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刷石作为19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外墙装饰,在众多历史建筑中均有应用。文章以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水刷石的材料与制作工艺,调查水刷石在建筑群中的使用位置及分布范围,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水刷石的层位关系、石子大小及种类、胶结物和石子比例等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与历史建筑设计图纸和近代文献资料记载相符,可为水刷石的保护修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自19世纪末,张园便被称为“沪上第一名园”。张园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公共空间,推动了中国的都市生活及上海的海派文化。2022年,在张园修缮后重新向公众开放之际,蓝瓶咖啡邀请如恩在石库门老宅中,打造出一个以咖啡为对话媒介、融合沪上生活方式的当代社群空间。张园满载着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如同木心笔下所描绘的景象:“傍晚日光西射,  相似文献   

3.
张园是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经营性私园,通过分析张园相关文字资料提炼空间信息、从城市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比对历史照片和绘画的形象,分别针对1885及1907年2个时间节点考证复原张园的空间并绘制复原想象平面图。从园林空间与建造的角度去解读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思想的交替,探索张园园林空间与人、社会的关系,发掘张园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是一种建筑遗产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相较于文字、图片、图纸等传统二维的信息管理手段,HBIM不仅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进行建筑原貌的表现,也能够进行非几何数据的三维记录.文章在分析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方式的基础上,应用HBIM技术,建立参数化构件库,搭建建筑信息模型,录入勘察数据,实现对张园石库门建筑勘察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融入建筑遗产保护中,并期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建筑遗产保护新形势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信息     
正奇普菲尔德将主控上海张园修缮和更新规划近日,经过一场国际竞赛,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将作为首席建筑师主控上海张园的修缮和更新规划,并公布了两张效果图。该项目致力于修缮历史建筑,并引入适度的加建与改造,以提升城市生活体验,并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张园位于上海静安区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东起石门一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是先人对空间艺术的思考和利用,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以康百万庄园建筑群为例对其空间组合进行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思考传统建筑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民居设计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8,(6)
福建省西部四堡镇古书坊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唯一现存的活化石,其古书坊建筑群是中国家庭作坊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对四堡古书坊建筑群实地调研与文史资料整理基础上,梳理雕版印刷历史文化,提炼空间场景要素,并结合图像,探析古书坊中雕版印刷制作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旨在以"行为事件"片段为线索展开古书坊建筑群空间场景研究,以期对文化遗产的多维认知、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于洋  张彤 《当代建筑》2023,(7):25-31
本文以上海市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模拟分析及交互验证,探析样本建筑构形要素与环境性能表现的关联性,探求石库门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构形要素区间。本文将“气候—空间—能量”的视野由单体向群组延伸,运用能量构形图示的创新方法,耦合展现经典建构特征的剖切图示与性能计算分析结果,探究上海市石库门里弄空间气候机理。  相似文献   

9.
万婷  阮丽芬  谭伟 《华中建筑》2011,29(3):128-131
哈尔滨道外区是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所在区域.通过植入步行系统、塑造城市设计五要素、植入触媒点等城市设计手法,挖掘哈尔滨道外靖宇传统商市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创造更多的休闲空间、激发人的行为发生,激活保护区的活力,为"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的保护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9,(6)
研究选取闽北下梅、城村两个自然形态传统村落作为样本,利用VR技术搭建空间认知实验平台,实现了对人在传统村落环境中的运动、头部方向及视点的跟踪与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究了村落环境中人的空间认知与行为机制。该研究从认知视角进一步阐释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规律,揭示了传统村落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空间要素认知特性与重要价值,为村落保护乃至当代城市与建筑空间营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层高密建筑群普遍存在于现代城市中,大量人工建造物的存在加剧了城市建筑群微环境的热堆积,造成建筑群内热环境恶化。本文选自上海某建筑群,对相连建筑形成的半包围空间的热环境进行夏季实测研究,分析该空间内温度分布。结果显示,建筑围护结构与地面的蓄热对其附近空气层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该影响区域在阳光直射区为3 m,阴影区为2 m,地面蓄热对空气温度的的影响高度为10 m。该结论为室外热环境的调节与建筑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住宅建筑形式,也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石库门建筑群中现存的消防隐患,以及在对其保护和改造规划中应采取的适应性消防设计,以期处理好建筑改造中的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玉平  李宁 《华中建筑》2011,29(7):72-74
建筑群落设计的过程,就是引导建筑群落空间在特定基地环境中生成的过程.建筑群落作为满足特定使用功能的空间载体,需要一个与基地环境相至匹配并整合的过程,以芜湖市冶芳园宾馆设计为例,对在景区环境解读基础上的建筑群落空间生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近代上海中英宅形两次交替为线索,梳理英国18—19世纪Townhouse和近代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形态特征与演变关联,构建从Townhouse到石库门的上海石库门民居演化谱系。选取主要阶段典型样本,从“气候-空间-能量”协同的视角出发,以能量构型图示的方法比较分析典型样本民居的空间气候机理历时性变化,为石库门里弄绿色、可持续的再生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作为上海市重要建筑文化遗产的石库门里弄正在不断消亡;继之而起的是不同保护更新模式的发展与探索。本文以上海现存最大石库门里弄建筑群落建业里的保护更新为例,结合不同的历史建筑现状,分别提出修旧如旧和建新如旧两种改造设计策略,对石库门里弄保护更新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胡星平 《建筑》2011,(14):65-66
本文通过对暨南大学校前区范围内的教学建筑群空间环境的分析,对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和空间体型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居建筑群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未列入遗产保护范围的普通传统民居建筑群随着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在城镇建设过程消失而迅速消失。而遗存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也大多处于空置、坍塌的局面。如何有效地活化利用这些传统民居建筑群,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城镇化及全域展示两个角度,以晋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引导为例,探讨市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与利用引导。  相似文献   

18.
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将长期影响到城市形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石库门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域特征与城市文化的意义,维护城市形象及生活方式的延续性。研究案例关注城市肌理的重要性,提出部分保留、部分改建的方法,并进行了诸如垂直里弄、空中庭院等多层次交往空间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选取贵州地扪侗寨内典型的空间环境,对其进行夏季室外风环境的实测,并对风雨桥及村落内部水塘微环境的风环境进行比较。得到:该村落室外整体风速较小,同时建筑群风环境具有明显规律性,与太阳运动有较强关联;当地风环境受到地形、环境及建筑群布局的共同影响,与此同时,气象条件与风环境也在影响着建筑群的布局。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21,39(7)
围合行列式里弄建筑群是近代上海重要的街区空间类型,尽管它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它对传统空间文化与现代化的批判对于当下的中国城市设计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批判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内向性空间文化的延续、对中国传统邻里生活方式的传承、对上海开埠前商业空间的优化、对标准化地块划分的遵循与突破、对高密度开发的追求与控制、对历史空间的破坏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