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传统聚落的形成不仅受到了思想、伦理、宗教、习俗的影响,也受到了自然、经济、政治的影响。聚落保留下了历史文化和历史风貌特征,包括聚落布局、传统工艺、民居结构等。传统聚落在不同的山水、地形、气候这些条件的影响下,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每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在人与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都是传统聚落的价值体现,部分传统聚落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作用,其价值在现代社会也有着新的体现。通过传统聚落究其价值梳理,探寻古徽州传统村落价值,可以更好的延续传统聚落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传统聚落的功能,促进对其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传统聚落与民居不仅保存了地域性营造技艺,为当地人留下"乡愁",同时还承载着地方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文章以青海省同仁县吾屯下庄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理论,结合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场所精神等设计思想,分析当前聚落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的疏漏与问题,探讨了现行规划当中的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发展方式及产业发展管理模式,归纳总结出该类型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聚落遗产保护评价是聚落振兴工作当中的重要一环。而量化准则是评价体系客观、准确与否的重要指标。该文以国家法制法规及先前的研究为依据确定基础指标,分别采用网络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权重,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综合确定指标最终权重,并利用GIS采集各类型数据,拟建了一套较新、较客观、较理性的传统聚落历史文化保护量化评价体系,利用多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了历史聚落保护评价中的主观因素。最后利用该保护评价体系对河北井陉五个传统聚落进行保护评价并得出结论及建议,可对传统聚落历史资源的保护工作与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8,(6)
蜀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线路,沿线传统聚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景观基因理论对蜀道沿线(陕南段)的传统聚落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实例建立由传统建筑特征、聚落布局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等四类因子构成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结合景观基因识别原则及方法对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依据识别结果,从蜀道文化及自然地理环境两方面分析沿线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传统聚落的后续保护与更新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河谷禾木聚落建筑的调研与分析,论述了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院落布局、平面组合、结构构造与材料应用等.并总结了历史建构经验与生态基因,提出传统构造技术适应严寒地区气候、人文、生态等特征,为更好地保护传统聚落与木结构建筑的建构方式,为未来建设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摘要 通过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传统聚落的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湖南通道侗族聚落为对象,通过 计算机分析方法的可视化、量化辅助,对传统聚落生长发展影响因子和空间布局基因图谱行发掘和总结。对传统聚落 的空间规律提取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发掘、理解传统聚落特有的空间构成逻辑和生长发展方式,同时对于聚落的规划设 计、文化保护与复兴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体系建立为传统乡村文化承传和发扬、新时期乡村 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保存至今的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形态的活态样本,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聚落文化空间作为聚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我国对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研究呈现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建筑学、城乡规划、遗产保护、地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参与其中,对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价值内涵、基本特征、保护营建等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拓展了传统聚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庞世源 《广西城镇建设》2023,(2):129-131+128
<正>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是地域文化沉淀留存的宝贵结晶,是赓续城市文脉的重要资源,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坚实支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对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在此背景下,对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程蕾  宣建华 《华中建筑》2012,(9):155-161
浙江传统聚落作为浙江极具特色的历史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类型和悠久的历史,在浙江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孕育发展。聚落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之间历经了几千年的相互作用,历经了朝代的更替、环境的变迁、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人类聚居点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聚落文化。该文通过对近百个浙江传统聚落进行研究,探讨聚落与历史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历史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分布、规模、形态、发展过程与职能的影响,从中得出对传统聚落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保护苏州市传统聚落历史文化资源,大量搜集了地方志、控规及非物质文化资源,理性分析了苏州村镇特色与发展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聚落空间特征、特色格局以及细部要素,最后提出了针对苏州村镇评估量化体系和五类镇村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文立足传统乡村聚落转型的视角,基于保护与更新相互和谐发展的理念,透过灵泉村聚落空间形态的诸多现象与问题,追忆失落的传统文化与场景,探寻历史聚落的原型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重构聚落社会生活及建筑的现代地域特色,唤醒面对新机遇依旧麻木的群众去保护自己独有的风土文化与建筑文化资源,嫁接外部新生的现代元素,谋求聚落良性发展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是我国一个大陆岛,经济及文化交流发展滞后,且相应冲击较小,使得其传统聚落相对沉淀较多原真信息,一直保持自身质朴、古拙的地域特色。时代发展推动传统村落的与时俱进,需要从地域特点出发,建立符合不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体系。从研究海南岛传统聚落类型和特点着手,以历史文化名镇(村)、特色风情镇(村)、生态文明村三种方式为基础,探索建立覆盖海南岛全部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体系,明确每种方式的建构策略和建设途径,引导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城市特色的呼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规划的方法经验,并结合黄山西溪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聚落民居、历史街巷的保护工作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历史文化聚落是一种区域集合型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在内生与外介不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类型,分析流域、古道、地理、海防、边关及节事六种存有形式及其空间特征。基于历史城乡景观理论的视角,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理论框架和保护范式。以宁波石浦区域历史文化聚落为例,提出其保护方法。最终,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魏涛 《四川建筑》2013,(5):43-45,4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地理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随之导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及民族文化观念发生变化,城镇聚落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重,在21世纪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保护与利用传统聚落形态迫在眉睫,笔者以四川嘉绒地区马尔康县藏族文化的腹地卓克基城镇聚落为例,分析卓克基城镇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变迁历程以及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保护措施,对传统城镇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人居环境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针对地处山地环境的云南红河县迤萨古镇建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地方志、民族志等文史资料记载的相关信息,结合现场调查中的实体空间样本,试图探讨迤萨独特的山地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变迁的历史成因,进而总结出影响迤萨聚落空间建构和演变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传承与持续发展,为探求一条适合于传统山地聚落更新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建筑群、历史建筑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遗产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域层面保存至今仍较为完整的一些板块状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出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是跨越一个以上城市行政边界的区域性地理单元;二是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地理单元的、其生成历史和演化历程以及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和相似性的地域文化色彩;三是富集着丰富多样的、具有复合性和整体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笔者在过去提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具有的区域性与单元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等内在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和认识.作为结论部分,反思了我国文化遗产认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保护与发展实践领域的拓展,认识方法应当从"分"走向"合",保护方法上从"分类保护"走向"整体保护".这里所提出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正代表了这样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桂北传统聚落肌理作为特定地理区域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生态和科学等价值。文章尝试借鉴城市肌理研究的理论对桂北传统聚落肌理分别从其生态肌理、空间肌理及建筑肌理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旨在现今快速的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认知、保护、传承及发展传统聚落。  相似文献   

20.
试图探析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洪坑传统聚落的建筑文化与聚落特征,论述洪坑聚落的社会形态﹑布局形式、建筑特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指出洪坑聚落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建筑的文化宝库,其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并为洪坑聚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