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甲鱼四肢根部脂肪块中萃取甲鱼油。运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甲鱼油萃取工艺,并对甲鱼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鱼油萃取率为96.42%;所得甲鱼油理化指标符合粗鱼油行业一级标准;甲鱼油含3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9.97%。  相似文献   

2.
对超临界CO2萃取罗汉果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罗汉果萃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和鉴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为3.0 h。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9.15%)、亚油酸(15.81%)、糠醛(11.06%)、苯乙醛(9.51%)、甘菊蓝(3.32%)、4-环戊烯-1,3-二酮(3.28%)、2-乙酰基吡咯(3.17%)、5-甲基糠醛(2.04%)、亚油酸乙酯(1.87%)、邻苯二甲酸单丁酯(1.42%)、2-乙基己酸(1.33%)、1-甲基吡咯-2-甲醛(1.12%)等。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业科技》2001,(4):22-23
提出了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超临界CO2 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枸杞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临界CO  相似文献   

6.
马钤  郭川川  胡涛 《中国酿造》2023,42(2):163-168
为了提升辣椒籽综合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籽精油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辣椒籽精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辣椒籽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L/h。在此优化条件下,辣椒籽精油得率可达7.04%。GC-MS检测结果表明,从辣椒籽精油中鉴定出5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类(16种,53.04%)、醇类(15种,29.83%)、酯类(9种,9.95%)、酮类(4种,2.5%)、酚类(2种,0.37%)、醛类(2种,0.25%)、酸类(2种,0.18%)、烷烃类(2种,0.11%)、芳香烃类(1种、0.25%)、萜类(1种,2.54%)。  相似文献   

7.
香榧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香榧子油的工艺条件,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对香榧子油得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适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5MPa,在该萃取条件下的得油率为94.57%。利用GC分析香榧子油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8个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28%,其中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含量分别为42.02%、32.14%和9.8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姜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超临界CO  相似文献   

9.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条件 ,探索了工业化条件下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 流量、物料含水量和粒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切实可行 ,萃取率可达 5 %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青豆油,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对青豆油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最大为目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萃取时间2.5h,压力30MPa,温度40℃。  相似文献   

11.
以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为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 L/h、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3.0 h,此时得率为43.8%;E=46.62×(1-e-0.8521×t)为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商学兵  李超  刘军军 《食品科学》2012,33(14):60-6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L/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3.0h,此时得率为2.92%;E=3.11×(1-e-0.8859t)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可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加热茶叶籽仁粉,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适宜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45~55 kg/h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94.1%,并测定了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孢子油的工艺条件及灵芝孢子油中挥发性物质组成,为灵芝孢子油鉴别、质量控 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灵芝孢子油脂得率和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考察指 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灵芝孢子油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获得最佳萃取分离条 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 ℃、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56 ℃。在此条件下灵芝孢子油脂得率 29.45%、三萜类化合物得率38.14 g/kg。灵芝孢子油中共分离鉴定65 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3.87%,以 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成分为主。灵芝孢子油中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萜烯类、芳香烃和醛类,其中苯甲醇和苯 乙醇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6.35%、5.74%,初步判断为灵芝孢子油中特征性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特有的优质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山核桃为原料,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山核桃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的油脂与传统工艺提取所得的山核桃油进行了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来提取山核桃油是可行的,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所得产品的质量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霍文兰 《食品科学》2005,26(8):153-155
本文对超监界CO2萃取花椒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0MPa,萃取时间为2h,无水乙醇用量20%,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了萃取出的花椒油,鉴定出52种成分,主要有β-水芹烯、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4-(4-甲氧苯基)-2-丁酮、土青木香烯、β-月桂烯、缬草烯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柞蚕雄蛾资源,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雄蛾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雄蛾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雄蛾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雄蛾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得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雄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in,压力20 MPa,粉碎度为100目,萃取得率可达到45.88%。  相似文献   

18.
熊将  花儿 《食品科学》2012,33(24):48-51
以草果为原料,以挥发油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草果挥发油的分离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25L/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出油率为2.8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草果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讨金枪鱼油脱臭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加热脱臭鱼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鱼油中脂肪酸组成从C14~C22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增加。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鱼油在加热脱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从原料鱼油、加热150 ℃和200 ℃的脱臭鱼油中分别检出50、38 种和21 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原料鱼油中的辛醛、壬醛、(E)-2-辛烯醛、1-戊烯-3-醇、2-十一烷酮使鱼油具有浓重的腥臭味、土腥味、不愉快脂肪味;150 ℃脱臭鱼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辛醛、壬醛、(E)-2-辛烯醛,其含量有所减少,使得鱼油的腥臭味有所减弱,10-十二碳炔-1-醇、2-丁基-1-辛醇增加了清香、木香和脂肪香;200 ℃脱臭鱼油中辛醛、(E,E)-2,4-庚二烯醛、(E)-2-癸烯醛含量降低,使鱼油呈现较弱的鱼腥味。四氢-2H-吡喃-2-甲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使鱼油呈现一定的油脂气息、青草味、蔬菜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