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以丁腈橡胶和自制的两性共聚吸水树脂为主要原料,以炭黑和白炭黑为补强剂,使用物理共混方法制备出吸水膨胀橡胶,并对其吸水性能,力学性能性能及耐环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水树脂质量份为40 phr,炭黑为20 phr,白炭黑为30 phr时制备的吸水膨胀橡胶的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达到最佳值,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耐盐,及耐酸碱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丁腈橡胶(NBR)和高吸水树脂(SAR)的相容性,以实验室自制的两亲性聚氨酯(TPU)作为高吸水树脂和丁腈橡胶的增容剂,白炭黑作为补强剂,通过物理共混方法制备出遇水膨胀橡胶,并对其吸水性能、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的加入明显降低了吸水树脂的析出量并提高了平衡吸水量,对遇水膨胀橡胶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丁腈橡胶(NBR)和实验室自制高吸水树脂(SAR)为主要原料,以炭黑(CB)和白炭黑(WCB)为补强剂,用物理共混法制备遇水膨胀橡胶(WSR),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白炭黑用量、炭黑用量和炭黑种类对遇水膨胀橡胶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炭黑用量和炭黑用量对遇水膨胀橡胶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而炭黑种类贡献较小;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加,炭黑用量的减少,WSR的吸水性能逐渐增加;随着白炭黑和炭黑用量的增加,WSR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并得出最优化配方为白炭黑40份、N220炭黑5份.  相似文献   

4.
NR/SBR吸水膨胀橡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法对NR/SBR制备吸水膨胀橡胶的吸水膨胀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吸水膨胀橡胶的吸水膨胀率随吸水树脂用量增加而增大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随吸水树脂用量增加而降低 ;硫化剂用量越多橡胶吸水膨胀率越小 ;橡胶吸水膨胀率随白炭黑用量增加而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腈纶作为增强填料,与丁腈橡胶、吸水树脂通过共混制备改性吸水膨胀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腈纶、吸水树脂用量对吸水膨胀丁腈橡胶吸水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纤维在橡胶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腈纶在吸水膨胀丁腈橡胶中分散均匀,且当腈纶用量为10份、吸水树脂用量为60份时,吸水膨胀丁腈橡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此时,应力方向上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6.37 MPa和943.08%,垂直方向上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86 MPa和715.29%,邵氏硬度提高至74 HA。吸水膨胀丁腈橡胶吸水达到平衡的时间由21 d缩短至9 d,此时吸水率可达570.34%,质量损失率为4.85%。  相似文献   

6.
以丁苯橡胶(SBR)和自制的高吸油树脂(OAR)为主要原料,以高耐磨炭黑(HAF)为补强剂,以石油树脂为软化剂,使用物理共混方法制备遇油膨胀橡胶(OSR).兼用数学方法对其吸油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吸油树脂用量的增加,OSR的吸油性能提高,力学性能降低;随着高耐磨炭黑用量的增加,OSR的吸油性能和断裂伸长率降低,硬度和拉伸强度提高.所建立的数学方程,为预测OSR的性能及优化配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烯类单体与丁腈橡胶直接共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溶性烯类单体与丁腈橡胶直接共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WSR,并对WSR的亚微观形态,吸水膨胀特性,力学性能和浸水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吸水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吸水树脂的聚合反应原理、合成方法进行了简介.以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为例,从高分子结构理论、溶液热力学原理、凝胶膨胀理论和吸水动力学机制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并对提高吸水和保水性能及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加入丙烯酸钠(NaAA)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通过原位聚合制得吸水膨胀橡胶(WSR),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各因子对吸水膨胀橡胶的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傅立叶红外(FTIR)表明在DCP引发作用下,NaAA在NBR橡胶中发生原位聚合.当NaAA用量增加,WSR的吸水性能与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加;增加DCP和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的用量,WSR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但质量流失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端巯基硅烷改性白炭黑填充丁基橡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端巯基硅烷偶联剂(KH-580)对白炭黑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白炭黑对丁基橡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白炭黑用量的增加,丁基橡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30phr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相比未改性白炭黑,改性白炭黑填充丁基橡胶在-40~80℃下,损耗因子(tanδ)值减小,有效阻尼温域略微变窄;在频率为0~20Hz条件下,随着频率的增加,改性白炭黑填充丁基橡胶tanδ值和储能模量增大.KH-580有利于提高丁基橡胶和白炭黑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淀粉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的变化,对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品种的淀粉的基团基本相同,但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树脂的吸水倍率、保水性能和吸水速率具有增加;糊化淀粉的接枝共聚物的吸水性能优于颗粒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淀粉的糊化条件与不同品种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  相似文献   

12.
以淀粉、丙烯酸、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高吸水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液性能的影响。复合吸水材料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为:m(AA)∶m(starch)∶m(kaolin)=6∶1∶0.3,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5%,m(initiator)∶m(starch)=0.015,其中n[NaHSO3]∶n[(NH4)2S2O8]=3,m(MBA)∶m(AA)=0.001,温度8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材料吸蒸馏水倍率为607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65g/g。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吸水树脂,以黄原胶(XG)、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微波聚合接枝共聚方法,制备超强吸水剂溶液XG(SAP),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WPU)溶液共混改性.研究了黄原胶用量,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单体配比对于吸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探讨了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的比值(R值)和水性聚氨酯质量分数对高吸水剂的力学性能以及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高吸水剂以及改性后的高吸水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后的高吸水剂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1,XG占单体总量的比例为3%时,吸水剂的吸水效果最佳;复合胶膜中生成大量氢键,且两相相容性良好;随着R值的增大,XG复合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WPU质量分数减小,XG复合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XG复合胶膜的最大断裂伸长率可达28.2%,拉伸强度最大可达到9.82MPa.吸水测试表明,其最大吸水倍率可达1340%.  相似文献   

14.
综述淀粉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的变化,对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品种的淀粉的基团基本相同,但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树脂的吸水倍率、保水性能和吸水速率具有增加;糊化淀粉的接枝共聚物的吸水性能优于颗粒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淀粉的糊化条件与不同品种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率不同而不同;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糊化温度降低,大约在70~90℃,一般糊化时间为0.5~2 h。扫描电镜显示,糊化淀粉的微观结构为三维网状结构。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聚集态发生变化,由原淀粉的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状态。淀粉的改性可改变共聚物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中含有过多二价阳离子如钙离子等而使水质硬度较高的问题,使用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较高吸附能力的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然后用其做为硬水软化剂,对人工配置的浓度为3mmol/L的人工硬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对人工硬水中所含钙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对钙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8mg/g,随着树脂用量的逐渐增加,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率不断增大,最大吸附率可达76.2%以上.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可给硬水软化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水胶比条件下,NaOH预处理方式和橡胶掺量对混凝土吸水性、毛细孔隙率、干燥收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经NaOH预处理的橡胶所配混凝土具有更低的吸水率、毛细孔隙率、脆性和更高的抗折强度,预处理对橡胶混凝土上述性能的改性作用与水胶比有关,水胶比较高时改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