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王贵禄  蔡平  陈燕菲 《山西建筑》2023,(8):190-193+198
课程是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基本路径。基于新工科内涵特征,从绿色建筑引入课程体系、区域工程案例辅助课程教学、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实践实施三方面诠释了土木工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提出了现阶段土木工程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痛点问题,为高等建筑教育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的提出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赋予了新内涵。基于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土木工程行业装配式建筑大发展的新形势,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提出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四项原则——教学性、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并以太原理工大学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为例,详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思路。范例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时代特征强烈、地域特色明显、思政理念深入、适用情形广泛,实践表明课堂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科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下传统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为例,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验中心与传统工程实验中心的差异,提出了建设大型多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意见。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设置创新型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单独设置、提升实验教师教学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更多"新工科"人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7,(12):269-270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方向,结合教学实践,对现阶段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改革建议,探索一种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内容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新经济新产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亟需转型,应提高学生大工程观意识,注重系统概念与细节知识相结合,高校金课建设当属第一生产力.文章以西华大学工程造价专业计量与计价类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为背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未来计划、课...  相似文献   

6.
李维维 《山西建筑》2012,38(6):281-282
对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从而更好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型、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核心,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类专业进行系统改革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新工科教学理念的人才培养定位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凝练、课程体系的建立、知识模块的分解、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计划的编订、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达成度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华中建筑》2021,39(10)
全球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作为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在分析新工科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立足于我国建筑职业教育现状,从培养目标、课题体系、教学模式、实践体系四方面建构以新技术为引领、整合技术和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侯红 《四川建材》2022,(3):250-251
"新工科"要求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除人才培养方案需体现这一要求外,课程设置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对其核心课程(工程经济课)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导入思政元素、实施过程性考试改革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从互动式体验、实践化感知及信息化应用方面开展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和校企联动,以学生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达到了互动式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工地、回归工程,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基于VR和BIM技术的场景沉浸式教学,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改革,提高了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和理论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实习实践训练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点面结合、模块组合、螺旋递进、新技术强化、全方位渗透"的多层次平面螺旋实践训练教学体系框架,开发了土木工程校企协同实践信息平台APP,推行了本科生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等各种措施,为我校"新土木"实训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国内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相对落后,普遍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体系相对落后、工程教育平台薄弱等问题。基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并结合相关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并从树立工程教育大理念、重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构建"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具体举措,以期为推进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服务于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根据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更新、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考核方式改革、实践教学建设和网络教学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文章从教学内容的整合、网络平台的建设、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的思路。实践表明: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可以压缩教学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核心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聚焦新工科内涵和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创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探索、能力建设、价值引领"设计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多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推行教师引导和陪伴式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学环节顺序的调整与教学组织的融合创新,运用兴趣实验导入、案例解析、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辅助新型信息技术,强化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构建全周期系统性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教育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革新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国家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满足行业对工科人才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亟需在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下寻求创新并进行改造升级,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与推广冲击着土木工程专业这一传统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基于国家战略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滞后、本研隔断等教学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要求,不断总结与归纳教学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为教学目的,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融合VR等技术自主编写了多元立体化BIM技术系列教材,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注重科教融合,创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交互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改造奠定...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为中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指明了道路,更进一步为培养专业实践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授课形式单一、结合新技术少和涉及实践知识少等问题。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要求,横向对比国内及新加坡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期为国内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