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中心区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文 《山西建筑》2006,32(23):55-56
长治市城市中心区发展日趋成熟,鉴于交通在城市中心区发展中的重要性,对长治市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特征和交通组织做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和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归纳了城市中心区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以及合理组织交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规划》2009,(4):25-26
临港新城中心区综合交通规划是在临港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开展的。具体实现工作目标如下:(1)基于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实际发展需要,提出了适合其特征、适应其发展的交通战略,并对其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相适应程度进行评估。(2)通过对道路系统、对外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车设施、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各子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于连莉  王宁牛雨 《规划师》2006,22(12):49-51
城市中心区是交通指向性集中的区域,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和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应通过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优化整合夏通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引导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捷  熊馗 《规划师》2003,19(7):49-53
源于英国的新城建设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规划设计理念还是建设的内涵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传统模式相比,现代城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倡公交优先、多功能混合、人性化的城市设计与完善的绿化景观环境。广州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在以广州大都市“副都心”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从规划容量、规划设计理念、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特色塑造6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建筑项目的高强度开发使得旧城中心区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以涪陵江南片区交通改善规划为例,分析山地城市中心区拥堵的成因,确定交通改善思路,以目标为导向,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入手,探讨可行方案,提出中心区交通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连莉  王宁  牛雨 《规划师》2006,22(Z2):49-51
城市中心区是交通指向性集中的区域,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和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应通过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优化整合交通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引导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通过对1995年和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交通特征-机动车流量和速度的比较和分析,得出影响交通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心区道路交通特征指标也可以为城市道路车辆尾气排放、城市道路网改造、路网规划等相关研究课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重庆主城赖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本文以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维系中心区持续繁荣为出发点,针对主城各中心区的相同或不同的交通问题,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模式、道路基础设施、交通需求管理、智能交通技术、交通参与者六个方面提出了交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空间,其建设在为城市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绿色低碳角度出发,总结了全球典型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并提出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的3个主要方面:绿色市政规划、绿色交通规划和绿色建筑规划。本文梳理了高密度城市街区的绿色设计策略,从绿色与低碳的角度对当前乃至未来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中心区(以下简称中心区)位于深圳市城市地理中心,由彩田路、滨河路、新洲路、莲花路四条干道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607公顷。其中:南片区233公顷,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即CBD),是全市交通便捷、地价昂贵、土地利用集约化发展的金融、证券、贸易、商业、信息、旅游等商务办公的中心;北片区180公顷,是行政、文化中心:莲花山公园194公顷,是开放性城市公园。中心区的总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26万,居住人口7.7万人。 自1984年,深圳市首次提出了深圳市中心区(原名:福田中心区)的概念,经十年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深圳市中心区的性质、CBD用地、建设规模等内容,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奠定了一个基础。近五年来,深圳市对中心区又进行了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组织了各类的国际咨询和各地专家研讨、设计及评审活动,中心区融汇了中外规划设计师的智慧.逐步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城市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嵇玮  叶如海 《规划师》2012,28(4):74-77
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中短距离出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慢行交通中的系统缺乏、设施配套不足和场所缺乏等问题,南京市鼓楼片区慢行单元规划通过打造自然休闲慢行单元、轨道交通接驳单元、历史文化慢行单元、商业活力慢行单元和人文高校慢行单元,并以慢行路线将各个单元串联起来,构建起较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进而推动片区整体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造东滩生态区绿色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滩的规划目标是建成崇明岛标志性的生态示范区、入口景区和休闲运动区。城市规划,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其目标的实现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交通对引导城市实现其发展目标,支撑城镇体系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东滩要建设成为上海远郊生态新城区,需要发展适合生态型城镇的绿色交通。  相似文献   

13.
"优质交通"是粤港澳三地建设优质生活圈的共同意愿和诉求,要求构筑高效、绿色、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以交通为先导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形成和发展.从发展目标、策略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系统效能、优化区域交通结构和绿色交通标准、改善跨界交通及通关便利性等问题,对三地交通基建合作共建的保障体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优质交通"相关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运输体系构建与发展时期,综合客运枢纽是综合客运体系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文章分析了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特征以及此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历程及演变影响因素,剖析了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中概念界定的问题及内涵,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释义,并从外部影响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强化南京的交通中心地位促进南京都市圈生长发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都市圈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交通发展对都市圈成长的促进作用基础上,提出南京都市圈交通建设的总体设想及具体规划,最后给出都市圈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满足公共客运交通需求的同时,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公交枢纽建设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公交专用道网络设置的必要性,探讨了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条件,提出了公交专用道的网络规划、建设策略和建设原则,以及网络效益评价,用以指导未来公交专用道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包括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内的城市管理能力是实现人们享受较高的城市交通方便性(城市机动性的提高),同时避免城市交通的外部性及对城市环境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有比较明确的城市交通政策导向,面临城市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面积的扩展,与国内一些曾经希望适应小汽车发展的城市相比,上海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此,对上海的城市交通政策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一些曾经十分有效的政策其作用正在降低,人们必须对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顶层设计进行调整,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绿色城市交通之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心区用地结构的调整可以预示中心区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新街口中心区在建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其强度、分布、性质及用地存量,以期深入分析和预测南京主城中心区未来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德国通过建立"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使得城市摆脱了依赖于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德国城市交通策略由便于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到轨道交通可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再到实现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并总结了德国城市中心在不同时代的交通规划策略和特点。最后研究揭示出,城市如果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烨  杨冰慧 《中国园林》2023,39(4):91-96
15min生活圈能够提升老年人群健康安全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群与城市绿地的连接既依赖道路体系,又面临空气污染隐患。基于大数据与ArcGIS平台,从绿地可达性视角展开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绿-居-人”体系的空间分布研究。从健康出行视角综合判断绿地规划、可达便利与老年人群的呼吸健康。研究发现如下。1)老城区中5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4.23%)高于新城区(2.86%),1997年及之前的老旧小区面积占比高达64%。2)老城区有67%的居住区在绿地15min步行范围内,是新城区的2倍多。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绿地对老年人群的服务效能逐级降低。3)老城区绿地受到的道路空气污染压力约为新城区的2倍。可达性高的绿地,所受道路污染源影响也更大。主干道对绿地空气污染压力的源头供给占40%,对绿地可达性的支持达33%。提倡为老年人群出行构建健康绿色路网,满足绿地15min可达和低空气污染。研究成果对城市更新中统筹绿地、路网、居住区布局,优化生活圈适老化环境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