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关键性的技术,这一技术的施工工艺与公路的整体质量、运行期间的工作人员及行驶人员和车辆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需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区地铁某区间隧道穿越密集建筑物群为例,采用矿山法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穿越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开挖过程中的地表和拱顶位移、支护结构内力等方面.研究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采用矿山法分上下台阶施工安全、经济、快速,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和拱顶沉降以及衬砌和支撑结构受力,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对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下穿既有线或建构筑物的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地铁10号线区间矿山法隧道下穿盾构隧道9号线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和区间矿山法隧道与既有线位置关系研判,在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步序指导下,通过超前地质钻孔验证、注浆加固控制、管棚支护、弱爆破开挖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综合运用,顺利实现了区间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施工。 相似文献
4.
上软下硬地层在沿海地区十分常见,由于地层竖向差异显著,在其中进行盾构施工难度较大。为评估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响应和安全,以广州地铁22号线下穿3号线的实际工况为例,基于Midas-GTS构建精细化的盾构下穿施工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其进行校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盾构下穿施工中既有隧道应力和变形,主要结论如下:(1)将Midas-GTS所得的沉降数据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相对比,证明Midas-GT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在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的最大主应力分布于中间管片拱腰处,最大主应力为0.755 MPa;最小主应力处分布在管片拱顶区域,最小主应力为3.7 MPa。(3)在上软下硬的地层中开展盾构施工,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值为1.04 mm,小于规范允许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铁路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修建时近距离下穿国道对国道及隧道的影响,文章通过有限差分软件Midas GTS NX,根据实际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路基和隧道的变形规律及初支的受力特点,提出保障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及减少对既有公路影响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某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因需要近距离下穿既有10号线某盾构隧道,所以对其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了比选,推荐采用"全断面深孔注浆+锁扣管幕加固"方案。施工后通过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控量测,得知既有盾构隧道变形值在评估要求值范围内。该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结合新九燕山隧道实际情况,在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建舣线隧道下穿既有单线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量测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施工中采用φ108mm 大管棚与φ42mm 小导管结合的超前预支护措施,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制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介绍了监测点的布置与量测频率的选择.在施工中根据监...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施工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公路隧道工程也随之兴起,且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当前高速公路的下穿隧道工程施工,一般是采取浅埋暗挖技术;而由于该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施工不当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就对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浅埋暗挖下穿隧道施工技术加以概述,说明其具体施工流程,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其具体使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北京机场线东直门站穿越既有地铁线工程,分析研究了洞桩托换法施工大断面隧道穿越既有线的特点、影响因素、施工步骤及技术措施.通过分析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研究洞桩托换法施工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时既有线结构和轨道的变形,认为该方法可以较好控制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有利于保障既有线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是目前穿越既有线施工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2):442-449
针对岩质地层条件下暗挖法地铁车站设计中遇到的隧洞开挖方式、衬砌支护参数,以及主体结构与风道结构的接口设计方案等几项关键技术,运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是安全可行的,初期支护结构可以按破损阶段法进行验算,超前支护与封闭钢架相结合的方式能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并能确保车站主体结构与风道结构接口处的步步封闭与施工安全。通过分析还发现,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隧道拱顶与拱脚附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对类似地层条件下的暗挖法地铁车站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岩石隧道下穿既有高层建筑物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某城市地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中,考虑了既有建筑物的剩余安全度,制定了穿越处既有建筑物的风险控制指标和标准,并依据该市实际地层条件、建筑物等效刚度、等效荷载、地下隧道CRD开挖工法、施工错距等因素,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隧道穿越建筑物的全过程,对既有建筑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规律进行预测分析。分析表明:四号导洞开挖施工,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为4.94mm,建筑物基底最大沉降量和倾斜值均满足控制标准,桩基嵌入深度不在隧道开挖引起的岩土塑性区影响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矿山法开挖隧道时会对附近基桩产生不利影响,提出了隧道上覆岩土体和基桩稳定性以及洞顶下沉等问题的简便工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在已有地铁隧道附近进行深基坑开挖存在较大的工程风险.地下结构穿越既有地铁隧道设施施工难度更大.针对某大型深基坑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穿越既有地铁隧道临时施工竖井的特殊工程,综合分析特定场地条件和施工难点等主要矛盾,在确保地下连续墙满足工程需要和隧道变形控制要求等环境影响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施工技术措施,最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隧道工程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隧道施工技术的更新。在解决我国新建成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高速公路的问题时,怎样保证既有高速公路安全正常的运行,又能保证隧道的施工和质量安全,就需要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以保证施工的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17.
隧道工程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隧道施工技术的更新。在解决我国新建成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高速公路的问题时,怎样保证既有高速公路安全正常的运行,又能保证隧道的施工和质量安全,就需要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以保证施工的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土工基础》2017,(6):747-752
超浅埋跨偏压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形偏压,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力学行为复杂,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事故。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对超浅埋大跨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断面上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比值接近于1,深埋侧地表监测点沉降大于浅埋侧沉降;(2)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不断变化,拱顶、深埋侧拱腰及拱底部位主要承受较大拉应力,浅埋侧拱腰以及左右边墙承受较大压应力;(3)当左右导洞下台阶开挖时,中导洞核心土会出现围岩塑性贯通区。(4)初衬受力随着开挖不断变化,当全断面闭合后,主要在拱底和拱顶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而二衬则在拱底会出现较小拉应力。 相似文献
19.
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以超前地质预报和钻探为基础,洞内超前深孔注浆、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为核心,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与爆破振速,施工中对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等项目持续监测,各监测项目变形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成贵客专铁路田坝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发生的塌方事故,从勘察设计施工、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塌方灾害发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如塌体稳固、后方支护强化、超前注浆、三台阶开挖及注浆回填等.为检验塌方处治效果,通过增设的监控量测断面进行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形分析.研究表明,处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塌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