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30CrMnSi钢焊接热影响区的表面硬度,试验应用YAG激光器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激光表面淬火处理,并研究了相变层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30CrMnSi钢焊接热影响区表面淬火后可以获得晶粒细小,硬度高于基体硬度的强化层,最高硬度可达727.4 HV。  相似文献   

2.
45钢送丝激光熔覆成型基础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5钢送丝激光熔覆成型工艺将通过单道及搭接熔覆实验进行研究.送丝方向和角度、送丝速度、激光扫描速度和功率对熔覆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将首先得到研究.搭接实验旨在研究45钢的最佳搭接率.熔道微观硬度和微观组织的研究旨在证明基于送丝技术的激光熔覆成型可得到致密的金属组织,为后续激光熔覆修复和激光熔覆快速成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Fe-Cu激光熔覆涂层时效前后的组织和相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时效前后熔覆层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Fe-Cu激光熔覆层为亚共晶组织,时效前后,其物相均由α-Fe、Cr23C6和Cr7C3组成,组织形貌并未改变。时效后从过饱和的α-Fe固溶体中析出了第二相,使涂层硬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覆Ni基合金的工艺和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5kWCO2激光器在45钢基体上进行了自动送粉的熔覆处理。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表明,只有综合工艺参数和送粉量符合一定条件时,才能得到良好的熔覆层。  相似文献   

5.
铁基(Fe-Cr-Ni-B-Si-RE)激光熔覆合金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Si,Cr提高熔覆层的硬度与耐磨性,稀土元素提高熔覆层的综合性能,对Fe-Cr-Ni-B-Si-RE第列铁基合金进行正交试验,通过表面质量分析,能谱成分析,显微硬度试验与分析,扫描电镜组织分析,成分设计,工艺试验,组织与性能分析和评价,获得了比较理想的Fe-Cr-Ni-B-Si-RE系列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合金粉末的配方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TC4(Ti-6Al-4V)钛合金单道激光熔覆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在TC4钛合金表面熔覆Ni60A粉末。采用IPG光纤激光器和同轴送粉系统进行激光熔覆实验,找出激光功率、送粉电压和扫描速度对熔覆层外观几何尺寸的影响规律以及对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质量的影响,通过相互分析对比,找到一组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当激光功率500W、送粉电压12V、扫描速度2mm/s时,得到的单道熔覆层外观形貌平整,表面硬度和显微硬度最高,并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与传统激光熔覆有所不同,可大幅提高熔覆效率,制备无缺陷的均匀薄涂层.为研究超高速激光熔覆主要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分别以不同激光功率、熔覆速度、熔覆道间距在9Cr2Mo钢基体表面制备M2高速钢涂层,对熔覆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熔覆层以细小等轴晶为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LWS-500型激光焊接机对45号钢进行激光熔覆处理,熔覆材料选用Ni/TiC合金粉末,通过观察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测量显微硬度.分析了Ni/TiC的配比对熔覆层金相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i60+ 20%TiC合金粉末进行激光熔覆,得到的熔覆层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Q235D激光熔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Q235D钢表面激光熔覆Fe基合金粉末,通过对熔覆层外观形貌、表面硬度、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双层熔覆时的最优工艺参数,当两层工艺参数相同且均为:激光功率600W、扫描速度2mm/s、搭接率24.2%、送粉电压10V时,所得熔覆层的表面较为平整均匀,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发现,基体与熔覆层的冶金结合性较好,无裂纹,并且基本无气孔出现,熔覆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高于基体且从熔覆层→过渡区→基体呈梯度降低。在两熔覆层交界处,显微硬度从界面处往第一熔覆层方向先减小后增加直到最高值,从界面处往第二熔覆层方向显微硬度呈阶梯状上升逐渐增加到熔覆层硬度的最高值,尽管两熔覆层交界处显微硬度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大大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对熔覆层性能基本无影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合金表面进行了Ti Al的激光熔覆试验研究,利用SEM分析手段对Ti Al熔覆层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熔覆层强化相的形成机制,显微组织分析表明,Ti-6Al-4V合金表面Ti Al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沿层深方向可分为熔覆区、结合区和热影响区3个区域,在3个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对基体和熔覆层进行的硬度测试表明,由基体向熔覆层的硬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在结合区和最外层区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30CrMnSi焊缝热影响区激光表面重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CrMnSi是中淬透性调质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在焊接场合下,其焊缝热影响区的耐腐蚀性、硬度等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零件的整体力学性能。用YAG激光器对焊缝热影响区进行激光重熔处理并优化工艺参数,从而改善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本文对表面改性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扫描速度与电流是影响重熔区组织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Q235D钢表面进行多层激光熔覆Fe基合金粉末,实验结果显示基体与熔覆层之间以及熔覆层与熔覆层之间的冶金结合性较好,没有出现裂纹,并且基本无气孔,熔覆层的显微组织、表面硬度和显微硬度均显著优于基体。实验发现,多层熔覆时在不连续加工情况下,随着制备熔覆层数目的增多,在加工新的熔覆层时,之前已经制备完成的各熔覆层的硬度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距离基体越近的熔覆层其硬度降低越多,第一熔覆层显微硬度最低,往上层方向显微硬度逐渐增加,最后一层硬度最高,并且制备的层数越多这种硬度降低程度也会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激光熔覆裂纹研究的现状,系统地描述了激光熔覆裂纹的形成原因及应力分布状态,归纳了目前改善工艺(熔覆工艺参数、预热处理和熔覆后续处理)、设计合金覆层成分(控制B和Si含量、调整或添加合金粉末中的合金元素)和从基体入手来防止裂纹的方法,对解决裂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送粉喷嘴作为送粉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激光熔覆的效果。随着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送粉喷嘴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了多种新型送粉喷嘴,有效的提高了熔覆效果和粉末的利用率。简要的概括了国内外对于同轴送粉喷嘴的研究进展以及送粉原理,分析了现有同轴送粉喷嘴现状,指出了现有送粉喷嘴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送粉喷嘴的设计是加速送粉激光熔覆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并对同轴送粉喷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激光熔覆温度场的计算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计算模型,找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正确模型的提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将激光熔覆表面强化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相结合,具有成形零件复杂、结构优化、组织性能优良、加工材料范围广泛、柔性化程度高、能实现梯度功能和无模近终成形等独特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零件的直接制造和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从几种典型激光熔覆成形系统、成形零件组织性能研究、温度场数值模拟、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和成形过程残余应力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对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在硬件系统、工艺研究和熔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成形精度和裂纹仍然是该技术领域非常棘手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光外送粉宽带熔覆中金属粉末受热不均匀、光粉同轴耦合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喷头。送粉装置位于激光熔覆喷头内部,四周被激光束包裹。为了实现在宽带激光束内部均匀地对熔池送粉,保证粉末受热均匀,粉末速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熔池,设计了一种分粉流道;应用FLUENT软件对粉束发散情况进行了数值分析,确定了出口粉管的间距尺寸;应用FLUENT软件对粉管内部流场进行分析,确定了装置内部分粉管路的尺寸,减少了出口处的紊流,达到了较佳的送粉效果。最后利用所研制的送粉装置进行了送粉实验,验证了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齿面激光熔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齿轮齿面激光熔覆粉末合金的工艺、显微硬度分布、熔覆层及过渡层等的金相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合金粉末及激光熔覆工艺能够获得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的熔覆层,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基体,且在熔覆的同时轮齿反面得到了淬硬。经齿轮试验机对比试验,齿轮齿面经激光熔覆后承受接触应力性能明显高于调质齿轮,可与高频表面淬火、渗氮处理的齿轮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在PCrNi3Mo钢上熔覆纯Cr粉末,采用多道搭接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激光熔覆,利用预热技术有效地消除熔覆层的裂纹。试验结果表明,获得了激光熔覆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熔覆层均匀连续,无宏观气孔和裂纹,激光熔覆层与基体发生了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紧密,细化了晶粒和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