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天津地区办公建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供冷前期运行模拟,分析在不开启地源热泵机组,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与室内末端系统直接连接为建筑物提供冷量的运行方式(土壤直接供冷模式)下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土壤直接供冷模式下水泵流量为30.00 m3/h时(额定流量的34.00%)系统运行效果最好,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处于湍流流动区间时,流量越小系统运行能效比越高;2)供冷前期的空调供冷负荷为建筑设计负荷的1/6时,可采用土壤直接供冷模式为建筑供冷,供冷14 d土壤直接供冷比地源热泵机组供冷节约电量1 100.73 k W·h;3)初始土壤温度如果从13.00℃增大到22.00℃,空调系统平均COPa会从30.19降至13.38,但远大于供冷期开启地源热泵系统时的系统平均COPa值(平均为4.25);4)初始土壤温度比水泵流量对空调系统供冷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城市城区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来源及其污染特性,以上海城区为例,通过2014年在线连续监测黑碳气溶胶、PM2.5、主要污染气体的浓度及气象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获得相关参数以评估上海市城区BC污染特征、来源分布及对大气消光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碳质量浓度年均值达(3.11±2.40) μg/m3,有典型的双峰型日变化;黑碳质量浓度冬季高((3.82±3.32) μg/m3),夏季低((2.56±1.37) μg/m3),与PM2.5有较好的相关性,最高的BC与PM2.5比7.37%出现在功能秋季.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系数为(44.8±31.8)Mm-1,在消光作用中的比例为14.9%.低风速、低降雨量和低温都不利于黑碳气溶胶的扩散传输和沉降.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北部及西北部地区的传输对黑碳质量浓度影响较大,不同方向的各类气团轨迹对应的黑碳质量浓度有季节性差异,表明黑碳气溶胶污染为局地排放源和外来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稳定运行的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A/O/A-SBR)中筛选分离得到3株高效除磷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物种分析,确定3株细菌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NCBI保存登录号分别为OL519151、OL519152、OL519153。以pH值、温度及碳源种类作为影响因子,分析细菌生长特性和除磷率,同时分析无机磷和有机磷在细菌胞内、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佳环境条件下,Acinetobacter sp. PK01、Klebsiella sp. PK02和Enterobacter sp. PK03菌株的最高除磷率分别达到89.4%、85.43%和76.95%。其中,Acinetobacter对环境中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吸收胞外无机磷,并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该途径去除了基质中54.93%的磷;Klebsiella对环境中磷的去除主要依靠EPS合成和吸附作用,该途径去除了基质中47.18%的磷;Enterobacter主要依靠多聚磷酸盐和EPS的合成作用,去除了基质中48.32%的磷。  相似文献   

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是一种舒适、节能的新型空调系统。为了对比地面、顶板、墙面3种辐射供冷末端位置的室内热舒适和能耗情况,以济南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辐射供冷加独立新风的复合空调系统,对比分析了3种辐射供冷方式的室内热舒适和房间能耗。结果表明:3种辐射供冷模型下,室内的相对湿度都在40%~60%舒适范围内;墙面和顶板辐射供冷的预测平均投票(Predicted Mean Vote, PMV)值在0.25~0.50之间,而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PPD)值小于10%,PMV-PPD指标达到了Ⅰ级,热舒适性较好;在设计日运行时间内,地面、顶板、墙面辐射供冷的总能耗分别为5.59、6.23、6.16 kW·h,地面辐射供冷的节能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沸石-塑料混合填料为载体构建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周期性进水(厌氧)-排水(好氧)富集培养聚糖菌(GAOs),结合沸石颗粒吸附作用实现厌氧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在进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508±19)mg/L和(40±3)mg/L、HRT为12 h(厌氧6 h、好氧6 h)的运行条件下,单级反应器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9.2%、57.5%、57.5%。双级反应器条件下,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84.9%、70.8%。缩短50% HRT(厌氧/缺氧3 h+好氧3 h)后,双级反应器总氮去除率提升到81.7%。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聚糖菌Candidatus Competibacter的相对丰度在塑料填料表面上升了30.43倍(0.46%→14%),而在沸石颗粒表面上升了14.35倍(0.46%→6.60%),表明塑料填料表面更有利于聚糖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估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保障设计及运行管理效果,采用IWL-6型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集器对重庆市某综合医院3个内科空调病房进行现场采样,通过培养计数与镜检分析,获得了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发现各科室均有一定的浮游细菌污染,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浓度与温度、人员密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科室类型无显著相关;夏季病房浮游细菌浓度高于冬季,儿科病房最高,浓度为2 865 cfu·m-3。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与季节相关,冬季主要分布在Ⅰ级~Ⅲ级,夏季主要在Ⅲ级~Ⅴ级。冬、夏季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大于夏季,但均小于4.7 μm。  相似文献   

7.
实现磷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氯化铁、硫酸铁、氯化钙对水稻秸秆生物炭(RSB)进行改性,得到3种改性稻秆生物炭(PRSB-Fe、PRSB-FS和PRSB-Ca),采用SEM、XPS、FTIR和BET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批量实验探究其对模拟废水和化粪池粪污分离液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过程(R2>0.99),吸附机制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均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20 ℃),表明多层吸附可能起主导作用。共存的Cl-基本不会影响3种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果;对于初始磷浓度为(12.94±1.51) mg/g、pH值为7.4±0.2的化粪池粪污分离液,PRSB-Fe-5、PRSB-FS-5和PRSB-Ca-5对磷的吸附量分别是10.77、23.35、0.85 mg/g,其中PRSB-FS-5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97.31%,剩余磷浓度仅有0.37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煤热解气和生物质气耦合煤粉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不同组分的掺烧气体条件下锅炉NOx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煤燃烧相比,掺烧煤热解气和生物质气均可降低锅炉NOx排放量。烟道出口处,原煤燃烧工况下NOx浓度值为244.2 mg/m3,比掺烧煤热解气时的NOx浓度值高出44.7 mg/m3,比掺烧生物质气时的NOx浓度值高出28.1 mg/m3。燃气组分中CHi基元成分越高,NOx排放值越低。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pH 1.0,温度40℃,避光条件下,通过高碘酸钠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氧化,制得双醛细菌纤维素(DHBC)。然后在温度50℃,pH 6.0,DHBC与不同用量的明胶溶液进行作用制得双醛细菌纤维素/明胶(DB-G)3种复合材料(DB-G5,DB-G10,DB-G15)。通过FTIR谱图分析,DB-G中的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40 cm-1)消失了,相应地在1 600~1 680 cm-1和1 500~1 550 cm-1出现了典型的酰胺Ⅰ的v(CO)和酰胺Ⅱ v(N-H)的红外吸收峰,随着明胶比例增加,吸收峰变宽并发生部分紫移。根据模拟体液(SBF)降解测试结果,DHBC及DB-G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降解性,降解周期为60~90 d。利用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及SEM的测试分析,DB-G5、DB-G10、DB-G15的孔径变化呈现出了不断减小的趋势。通过TG/DTG的热解温度测试结果,与BC相比,DHBC热解温度迅速降低,最大失重温度(Tmax)下降80.1℃。然而与明胶发生交联后,热分解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DB-G的Tmax均大于340℃,但DB-G10和DB-G15的Tmax却不足2℃。抗张强度测试表现出类似的情形,与DB-G10相比,DB-G15没有随着明胶用量的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认为,m(DHBC):m(明胶)以1:10最为合适,即DB-G10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住宅建筑中人员适应性调节及热舒适需求动态变化对其全年建筑供暖、供冷能耗影响,首先通过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重庆住宅全年热环境调研数据(样本量2 151份),揭示了居民全年舒适温度随室外温度呈S型变化特性,进而得到了基于人员适应性和动态热舒适的住宅全年供暖、供冷起止时间和动态温度设计参数。结合EnergyPlus建立了典型样本建筑模型(三人户,建筑面积105 m2),分析了在执行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基于人员热适应和温度动态调节下的住宅全年供暖、供冷节能潜力。模拟结果表明:住宅全年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热环境处于舒适区间(18~26℃)的比例仅占32.2%,采用传统供暖、供冷设定温度(18~26℃)下住宅全年舒适小时比例增加至62.87%,而基于人员适应性的供暖、供冷温度动态调节下舒适比例进一步增加5.45%;采用传统温度设计下住宅全年供暖、供冷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8.93、17.18 kWh/m2,相比采用温度动态调节下全年单位面积供暖、供冷能耗显著降低,分别为7.78、12.96 kWh/m...  相似文献   

11.
冷却塔供冷又称“免费供冷”,是一种在过渡季节和冬季当室外气候条件允许时,使用冷却塔为建筑物供冷的系统形式,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但是这种系统形式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局限性,对于对室内空气质量有一定工艺性要求的建筑物,使用冷却塔供冷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这种局限性。文章中结合一家洁净工厂使用闭式风冷式冷却塔在冬季和过渡季节供冷的情况,详细说明了该技术的设计方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连铸机工艺水系统设置及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现代连铸机工艺水系统的设置和控制方式,同时指出了现代化连铸机设计的许多亮点,为其他生产厂的改造或者生产线的筹备提高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利用蒸发冷却系统进行空调的适用性分析方法,并对我国哈尔滨、乌鲁木齐、兰州三个城市应用蒸发冷却系统进行空调的适用时数及百分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16MnR热轧中板冷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理化检验试样冷却速度越快,试样产生热应力越大,冷弯试样开裂的倾向越大;理化检验冷弯试样经石棉保温冷却后的冷弯性能能够真实地反映堆垛成品中板的实际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钢连铸二冷水系统冷却效果不佳问题,对二冷水压缩空气控制系统、喷淋水控制系统和喷嘴特性等现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二冷水压缩空气压力控制不稳,不能实现喷淋水、气的自由调控,以及由于喷嘴流量调节方法不当使得铸坯宽度方向上温差大,其结果导致了铸坯边角裂纹。解进方法是调整压缩空气控制方式,在支路上安装调节阀、压力检测器及流量计,优化二冷水、气配比参数,最终实现二冷水系统冷却效果的精确控制。二冷水系统改进后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风冷却塔排布置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尼4×600MW机组火电项目中,两组平行机械通风冷却塔排间距设计参照国内相关规范要求取值过大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因素、塔排间距对塔排冷效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评估了环境风对不同的冷却塔排布置方式湿热空气回流和干扰的影响,对塔排布置方式进行了优化。得出结论:塔排长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回流不受塔排间距的影响,塔排间距可由51m降至21.6m,从而在保证冷效的前提下减少电厂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ANSYS软件对加装在电脑机箱表面的辅助散热风扇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了空机箱情况下表面辅助散热风扇对CPU散热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相同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由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情况验证了用该软件仿真散热性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对实际的完整电脑机箱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进行了软件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风扇位置的优化建议,证实了用软件仿真方法进行电脑机箱散热性能优化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空调房间和建筑设计冷负荷的节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在空调房间末端冷量可调的空调系统,对制冷容量选择具有很大影响的室内冷负荷应当以空调建筑中所有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量大值为依据,并以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为例,就空调房间设计冷负荷和建筑设计冷负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采用油冷后,燃烧室壁温的升高使NOx排放增多,采用喷水内冷的办法能有效地抑制NOx的生成。采用向冷却油中加入适量的GDS-2型添加剂的方法,可使其凝固点从-12℃降至-42℃。从而使油冷技术能在寒冷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The South African gold mining sector remain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country's economy. Facing several challenges that hinder the realisation of South Africa's full mineral potential, the sector's sustain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implementing operational improvement measures.Mobile cooling units(MCUs) were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focus area for operational improvement.MCUs are used as tertiary or in-stope cooling in hot underground working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characterise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MCUs based on three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s), namely, the wet-bulb temperature ratio(WTR), efficiency and position. Optimisation strategies were then elect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se KP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in a South African gold mine attained a reduction in pumped water volumes, reduced operating costs through electricity cost savings and improvements in underground ventilation air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