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浩  聂堂哲  陈鹏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1):211-217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气候因素变化对大豆生育期需水量的影响及本地区不同水文年型下大豆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56—2015 年逐日气象数据、实地土壤数据和大豆作物参数,采用 M - K 趋势检验法进行生育期内各气象因素的规律分析,并利用 CROPWAT 模型对得出的黑龙江省西部大豆各生育期内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水文年型下大豆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行耦合度对比,制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水文年型下的大豆灌溉制度。结果表明: 整个生育期内,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显著增加,月平均风速显著下降。生育期内大豆需水量以 9. 24 mm /10 年的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 331. 5 ~ 495. 6 mm。哈尔滨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的大豆需水量分别为 440. 6、407. 9、377. 5 和 366. 6mm; 特枯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的灌溉净定额分别为 122. 5、105. 8 和 65. 8 mm。在气象因素变化情况下,该地区大豆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均呈减小趋势,枯水年和平水年降雨量难以满足当地大豆高产的需求,应以不同水文年为基础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适度灌溉。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复核滇中南部建水水稻灌溉定额标准的合理性,基于建水气象站1958—2013年观测数据和建水灌溉试验点2016—2018年稻季试验成果,在对CROPWAT模型中作物、土壤参数校准的基础上,模拟了水稻泡田水量和本田期灌水量过程,并以全生育期灌水量为样本进行排频,通过典型年法拟定了水稻灌溉制度。结果显示,在保证率P=50%、P=75%、P=90%条件下,建水水稻全生育期灌溉定额分别为510.1、591.1、651.2 mm,其中泡田定额分别为185.3、209.2、213.9 mm,本田期灌溉定额分别为324.8、381.9、437.3 mm;本田期灌水次数分别为8、9、10次,灌水定额在20.3~46.7 mm。滇中南部建水现行标准中水稻泡田定额在240.0~255.0 mm,本田期P=50%、P=75%、P=90%的灌溉定额分别在427.5~435.0、487.5~502.5、540.0~562.5 mm,现阶段执行的定额标准基本合理,但是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角度考虑,水稻灌溉仍有一定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非基础资料匮乏地区的灌溉需水预测,提出了基于CROPWAT模型的灌溉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从作物需水量、降雨模型、土壤参数、种植规划以及灌溉流量设计等方面展开了分析,提出了项目灌溉设计流量。结果表明:(1)对于资料匮乏的国际工程项目,利用CROPWAT开展分析工作具有较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2)作物种植计划的变化对于灌溉毛需水量峰值(GIWRpeak)的影响较大,而灌溉系数、工作时间等参数对于设计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4.
1任务来由及试验情况广东省雷州半岛甘蔗面积13.3万多hm2(200多万亩),占全省甘蔗面积50%以上。1989年国家决定在雷州半岛建立蔗糖生产基地。甘蔗大发展促进了甘蔗灌溉事业的发展。雷州半岛是我省最干旱地区,大部分甘蔗缺乏灌溉,平均亩产2t左右,一旦有水灌溉,产量可达1  相似文献   

5.
作物需水量是作物进行科学灌溉以及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通过试验,研究了茶叶需水量和需水规律,分析了茶叶灌溉制度,多年生的茶叶需水总量平均为1274. 60 mm,年平均日需水量为3. 49 mm,茶叶的灌水计划湿润层深度定在50 cm比较合适,年生长期各月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从1. 07~6. 51 mm/d不等,灌溉定额为307. 2 mm。  相似文献   

6.
蒸散发量是水量平衡计算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利用实地调查、勘察及定位观测等手段,获得典型流域的基础资料,采用CROPWAT模型计算流域实际蒸散发量,以研究流域的水量平衡情况。采用该方法计算好水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作物需水量及实际蒸散发量,结果表明:好水川流域全年总缺水量为60.17 mm;5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缺水量,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居民地;基于CROPWAT模型的水量平衡研究结果可以较好反映当地的实际耗水状况及水量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7.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对兰州市区域自然条件下2002-2004年覆膜洋芋全生育期需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需水量在400 mm左右,全生育期需水强度2.64 mm/d,分析得出土壤适宜的下限,制定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定额,即丰水年135 mm,中水年180 mm,干旱年210 mm。  相似文献   

9.
10.
从农田水利方面的应用范畴来讲,作物的需水量研究和计算目的是对灌溉需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以科学数据指导农田灌水.文章以玉米、棉花、小麦为例,依据多年来试验的数据,通过分析各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展开对灌区需水量趋势研究,论述数据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的数据验证办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推荐的方法 Penman2Monteith 公式( PM 公式) 和作物系数, 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 研究了吉林四平地区玉米和大豆生育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与需水量的变化特征, 利用皮尔逊 ó 型分布曲线, 通过频率分析确定不同水文年份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结果表明: 四平地区玉米多年平均有效降水量、 需水量和缺水量值分别为 423. 24 mm、 503. 73 mm、 80. 49 mm; 大豆多年平均有效降水量、 需水量和缺水量分别为 442. 62 mm、484. 18 mm、 41. 56 mm。在丰水年(P= 25%)、 平水年(P= 50%) 和枯水年(P= 75%) , 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有效降水量分别为 517. 47 mm、 425. 60 mm、 352. 79 mm, 需水量分别为 504. 88 mm、 467. 83 mm、 506. 29 mm; 大豆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分别为 540. 23 mm、 452. 26 mm、 371. 42 mm, 需水量分别为 434. 67 mm、 498. 80 mm、 450. 77 mm。因此在作物生长快速的生长期和开花2结实期若能进行补充灌溉, 可显著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以阿克苏河灌区为例,为探讨灌区主要作物系数、套种作物生育期内需水量及节水灌溉制度在阿克苏河灌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与玉米以及小麦与油葵的立体套种模式能有效起到作物各生育阶段对水量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作用,在非充分灌溉制度下,小麦、玉米、油葵套种模式的产量、灌溉水利用率均比常规种植模式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昌图十八家子麦茬豆试验田的试验杰基础,从麦茬豆的生产情况,农业措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总结出适用于实际的麦茬大豆高产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定水磨河灌区合理可行的灌溉制度,既节约水资源又促进农业发展,使用P-M方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并考虑工程环境特征,使用ARIMA时间序列预测作物需水量变化,结果认为:该灌区6月份为灌溉用水需求高峰期,4月份灌溉用水需求处于较低值,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制定了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两种方式下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工作,年来有很大发展,各省自1953年起先后开始建站,一般已有二、三年试验成果。解放前虽江苏吴江庞山湖农场曾设站进行视察,但仅限于需水量试验,而  相似文献   

16.
小麦的灌溉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居第二位。中国农民对于小麦的灌溉农业技术积累有丰富的經驗,有些經驗現在看起来还是很宝貴的,在世界小麦生产实踐中也是应該受到重視的。由“麦收八、十、三場雨”到“五水三肥”就是小麦灌溉經驗发展的例証。对于小麦的灌溉試驗研究解放后在党领导和支持下得到广泛的开展,并取得很多的資料和成果。在去冬今春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丁,小麦产量也出現了大跃进,有些省的小麦单产較前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出現了冬小麦亩产7,320斤和春小麦亩产8,000多斤的“卫星”。这些丰产事例打破了小麦“500斤大关”、“700斤大关”的保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干旱区的大豆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属于需水较多的旱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土壤水分充足与否,对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发育及产量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对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制定出干旱区大豆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图与灌溉需水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项研究使用作物系数法估算华北地区372个县站的冬小麦需水量并绘出全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需水量等值线图.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地理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逐渐升高.300—400kg/亩产量水平的冬小麦需水量,在全区变动在400—525mm范围,最低值区在河南南部,高值区出现在渤海湾一带.  相似文献   

19.
前言玉米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哲盟通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该区近几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6年发展到400多万亩,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相继增长,由过去的300—350公斤/亩提高到500公斤/亩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从而调动了农民大面积  相似文献   

20.
优化灌溉制度及经济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额灌溉的条件下,灌溉水量在各个生育期的最优分配,可以在根据缺水灌溉试验得到的产量水分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产量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得。经济灌溉制度是在一定供水量的前提下,使灌溉净效益达到最高的灌溉制度。该文给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民勤县的试验资料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