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红外电子部件是某红外跟踪系统的关键部件。为了提高该部件的测试精度和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PXI的红外电子部件自动测试系统。该自动测试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硬件平台基于PXI工控机系统,软件系统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通过设计外围接口电路、优化软件流程,最终满足了该红外电子部件自动测试的需求。实践表明,该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和效率都优于传统手动测试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10 kV绝缘电阻测试仪无法有效检测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高阻值高残压类型故障。为此,基于K7G20触控一体机设计一种高压电缆绝缘测试仪,其具备高压电缆主绝缘电阻测试、护层耐压和护层保护器试验功能。针对高压电缆高阻值高残压类型故障的特性,设计了20 kV电压输出模块,采用比值测量法改进测量电路,提高试验电压和泄漏电流的测量精度。采用K7G20触控一体机作为总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的实施主体,实现远程智能测试。通过对上海某220 kV电缆线路的现场测试,证明该仪器能有效检测出高阻值高残压的电缆绝缘故障,同时具备护层耐压和护层保护器试验功能,可有效提高高压电缆快速故障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电力设备的绝缘特性检测效率,首次引入电力设备绝缘电阻三相换相测量技术并在电缆绝缘测试中得以应用。本文依次对电缆绝缘特性和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机理进行分析,利用PSCAD软件对电缆绝缘电阻进行仿真计算,并使用研制的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对标准电阻和二次电缆进行试验测试,最终验证了电力设备绝缘电阻的三相换相测量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能有效解决电缆绝缘特性测试耗时、耗力和人工换线、接线错误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仪器的飞机配电性能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飞机配电性能的检测在现代飞机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利于功能扩展,本文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及计算机测控技术,以工控机和PXI高精度数据采集卡为核心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检测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测试实例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保证高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测试.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增强了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电缆通断的自动测试,在分析了用户需求和测试特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基于PC104总线技术的、便携、实用的电缆通断测试仪;该仪器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PC104总线技术、硬件电路模块化设计技术,实现了电缆通断测试的自动化;文中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和硬件、软件实现方法、并最终输出试验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仪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较快的测试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通断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热双金属的温曲率、比弯曲、弹性模量、电阻系数4个特性参数的国家检测标准,设计了热双金属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软件及其实现方法.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热双金属性能检测的精度、效率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PXI总线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自动检测设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是飞航导弹的重要弹型。针对该类型导弹的自动化测试需求以及系统开放性、可扩展的要求,设计研制了一套基于PXI总线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运用PXI模块化思想搭建系统硬件平台,基于VISA函数库设计软件架构,最终实现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硬件模块化和软件通用性。实践表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了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自动测试的需要,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仪器的多相电机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多相电机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设计该系统时采用了符合PXI总线规定的硬件仪器模块,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了多相电机参数自动测试的各种算法,实现了多通道同时快速数据采集以及并行同步采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测量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升(降)压过程中的暂态电压、电流为信号源,构造与暂态电压、电流各次谐波相关的判别函数,计算出判别函数的极值分布和电缆绝缘总绝缘电阻的频率特性,实现了对电缆绝缘缺陷的诊断和交流耐压试验对电缆本身绝缘损伤程度的评估。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信息,提高了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效率,有助于电力电缆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天线调谐装置测试、故障诊断的自动化,利用基于GPIB、ⅤⅪ总线技术的程控仪器,采用集中互连技术,设计完成该装置的接口适配器,并与测试软件相结合构建成针对该装置的自动测试系统.此系统提高对天线调谐装置测试、故障诊断与定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是在地面上模拟飞行中施加在飞行器表面热载荷的一种方式,为了模拟 “高真空”和“高热流”环境,利用石英灯阵作为热源,基于热学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及测控系统方案。航天器电缆热量过高会造成电缆损坏,影响整星安全,利用热真空环境模拟系统设计并进行了真空环境下的信号电缆隔热材料包覆方案考核试验,对热防护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得出了满足温控要求的热防护方案。试验结果证明,镀铝薄膜隔热层的热防护效果较好,能够满足航天器对信号电缆的热防护需求。同时,该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系统也为热防护方案的试验验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通用性自动测试系统中矩阵开关体积大、性价比低、可靠性以及通用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继电器矩阵开关模块.该矩阵开关模块采用FPGA实现核心控制逻辑,采用Altera公司提供的基于SOPC Builder的IP核实现PXI总线接口逻辑,该设计不仅节省了电路板的面积,还省去了购买接口芯片的费用.利用NI公司的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软件编写驱动程序以及仪器软面板设计,该设计不仅集成度高、人机界面友好,还使得调试方便.该矩阵开关已得以实现,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通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基于PXI总线的通用性自动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武器测试控制领域,系统设计中仍然在广泛采用CAN总线、485总线等总线控制技术,而单机内部往往采用CPCI总线或PXI总线。基于CAN总线设计的控制系统往往集中在车上或一个测试房间中,无法通过网络扩展实现规模化控制或远程控制。 建立基于LXI总线的大带宽、大容量、自动化的网络化测试控制系统符合系统研制迫切的需求,也是武器实战化设计的必备技术。通过设计网络化测试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测试、远程监控、远程数据记录与分析,可以实现多系统规模化测试与控制,而且不必亲临现场,极大节省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测试总线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试总线技术是支撑自动化测试系统发展的核心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测试总线GPIB诞生以来,已陆续产生了VXI、PXI和LXI等多种测试总线标准。本文通过对测试总线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分析了新一代测试总线LXI的特点及应用,并展望了测试总线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两型出口雷达“D”级维护保障系统,详细描述了该两型雷达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由5种测试台、辅助设备、电站和维修备件组成,测试台包括混合电路测试台、DSP电路测试台、RF/IF电路测试台、T/R组件测试台及电源测试台.该系统基于GPIB总线、PXI总线及网络化结构,参照IVI技术规范,开发仪器通用驱动库,各测试台共用同一个软件平台,测试程序与测试数据分离,实现了测试数据、执行逻辑、执行界面、开发界面的模块化.该系统可进行2种型号雷达各分系统电路板(共计129个品种)的故障检测和故障隔离.雷达测试系统联试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缺陷 ,在绝缘挤出之后与温水交联之间采用热压模方法修补 ,可达到预期效果 ,即绝缘电性能及热老化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一种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全自动检定系统,通过GPIB总线接口将所有仪器连成一体,使用LabVIEW和VC 开发系统的软件,通过PC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对CMS50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全自动检定。  相似文献   

18.
A radial-flow type, internally oil-cooled, oil filled, paper-insulated cable has been developed. The oil flows radially through the paper insulation, decreasing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insulation. The decreased thermal 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oil flow in the central oil duct and the outer oil duct under an aluminum sheath increase the current capacity.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i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of initial electrical tests and a long-term field test, confirm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able and accessori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