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6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具体到热工控制回路而言,超超临界机组主要增加了启动系统控制回路和水煤比控制回路,而且在给水系统控制回路、燃料系统控制回路、过热汽温控制回路以及机组级控制和运行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对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华能营口发电厂600 MW超超临界3#、4#机组为例,就上述问题的控制特点和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同类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6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具体到热工控制回路而言,超超临界机组主要增加了启动系统控制回路和水煤比控制回路,而且在给水系统控制回路、燃料系统控制回路、过热汽温控制回路以及机组级控制和运行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对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华能营口发电厂600 MW超超临界3#、4#机组为例,就上述问题的控制特点和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同类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用Visual Basic语言制作控制回路算法模块的方法.将控制回路功能模块分为算法模块、输入/输出端子块和信号流线,并给出具体的算法模块的VB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系统重量回路与质量回路的特点,对两个不同指标要求的调节回路,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并得出对重量回路采用模最佳准则设计时,才能按串级处理;提出对质量回路必在化学成分上彼此明显不同,才能实现解耦。本文针对配料过程的大滞后问题,在PI凋节基础上引入Smith预估器的控制规律,并阐述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线性二次高斯(LQG)基准评价发动机怠速控制回路的性能,在控制回路中不含可测干扰和含有可测干扰两种情况下提出LQG基准的算法。通过脉冲响应矩阵求解得到了最优LQG控制律和不同加权因子下的最优输入输出方差,从而得到性能限制曲线和输入输出方差性能指标。针对四组发动机怠速系统PID控制器,应用LQG基准进行了性能评价分析,给出了最优控制器。  相似文献   

6.
晶闸管换流过程产生的暂态电压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晶闸管变流装置换流过程分析,指出换流过程中pn结载流子迟滞效应及交流回路的漏抗是造成换流尖峰电压的主要原因,并利用公式推导和对换流波形进行波形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换流回路过渡过程的特点,并找出了尖峰电压与回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最后引入系数优化曲线提出保护电路参数确定的设计方案及具体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设计开发一种线控制动(EHB)系统样机,选取不同过流孔径的踏板模拟器常闭电磁阀进行踏板行程-踏板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将单个电磁阀直接接入踏板感觉模拟器回路时,随着制动力加载速度的提高,会产生实际制动踏板行程-踏板力关系曲线偏离目标曲线的问题,并且电磁阀孔径越小,偏离越大,借助于数学推导得出电磁阀过流孔径与踏板速度响应之间的理论关系.设计一种液压先导阀加入到踏板模拟器回路中,以提高系统通流能力和踏板速度响应,液压先导阀由原回路中的电磁阀控制.对改进的踏板模拟器回路进行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改进过的回路可较好地实现踏板行程-踏板力曲线精度,曲线受踏板力加载速度变化影响小,同时可使模拟器常闭电磁阀工作功耗更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如何利用IBM—PC/286微机及STD BUS工业控制机构成乙烯氧化试验装置微机监控系统和提高该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以及温度。流量闭环控制回路和优化控制的实现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某具体水下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闭式环形回路和闭式非环形回路的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不同管路阻尼设置、水下蓄能器和执行器等内部因素和水深、回接距离等外部因素的系统响应曲线。基于单因素仿真数据,利用偏相关理论开展水下液压系统控制响应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获取了影响水下液压系统控制响应的主要因素排序,为提高水下液压系统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控制系统的动态权重变采样周期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用于网络控制系统的动态权重变采样周期调度算法.首先,通过二次平方根映射函数,根据控制回路数据传输误差对各个控制回路赋予不同的动态权重;然后,根据当前网络运行状况,通过比例控制预测新的网络利用率,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预测各回路数据包传输时间;最后,在网络带宽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回路动态权重、网络利用率预测值并结合控制回路数据包传输时间,动态的调整回路的采样周期,使得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变采样周期调度算法能够使得网络利用率收敛到设定值,减少了控制回路的数据传输时延,提高了系统的输出响应与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危机遮断系统涉及整个机组安全,而控制回路是汽轮机危机遮断系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分散控制系统DCS可靠性的增强,控制回路的设计也不断发展变化。鉴于此,通过对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TS与小汽机危急遮断系统METS控制回路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说明,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控制回路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识别控制环路的方法。定义了一个关系矩阵,提出了控制环路表和控制环路级的概念。基于关系矩阵进行控制环路识别并形成控制环路表和环路级。根据控制环路级可分析控制环路的相互作用。文中给出一个实例以说明本文方法的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数控凸轮磨削控制系统中三闭环的稳定性,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等效为直流电机系统模型,并应用机理分析法对凸轮旋转轴(C轴)和砂轮进给轴(X轴)进行深入剖析。利用三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由内而外逐步推导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整个凸轮轴磨削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环控制系统稳定,为进一步研究凸轮高精度磨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F2812实现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高性能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空间矢量的控制方法实现全数字交流伺服控制系统;针对集散式控制网络设计了CAN总线通信系统;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采用的硬件结构和空间矢量算法的位置环、电流环和速度环3种闭环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光伏并网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于混合控制的级联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双级控制策略.通过电流瞬时值反馈滞环控制,将输入电压控制(功率控制环)和光伏系统入网电流控制(电能质量控制环)解耦,简化了控制器设计.首先对该双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瞬时值反馈单元控制器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双级控制策略可在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同时保证入网电流质量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与两种不同转向控制策略相应的人-车闭环系统的运动特征,即通过给转向盘施加转向力矩或使转向盘转过一定角度来实施其转向的策略。仿真计算表明,当不足转向度小的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采用给转向盘施加转向力矩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小的跟随误差,并且校正参数的变化范围也小得多,这说明采用此策略对车况的改变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空调控制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特点及目前存在的控制问题,提出了空调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案。控制回路由冷水流量一送风温度控制、风机转速一静压点静压控制、送风量一室内温度控制、新风量一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四个控制回路组成,建立了一种新的多层神经网络,实现了神经网络和PID控制规律的本质结合,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和自适应解耦能力,MATLAB仿真试验说明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是一种实现LCL型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的有效方法,通过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配置系统极点的方式实现谐振阻尼。但通过该方式配置的系统内环为一个振荡环节与一个惯性环节的乘积,系统内环控制参数难以确定。针对这一情况,对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控制方式进行数学建模,该文详细分析了内环控制参数与系统内环极点之间的关系。研究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控制方式的阻尼机制,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内环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内环控制参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Lyapunov-based three-axis attitude intelligent control approach via allocation scheme is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research to deal with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regarding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s.There is a consensus among experts of this field that the new outcomes in the present complicated systems modeling and control are highly appreciated with respect to state-of-the-art.The control scheme presented here is organized in line with a new integration of the linear-nonlinear control approaches,as long as the angular velocities in the three axes of the system are accurately dealt with in the inner closed loop control.And the corresponding rotation angles are dealt with in the outer closed loop control.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linear control in the present outer loop is first designed through proportional bas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PD based LQR) approach under optimum coefficients,while the nonlinear control in the corresponding inner loop is then realized through Lyapunov-based approach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s.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inner closed loop control,there is a pulse-width pulse-frequency(PWPF) modulator to be able to handle on-off thrusters.Furthermore,the number of these on-off thrusters may be increased with respect to the investigated control efforts to provide the overall accurat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where the control allocation scheme is realized in the proposed strategy.It may be shown that the dynamics and kinematics of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s have to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quaternion matrix and its corresponding vector to avoid presenting singularity of the results.At the end,the investigated outcomes are presented in comparison with a number of potential benchmarks to verify the approac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