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长江上荆江河段近50 a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并参考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获得如下认识: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水利枢纽蓄水运用后,上荆江普遍发生冲刷,河床深槽以冲刷为主,洲滩有冲有淤.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上荆江河道各河段将在较长时期内有不同程度的冲刷调整,可能会引起河岸发生崩坍,对岸线和已建护岸工程的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典型河段冲淤变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FLUVIAL-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 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最大冲刷量7.1~11.2亿t,出现在水库运用55a左右;监利、调关、石首3站枯水流量5 000 m3/s时水位下降3.13~4.71 m,洪水流量30 000 m3/s时水位下降0.42~2.77 m。  相似文献   

3.
河道的冲淤量及其分布是相关工程规划设计和防洪决策的基本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冲淤计算一般是采用断面地形法。随着GIS技术的发展,三维表面的建模和表面分析已逐渐成熟,为推广网格地形法计算河槽冲淤量创造了条件。该文通过对比断面地形法、网格地形法两种方法计算的河道冲淤量,分析其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法,评估其方法的适宜性和可靠性,得出GIS支持下的网格地形法计算河道冲淤可视化强,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依据黄河下游业不来沙和断面冲淤实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2000年5月下游河道冲淤特性以及加密试验断面的对计算冲淤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枯水少沙,洪流量不大,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主槽淤积加剧;汛期淤积集中于孙口上河段,非汛期冲刷主要在夹河滩口以上河段;测验断面加密后提高了计算冲淤量的精度,河段冲淤定性上也趋于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郁玉锁 《治淮》2011,(5):28-29
一、引言目前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河道冲淤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河道水下实测地形切割断面,按几何法(简称地形断面法)直接计算河道泥沙的冲淤体积,即由某一水位高程下的上、下断面过水面积计算断面间相应水位下的河道槽蓄量,对各计算断面间的河道槽蓄量累加,并由此计算全河段相应水位下的河道槽蓄量;  相似文献   

6.
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河道冲淤计算的3种常用方法:沙量平衡法、同水位断面比较法、同流量水位比较法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针对不同情况,判断各种方法优劣及其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道冲淤的贡献值。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会使干流河道增淤,1957-2010年,三口分流分沙引起的年均增淤量为0.88亿t,且随分流比的减小呈减小趋势;增淤量的减小促进了荆江河段的冲刷,1957-2010年间,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的累计冲刷贡献量为0.95亿t,贡献率为5.23%,且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冲刷的促进作用沿时程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冲淤河道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问题,笔者在分析受冲淤影响较大的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组合因子与水力因素建立相应关系进行单值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经分析论证后,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并能保证一定的精度。笔者把此方法叫组合因子法。一、组合因子的选定在选定组合因子时,主要考虑如下几点:(1)所选因子应能较灵敏地反映测验河段冲淤变化的情况;(2)根据简化测验的需要,所选因子在平时观测工作中较易取得;(3)尽量避免选用影响因素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1991,(5):57-60
  相似文献   

10.
断面地形法在长江中游河段冲淤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与历次长江槽蓄量成果比较,研究河段河床的冲淤变化规律,运用计算机技术采用河道断面地形法对长江中游河段城陵矶至九江段进行了冲淤计算。介绍了数据采集方法、编程技巧、计算方法,以及与GIS计算槽蓄量成果比较情况。指出了河道断面地形法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陵矶至螺山河段槽蓄量及冲淤变化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利用GIS建立河道地形三维表面,计算分析河段槽蓄量以及冲淤变化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河道形态显示直观、冲淤部位空间分析能力突出等优点.以长江干流城陵矶至螺山河段为例,选用6个测次的河道地形图,计算分析了近30 a来该河段的槽蓄量变化和冲淤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城陵矶至螺山河段20世纪70年代河道淤积较为严重,1981~1998年冲淤变化不大,1998~2001年平滩河槽有所淤积,近期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在河道形态的显示、冲淤部位的空间分析方面的突出能力,若进一步和河流水沙数学模型以及其他相关分析相结合,基于GIS的河道冲淤变化分析更能有利于发现河道泥沙淤积的规律,为洪灾成因和防洪减灾对策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下游河床冲刷对护岸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金友 《人民长江》2002,33(8):23-25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沙条件的改变,长江中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的调整变化,这种演变趋势对沿江地区防洪、航运、取水、岸线利用等均将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各河段冲刷达到最大时的平均剖刷深度约为0.5-5.3m,其中以下荆江河段的平均冲刷深度为最大,约为5.3m,上荆江河段次之,约为3.5m。简述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规律和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可能对护岸工程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成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  相似文献   

14.
林秉南 《水利学报》2006,37(12):1523-1524
天然河流一般为不恒定流。对天然河流的悬移质冲淤数模应以不恒定流运动方程为依据才能模拟水沙运动变化讯息传递的不同步,从而选取配套的变数进行计算。这一点对于狭长而深的水流尤为重要。下文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闹得海水库1942年建成以来,历经大水,库容淤了又冲。1970年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来沙明显减少,尽管运用方式改为“冬蓄春放”,1995年后6、9月也蓄水,但是库容并未淤损太多,常年维持在1.3亿m3左右,为水库兴利供水创造条件。本文着重对1970年以后的水沙特性和库区淤积规律进行分析,找出水库不淤,维持冲淤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大洪水来沙减少,水库冲淤幅度减小,平衡周期缩短,在库区发生淤积需要恢复库容时,其所需的冲沙期就短。因此,当前只要坚持“峰前泄空水库,敞泄排沙”,其他时间是可以适当拦蓄兴利的。  相似文献   

16.
受河岸组成、人工护岸工程的控制,上荆江河道平面外形基本稳定,但分汉性微弯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影响航道条件.本文基于不同河段的河床平面形态、水沙输移特性、河床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识到水沙输移特性既与河床平面形态密切相关,又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响应模式;基于此观点,对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上荆江分汉性微弯河段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预测分析了三峡正常蓄水后的河床演变趋势,可供航道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娜  易定荣  代文良 《人民长江》2006,37(12):65-66
三峡水库在围堰发电期,回水末端位于李渡镇附近.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特性及河道冲淤变化情况,以便对今后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开展了大坝至李渡镇河段干支流的水沙特性变化分析及冲淤计算.初步分析表明库区蓄水以来产生了累积性淤积,并且泥沙淤积从下至上沿程减小,但淤积量不大.  相似文献   

18.
阎红梅  周红雨 《人民长江》2008,39(12):22-24
灌河是苏北滨海平原区的优良天然航道.20世纪60~80年代在灌河上游建了武障河闸、北六塘河闸、龙沟河闸与义泽河闸,通过开闸放水冲淤,维持航道水深.根据实测断面资料,水力计算所需的参数,以及所确定的数字公式,对开闸放水冲淤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实际测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成果,确定了河闸冲淤调度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段光磊  彭严波  王强 《人民长江》2007,38(2):100-102
由于受河床边界、水沙条件变化、江湖关系调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10a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尽管荆江河段河势总体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调整,河道演变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重点河段主支汊易位、水流顶冲点上提或下移、洲滩及河道冲淤等,对护岸工程、堤防及下游河势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探讨荆江河道演变规律,并针对河道演变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为长江荆江河段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