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截面内力平衡和应变协调条件,利用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建立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徐变效应分析模型,研制徐变效应分析计算程序,研究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在徐变效应影响下的应力重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下,梁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逐渐减少,上部角钢的压应力和下部角钢的拉应力逐渐增加,预应力筋的拉应力逐渐减少;跨中变形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至趋于稳定;跨中变形的增量随混凝土强度、含钢率、轴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弯矩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根跨度为7.5m、预应力度不同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长期加载,对试验梁的跨中截面徐变应变和徐变挠度进行定时观测,绘制试验梁的徐变应变系数和徐变挠度系数时程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试验梁不同时段跨中截面不同高度处的应变徐变实测值,验证试验梁长期荷载作用下平截面假定,指出徐变作用引起截面中和轴的移动情况。以梁的徐变应变模型为研究对象,推证全预应力梁的徐变曲率系数大于徐变应变系数,部分预应力梁徐变曲率系数小于徐变应变系数,验证试验结果。推导不同预应力度的梁徐变挠度系数和徐变应变系数间的数值关系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及GB 50010—2002、JTG D62—2004等对试验梁徐变挠度系数和徐变应变系数间数值关系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考虑预应力度影响的梁徐变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采取室内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早龄期张拉预应力是否可以降低混凝土梁的徐变值。室内试验部分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制作了4根1∶6的缩尺试件。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预应力张拉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中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梁的挠度、梁截面混凝土的应变、梁截面曲率等方面的试验数值,可以看出在早龄期进行张拉的两次张拉方式对于降低混凝土徐变是最有效的。又利用有限元计算了两种张拉方案中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竖向变形,验证了试验的准确性,并再次证实了早龄期张拉的施工方法可以明显地降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值。  相似文献   

4.
姚少雄 《山西建筑》2007,33(20):73-74
根据对大量国外实验和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对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文中着重从温度变化、含筋率、添加剂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来分析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并以期对混凝土梁徐变分析计算方法及控制徐变措施的研究提供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二根置于标准条件、一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的7.5m跨的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长期加载,定时观测了试验梁跨中截面上边缘和下部纵向非预应力筋高度处的弯曲应变徐变情况,得出了折线先张梁徐变和徐变系数时程曲线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梁徐变系数试验值采用Datafit软件进行数学处理,得出了试验梁徐变系数时程曲线的拟合公式,并与ACI209R-92、CEB-FIP MC90及我国86成果等规范对试验梁的徐变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规范对试验梁在进行徐变系数预测时的误差情况。结合我国86成果的"多系数法",提出了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基于折线先张梁工程应用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本文通过对吉林至沈阳高速公路哈达湾大桥跨中挠度的调查,借助于桥梁博士建立全桥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箱梁的刚度、预应力大小、单元初次加载龄期等对连续钢构桥跨中挠度的影响程度及跨中挠度的变化趋势。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箱梁裂缝的开展,以防止箱梁刚度降低使跨中下挠幅度过大;单元初次加载龄期、预拱度设置偏差和施工误差、超载等因素都会引起跨中挠度的增大,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丁伯承  石雪飞  王兆铭 《山西建筑》2009,35(29):298-299,334
分析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下挠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预应力大小是影响跨中挠度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其中顶板配束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底板配束发挥补充作用,提出了降低长期挠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挠度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梁的受力特点 ,考虑了二次影响的作用 ,采用与偏心受压构件短期刚度计算相类似的计算方法 ,通过 5根体外预应力梁的试验 ,对其短期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明确、公式简单、精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已有计算方法考虑预应力增量及二次影响仅限于短期挠度计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体外预应力受弯构件挠度计算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混凝土收缩和徐变、高温等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次受力预应力叠合构件,我国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于换算截面法和部分荷载长期效应提出了以长期刚度为主要变量的挠度计算公式。文中研究了主要参数:配筋率、预制构件与叠合构件高度比、活载恒载比、活荷载组合系数和附加挠度增大系数对长期刚度和挠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长期刚度基本不随配筋率变化,随着高度比、活载恒载比增加而增大,随着活荷载组合系数和附加挠度增大系数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所存在的问题,推导了基于有效惯性矩法的挠度计算公式,并编制了Matlab程序对公式中参数进行研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公式能较好地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三折线荷载挠度曲线,弥补了规范公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5个不同截面尺寸、不同钢骨含钢率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对5个试件的挠度进行了全截面弹性工作阶段、纵筋和钢骨弹性工作阶段、极限荷载阶段的分析和计算.同时对由叠加法计算钢骨混凝土梁的公式按三个阶段进行了修改、补充,给出了综合影响系数α、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β的取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徐变换算截面法推导了钢筋混凝土梁徐变收缩引起的截面应力计算公式,根据混凝土柱体2年试验观测,得到了素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编制了长期荷载作用下截面应力计算程序,并对完全开裂混凝土梁因徐变收缩效应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运用本文方法预测完全开裂混凝土梁的截面应力重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曹霞  鲁胜虎  钟翔 《混凝土》2012,(12):17-20
将活性粉末混凝土应用于无黏结预应力结构中,由于其超高的强度使得结构或构件的截面可以进一步减小,而构件的刚度能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8根无黏结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针对不同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情况下简支梁张拉阶段的反拱和加载阶段的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构件挠度及反拱的试验值和计算值得出无黏结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开裂前的刚度与普通混凝土的取值相同为0.85EI;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相比一般混凝土提高了梁的整体刚度;预压区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提高,梁在张拉阶段的反拱值降低;提高受压区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能有效约束裂缝的发展,降低梁在加载阶段的挠度。  相似文献   

15.
巢斯  张准 《结构工程师》2007,23(1):14-18
首先在等效荷载法的基础上推导出简易的变截面预应力悬挑构件挠度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验证此公式的精确性;然后针对此类构件的常用线形(直线 抛物线)总结出挠度设计上的控制因素,给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行国家规范(规程)仅对预应力次内力中的次弯矩和次剪力的计算方法做了规定,而对次轴力的计算并未做明确规定,只给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减小超静定结构中次轴力对预应力构件的不利影响。推导了超静定结构中预应力次轴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柱截面刚度、梁的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梁跨度、层高、不同张拉方式等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响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合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设计一般采用线弹性计算方法和挠跨比允许值进行验算 ,容易忽视组合梁钢梁屈服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组合梁挠度计算的钢梁底部应变、钢梁翼缘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残余应力、钢梁的局部屈服等因素 ,讨论了挠跨比允许值、跨高比、滑移以及残余应力和施工荷载对挠度计算的影响 ,在进行组合梁的挠度验算中 ,必须考虑钢梁潜在屈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竖向张拉法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挠度进行分析计算。分析其挠度下降原因,并深入研究反拱挠度,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即应力增量及二次效应。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应力增量以及二次效应值的计算,最后考虑次要影响因素——预应力增量竖向分力的影响,三次优化计算反拱挠度,得到较为靠近试验值的挠度值。  相似文献   

19.
在对16片粘贴玻璃钢板补强的混凝土梁进行动静载试验后,得到了粘贴于混凝土梁受拉区的玻璃钢板的应变与混凝土梁主筋应变满足准平面假定的基础上,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和玻璃钢板徐变情况下,对补强梁的徐变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补强加固梁进行徐变分析是必要的。徐变、收缩引起混凝土材料应变约有29%的增长量,补强梁的截面曲率约有15%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预应力钢筋相比,FRP筋的弹性模量较低、粘结性能稍差,因此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挠度比相应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大。在考虑预应力FRP筋等效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适用于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应用该修正公式和ACI 440.4R—04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对国内外31根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试件与6根参数分析试件的挠度进行了计算。对比表明,按修正公式计算的挠度值与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