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挤出-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CaCO3、钛酸钾晶须、丁腈橡胶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并以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了最佳配方,最后以其为基础制备了防撞护栏材料。结果表明,用挤出-注射成型方法制备ABS复合材料是可行的,正交实验设计、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复合材料的配方优化,其最优方案为A3B3C2D4,所制备AB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比纯ABS提高了39.8%、176%、79.3%和20.1%。 相似文献
2.
3.
4.
5.
选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S-g-MAH)和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等界面相容剂,改进聚乳酸(PLA)/ABS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结果表明:SAG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热性,同时使PLA/ABS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增大。SAG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7.3 MPa和35.4 kJ/m2,相比未添加界面相容剂分别提高87%和116%。 相似文献
6.
通过3种不同弹性体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的消光效果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合适的弹性体消光剂,考察其用量对ABS材料光泽度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无机粉体消光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弹性体POE-g-MAH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不仅能显著降低ABS材料的光泽度,而且表面无分层,效果较好;随着SBS用量的增加,ABS材料的光泽度逐渐降低,当SBS用量超过10%(质量分数,下同)后,材料的光泽度下降趋于平缓;加入SBS可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但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强度下降较快,添加一定量的本体法ABS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与无机粉体消光剂比较而言,相同光泽度情况下冲击性能保持得较好,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对经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胶粉增韧的回收ABS进行改性.研究表明,PMMA及AS均可以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硬度,而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但除冲击强度及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外,添加PMMA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指标优于添加AS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纳米ZnO/AB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改性纳米Zn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复合材料,研究改性纳米ZnO用量对复合材料维卡软化温度及紫外线老化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改性纳米ZnO既可有效提高ABS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及各种力学性能,又可赋予复合材料优良的耐老化性能。改性纳米ZnO用量为3%时,ABS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102℃,比纯ABS树N(98.7℃)提高3.2℃;紫外线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纯ABS树脂分别提高37.4%和44.6%、断裂伸长率提高0.9%和357%、硬度提高45.4%和29%、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3.8%和44.7%、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2.4%和44.4%。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的丁戊共聚胶乳(IBL),采用该胶乳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获得的四元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一种含有新型弹性体的ABS树脂。考察了IBL中异戊二烯与丁二烯的共聚比例对IBL聚合结构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BL复合橡胶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其胶乳的转化率和凝胶含量呈下降趋势,ABS树脂的光泽度和白度明显提高;复合橡胶中的异戊二烯含量不高于50%时,其冲击强度均超过280 J/m。 相似文献
11.
Ying Xia Xi-gao Jian Ying Xia Jian-zhu Han Xiao-wei Duan Ling Yu 《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3,52(12):1173-1179
The functionalized masterbatch of montmorillonite (FMMT) was prepared when monomer acrylic amide (AM), organic-MMT (OMMT) and initiator dibenzoyl peroxide (BPO) were added to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carrier which has been dissolved by 1,2-dichloroethane. The influences of AM and BPO amount,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grafting degre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ange analysis showed that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FMMT are AM (1.6 g), BPO (0.4 g), reaction temperature 90°C and reaction time 2 h. The structure of FMM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test of infrared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AM wa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ABS, the masterbatch was a kind of intercalculated nanocomposite and the gallery height of nanocomposite was 3.42 nm. When montmorillonite was blended with ABS in the form of masterbatch, ABS/FMMT composite was a kind of exfoliated nanocomposite compared to the ABS/Montmorillonite (MMT), ABS/OMMT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耐热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BS)的专利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市场应用,并且探讨分析了耐热ABS树脂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以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为基体树脂,加入聚烯烃弹性体(POE)、抗氧剂及其它助剂共混挤出造粒,制成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环保PC/ABS合金材料。在用增韧剂POE及抗氧剂对PC/ABS体系进行改性的同时,探讨PC/ABS基料、增韧剂、抗氧剂对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VOC及气味等级的影响,从而得到具有高性能、低VOC、低气味的环保PC/ABS合金材料,以期在汽车内饰件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ABS/PC共混合金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了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ABS)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在ABS/PC共混中接枝共聚物作为相容剂使用。考察MMA接枝度与MMA用量、引发剂用量及热处理的关系。测定了共混合金的流动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抗冲性能和热变形温度 ,并与ABS、PC及无相容剂的ABS/PC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ABS/PBT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外有关ABS/PBT合金的商品化进展及其应用,并介绍了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对于ABS/PBT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制工作。讨论了合金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及组分的相容性,对ABS/PBT合金的发展前景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8.
新型无卤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ABS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新型的单分子磷-氮类膨胀型阻燃剂(TPA),采用微胶囊化红磷(MRP)与TPA复配阻燃剂,制备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研究组分质量比和总用量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RP/TPA质量比为1:1时,阻燃复配效果最好;总用量为20%时,材料的氧指数达24%,垂直燃烧迭V-0级.TGA结果表明:MRP/TPA的复配可以延缓ABS的分解并提高成炭率;由FTIR谱图看出,MRP/TPA复配后,残留物形成了更多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9.
低烟阻燃ABS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ABS聚合物阻燃、抑烟性,与其它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综合采用与阻燃树脂共混、添加复合阻燃剂和抑烟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阻燃、低烟及其它综合性能皆优的ABS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玻璃纤维为改性填料,对通用ABS进行共混改性。实验从配方研究入手,着重探讨了玻璃纤维含量对玻纤/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以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以及热变形温度都随共混体系中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材料的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断裂伸长率却随之下降。此外,还研究了共混挤出温度对材料的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