注浆与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拔桩主要有常规等截面抗拔桩、桩侧后注浆抗拔桩以及扩底抗拔桩三种类型,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常规等截面抗拔桩、桩侧后注浆抗拔桩以及扩底抗拔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扩底直径对抗拔桩承载力的影响,为抗拔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托国网路平―富乐500kV双回线路工程中嵌岩抗拔桩极限载荷试验,针对其中3根嵌岩扩底抗拔桩,对其桩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及桩身侧摩阻力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所处岩土层相同、桩长接近的抗拔桩,嵌岩扩底抗拔桩较等截面桩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极限抗拔荷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桩顶位移。扩大头所处岩层性质对其所能提供的抗拔力影响较大,处于中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要显著大于位于强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对同为扩底型的嵌岩抗拔桩,桩长较短时,扩大头提供的抗拔力占桩体极限抗拔荷载的比例更高,扩大头的扩底作用更显著。对于扩大头位于中风化岩层且扩大头上部等截面段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层与强风化岩层的抗拔桩,其等截面段与黏土层、强风化岩层接触部分极限侧摩阻力可在规范建议标准值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邓专  高峰 《广东建材》2008,(6):187-189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钻孔灌注扩底桩进行扩底抗拔桩和等截面抗拔桩的试桩试验。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可以大幅度提高桩的抗拔能力。并分析了扩底抗拔桩抗浮作用机理,得到了扩底抗拔桩的上拔规律。  相似文献   

19.
姜娟 《山西建筑》2010,36(9):79-80
综合整理分析了软土地区扩底抗拔钻孔灌注桩破坏形态及受力机理研究,并通过有限元手段对该种桩型的承载性状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理论与模拟分析,初步得出了扩底抗拔桩承载的几种特性,对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及计算支撑。  相似文献   

20.
扩底抗拔桩试验分析与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扩底抗拔桩的抗拔机理和抗浮特点,进行扩底抗拔桩和等截面抗拔桩的试桩试验。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可以大幅度提高桩的抗拔能力。通过试验,分析了扩底抗拔桩抗浮作用机理,得到了扩底抗拔桩的上拔规律。根据作用机理,结合已有公式,探索出扩底抗拔桩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设计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为扩底抗拔桩在软土地区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