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剖析当前西北农村社区建设风貌城市化、特色消弭、生态与人文环境等问题,提出西部农村社区人文生态化营建策略。从村落文化景观、公共空间和街巷邻里三方面建设文化空间;从景观生态格局、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生态民居探讨社区生态化策略。只有从技术上追求生态化,文化上传承地域文化,农村社区的建设才会有长足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重建的内容、目的以及产生的问题来看,社区营造都应成为大陆农村灾后重建的主要运用模式。本文以台湾灾后农村的社区营造为研究对象,分析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与在农村灾后重建中的应用。通过对台中埔里桃米社区营造过程分析,以都江堰青江村为例,对比台湾与大陆灾后社区营造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大陆灾后重建社区营造应用产生的问题;总结台湾桃米社区营造对我国灾后农村社区营造在人文地产景五大面向的启示,其中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灾后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产业与文化同步发展的乡村灾后体验式旅游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农村建设,我国的乡村社区规划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目前的研究和实践较为关注社区中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关系,但对于社区这一微观尺度中的生态空间规划和优化方法的讨论较少。文章以乡村社区中的生态空间为对象,结合相关规划经验,对面向乡村社区尺度的生态空间构成进行划分并确定总体优化方向;在此基础上,从滨水区域、农田区域、后山区域、村落区域4个具体空间类型出发,兼顾自然生态保护与人文生态营造的双重视角,梳理相关空间的生态优化方针及策略,为丰富乡村社区规划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宅设施》2013,(3):38-47
项目简介 雅士·合金项目关注生活环境,营造优雅宜居的居住环境,力图形成空间品质优化的“社区”,达到居住的可持续性发展.力求展现塑造活力的居住生活空间,促进项目在树立人文社区方面的优势和品质.“城市街区庭院”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尺度、生活尺度、情感尺度,具有强烈的归属感、领地感、安全感,与项目定位人群精神需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1总述 在中国城镇化及人口大迁徙背景下,城中村落的形成与生存引发了一系列社区、生态难题,并一直广受关注。本方案以广州市典型的城中村落——岑村为研究对象,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整合城中村落、废弃机场、耕地及火炉山森林公园,并以水系统为核心构建多重尺度的景观基础设施,期待解决岑村地区环境恶化、社区衰败以及被城市主体边缘化的问题。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公平的、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为岑村居民与广州市民所共享,从而激发城中村落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近阶段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了党和国家突出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根据"教育生产力"理论性原则,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和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继城市社区教育之后,农村社区教育也迅速成为令全社会多加关注的视点和热点。由于多重因素的复合交叠,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思想认识、基础财政、人口结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困惑。而这些既是农村社区教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与"拦路虎",也是帮助其突破瓶颈和加快发展的"发酵粉"与"膨化剂"。如何有效消除上述障碍并逐步地"扭亏为盈",这是谋求农村社区教育课题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案例集粹     
郭磊 《国外城市规划》2004,(3):85-86,F003
社区的营造近年来,在规划界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关系,即对社区的人文内涵的营造。规划师对社区设计的重心从简单的空间关系转到了对亲和性的空间的营造上,即对亲切融合的社区人际环境的营造。根据有机城市原型的理论,有机模式的基本价值是:社区、连续性、健康、功能完好、安全、平衡、互动、有序循环和周期性开发、亲密的尺度和近于自然。城市社区应是分散的社会和精神单元。我们所倡导的社区理念,重在体现居住的社会文化性,强调对社区历史传统、地方人文资源的珍视及营造,通过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立一种地域感,使家庭单位联合…  相似文献   

8.
康渊  王军 《中国园林》2019,35(9):83
通过对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问题的分析,认为保护地与乡村社区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保护地建设的关键。根据对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关系的回顾,认为从空间营造的角度探讨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共生模式是解决青藏高原保护地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关系的形成、演变机制,提出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界面——小流域是问题研究的重点。分析共生界面的特征,提出3种尺度的营造策略——小流域景观规划、乡村聚落重构与绿色建筑营造。流域尺度强调上游河源区的生态保护,中游河谷的生态保育和下游河口区的生态修复;聚落尺度提出将社区作为景观资源与旅游设施的重构策略;院落尺度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营造新型民居,实现重构聚落的核心内容和小流域景观规划的重点环节,回应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保护区与社区共生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近年来以城乡统筹为发展理念,为解决城乡差异和"三农"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空间发展形成了新的特征和模式。从成都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针对成都郫县农村新型社区案例,从社区经济空间、形态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社区空间的现状特征,并延续前文3个层次空间分析的线索,提出社区空间发展的模式: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紧凑布局;社区布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1+21"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布局;社会空间多元化、集中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民建房子,欧洲的农民也要建房子。与国内农村住房"大众同质化"的面孔相比,欧洲的乡村住宅以其独有的历史风貌的呈现及与周边绿色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令人印象深刻。而与国内农村空巢严重,年壮村民大步流星奔城市的情况相反,欧洲89%的乡村人口不愿意离开农村,而51%的城市人口还希望住到农村去,甚至很多人认为欧洲的城市不如农村,因为农村社区没有城市里的垃圾浊水、人声鼎沸、交通拥堵、非人的建筑尺度,只有绿色、鸟语、各式各样的标志、与人的尺度相适应的建筑尺度,  相似文献   

11.
宋真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109-112
怎样评判设计活动的价值尺度是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问题。从人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界定了设计价值尺度的两个方面即自然尺度与人文尺度。通过对设计的价值尺度分析,探讨了自然尺度与人文尺度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设计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功能性造物原则要求设计必须遵从自然尺度,而"以人为本"的思想则要求设计还必须关照人文尺度。这样,设计活动在这两种尺度的不断协调中,才能造福人类,构造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区协调发展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 点。意大利国家公园社区历史悠久,在社区发展方面积累了一 定的实践经验。从人文与自然共同的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在 概述意大利不同生态区内国家公园社区分布、整体发展概况和 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选取3个具有整体生态系统代表性的国家公 园社区,从空间和功能、产业发展两方面分析了其差异化的发 展特征;从土地管控、产业引导和项目制定2个维度探析了社区 发展的针对性策略;并从价值认知、规划内容、具体政策三方 面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社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我国农村社区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回顾总结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建构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理念;提出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单元构造"内生型"、"外来型"和"突变型"3个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结合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的规划实践,从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产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和物质空间发展3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发展的重点内容,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一种规划范式。  相似文献   

14.
黄忠免 《广西土木建筑》2012,(4):I0003-I0003,1-28
无论从地理空间抑或从人文共同体概念上看,社区首先都是一个“地气”的东西。地域作势必对社区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这应该是认识与研究社区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北地区农村社区的深入调查,从发展现状与趋势、类型与规模、居住方式、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与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进而对其经验和问题进行审视与反思,以寻求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台湾社区发展历程与经验认识,提出农村社区内在活力的概念与分析框架,从产业经济活力、社会文化活力、物质环境活力等"三股分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以台湾龙眼林社区为例分析了内在活力营造经验,并总结对大陆农村社区内在活力营造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6,(2)
新农村社区营造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与发展,体现了规划主体由物质空间向人文与社会层面的转变。文章以台湾台南市土沟社区营造为例,借鉴其培养生活美学、打造生态美感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实践,提出艺术介入可以作为新农村社区营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居民为主体的多方参与是社区营造的核心,并构建了以艺术介入为策略、以多元伙伴为核心和以永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农村社区营造框架,同时提出农村规划在模式、方法及主体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大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农村社区营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城市化进程伴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加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建设有多重意义,不仅能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建设在主体、客体及环境方面的支持力度均呈现比较薄弱的态势,因此,从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社区职能、发挥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面向问题的社区规划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规划的经典范式。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基本是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整合。研究发现,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问题存在时空尺度差异,而社区规划中缺乏针对性的对策以协调周边社区发展和社区均衡发展。基于此,建构了基于时空尺度差异性分析的社区规划优化框架。规划优化框架通过对社区问题的时空尺度差异性分析遴选出影响社区问题形成的关键影响指标,进而提出基于指标调控的空间与机制相嵌套的优化对策,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对框架进行细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0)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之一。与相对完善的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治理过程还存在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农村社区的特点和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总结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经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