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工科"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该课程教学始终贯穿"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探讨前沿教学拓展、工程案例设计、专题项目探究、综合能力考核等"四位一体"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师生交流融合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构建教学相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Z1)
科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将科教融合理念贯穿于翻译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合作式的科研项目研究,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因此,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是实现翻译课程科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核心课程改革入手,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在动态控制理论主导下提出工程面向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作用的主导性、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全程参与的系统性5个环节循环递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运行模式。从全方位教学资源建设着眼,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需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基于平台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资源,营造工程项目管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环境。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基于工程建设过程主线,面向工程实际,围绕完整案例构建CDIO理念下层次递阶、系统关联的核心专业课程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以岗位能力为牵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架构以核心课程改革为驱动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职业规划引导、专业建设支撑、校企合作对接,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础工程课程是大土木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虑到以前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引进CDIO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增加线上教学案例与视频资料,线下答疑等办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和发展前言,开展团队式的实践教学,并撰写报告和论文,从而实现了CDIO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实践课程特点,紧扣工程教育认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关的毕业要求,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模式综合实验改革目标与特色、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模式综合实验项目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教育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革新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国家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满足行业对工科人才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亟需在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下寻求创新并进行改造升级,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与推广冲击着土木工程专业这一传统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基于国家战略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滞后、本研隔断等教学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要求,不断总结与归纳教学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为教学目的,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融合VR等技术自主编写了多元立体化BIM技术系列教材,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注重科教融合,创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交互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改造奠定...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项目缺乏,实习实践训练不足是制约南昌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基于"立足教学、科教融合、面向工程"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理念,将工程实践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特点的多模块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设了多门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项目课程。实践表明,开放自主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索遥感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将遥感系列课程打造为"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小课程群,完成遥感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设计优化。通过分析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构建OBE产出导向的遥感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针对高校机械相关专业《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方案进行了论证。通过研究与实践,摸索一套出对于《网页制作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新工科教育需求,深化高等学校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改革,结合工科专业教学实际,在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开展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研究和探索基于课程平台的专业课程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根据实际教学实践的量化分析,在课程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和课程模式反馈等内容上开展辩证分析,构建了包含多种课程资源和在线课程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获得学生的认同,而且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突出新工科教育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更有效地培养拔尖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8)
为了更好实现SPOC教学模式中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研究生微班课程的教学质量,项目组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在分析当前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思路、项目制定、线上学习、课堂学习、课程考核及效果评价等内容的设计方法,综合分析了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实践表明,在SPOC教学模式中以项目实现作为课程学习的中心目标,能使学生在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目的性,且能够将SPOC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的优势和项目式学习注重知识应用的特点有机结合,从而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小迪  刘辉  景然 《重庆建筑》2021,20(12):29-30
该文以安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学》课程改革为要点,针对专业学生培养实际需求,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提出包含前期工作准备、确定目标选题、搜集目标案例、案例剪裁完善和收纳整理入库6个环节的《防灾减灾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以丰富教学资源,联系理论与实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结论可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范式,在此背景下开展一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程价值塑造的成效不足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不够是土木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中较为突出的两个难题。以课程思政引领课程育人,分别阐述了土力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路。以案例教学促进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了土力学典型工程教学案例的筛选原则、虚实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一流课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岩土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工程岩体等复杂“立体式”结构,传统“平面式”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佳,学生难以具体且形象地掌握边坡或地下等复杂工程的结构特征。针对这一难题,探索结合虚拟场景和3D打印技术的“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和平台建设,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在虚拟场景学习岩土工程的复杂结构,有效解决了学生现场考察面临的成本高、周期长、潜在风险高等不利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3D打印技术,将虚拟场景和数字模型实体化,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岩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工科建设要求背景下,也为学生课外创新性试验等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研相长和师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3)
本项目在"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及新工科项目"指导思想下,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出以完成工程项目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体系。以解决工程应用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工程应用项目的设置、实施及项目验收与评估。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新工科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黄莉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4):118-124
数字化经济时代,学生课余时通过互联网海量的学习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讨论进行线下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构成现阶段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建筑设计Ⅰ课程以一系列实验项目案例的设计、讨论和实践为教学主线,利用手机APP、课程微信学习组群和"雨课堂""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在线交互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在学习中实践思考并在实践中提问学习的主动学习模式,以培养适合当下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擅长提问思考、擅长数字化设计构思、了解工程实施步骤、熟悉工程运行过程,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对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支撑体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出新要求。以《泵与泵站》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方面入手,探讨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为达到培养目标,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坚持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6)
课外拓展实验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延伸,离开课堂通过多种科学教学方式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统筹,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初中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实现多方面实践教学,通过科学课程课外拓展实验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3)
文章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针对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提出三平台驱动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能源结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所设置的新工科专业。在此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高校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层次和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的改革,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