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成为大部分大中城市大气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汇总了台架实验、车载实验、隧道实验、路边实验等常用的机动车尾气采集方法,对机动车来源PAHs及其衍生物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气粒分配规律、成分谱研究以及机动车车型、工况和行驶里程的影响等)进行了总结,为不同研究需求下实验方法的选取以及机动车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此外,为缓解能源问题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中国计划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由于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同,乙醇汽油对机动车排放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分析了乙醇汽油实施对机动车尾气PAHs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特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为机动车污染防控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炼焦过程中排放的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AHs的排放规律以及温度、热解产物和PAHs的特性、挥发分对多环芳烃产生排放的影响。通过对3种单煤和配合煤进行实验室炼焦、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测定了炼焦过程中各阶段产生排放的16种PAHs浓度。结果发现:在结焦初期1~5 h内PAHs产生排放量最多,并且在整个炼焦过程中产生排放量逐渐减少。PAHs化学性质不稳定使得炼焦初期PAHs的产生排放量较大,且低环PAHs产生排放较多。在挥发分小于26%时,PAHs产生排放量随着挥发分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面积伴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污染程度亦随之增强,研究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已刻不容缓.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和化学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则是其中最为高效、最具市场潜力的修复技术.详细介绍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并展望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多环芳烃(PAHs)是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问题中逐渐受到关注的一类污染物,不仅其自身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还可作为低挥发性物质促进二次颗粒物的生长.世界多国开始不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废气中PAHs的排放进行控制,PHAs已成为大气环境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吸附法是最具潜力且已被工业应用认可的一类PAHs控制净化关键技术,吸附剂对PAHs的吸、脱附性能是其中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基于传统碳类吸附剂,还是新型的介孔吸附剂,都针对此类特殊低挥发性气体的吸附相平衡、动力学以及脱附特性做了相关研究,探悉了获取PAHs吸脱附最优平衡的关键因素以及最适吸附剂.本文针对这些结果及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介孔吸附剂较传统吸附剂在PAHs吸脱附特性上呈现的优势,旨在为PAHs及其他低挥发性气体吸附净化的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6月25日,四川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储氧材料和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经过专家们的严格审查、评议,确定该成果已达到国外同等产品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为研究区域,采集59个代表性表层农业土壤样品,分析了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13种PAHs检出率均在90%以上,其中Fle,Phe,Chr和Bbf的检出率为100%,Ant的检出率最低(13.56%).∑PAHs介于29~2184μg/kg之间,远超出土壤内源性PAHs含量,分别有44.07%,8.47%和3.39%的土壤样品达到了PAHs的轻、中、重度污染水平.主成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市农业土壤PAHs主要有燃烧源、石油源和煤燃烧源3个主要来源.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东莞市农业土壤PAHs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还对可能影响PAHs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均会对PAHs环境行为产生影响.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东莞市农业土壤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PAHs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别很大,总体上该市西北部土壤PAHs含量较高,PAHs异常的富集中心在东莞市望牛墩镇附近,该区域可能存在一些有毒废物焚烧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方法]通过富集,在厌氧条件下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多环芳烃的高效厌氧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结果]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降解菌W2和Y3,经综合表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2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 sp.),菌株Y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结论]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焚烧稻草的产物稻草灰和焚烧稻草所产生的气体溶于蒸馏水(制得溶解液来模拟酸雨)中多环芳烃(PAHs)及其他有害物进行检验,并对PAHs含量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间接评价了焚烧稻草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冶金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钢铁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废钢回收的电弧炉冶炼过程。本文对冶金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产生行为、产生机理以及分析方法 ,如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各种离子化方式的飞行时间质谱法等 ,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2烟气排放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2烟气排放开展了全面的数据调研,分别计算了各工序实际SO2烟气有组织排放系数及理论排放系数,采用权重值计算得到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2烟气综合排放系数,并对该系数与现有可参考的全国污染源排放系数的偏差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扬林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机动车的排气中含大量的有害物质。随着我国汽车用量的迅速增加,排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已形成了较大危害。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料层高度下烧结过程中尾气成分(O2、CO2、SO2和N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历程的推进,尾气中O2含量降低而CO2含量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固体燃料燃烧量逐渐增多;尾气中SO2、NO的含量亦呈升高趋势,但幅度很小,这主要是因为烧结料层对SO2有吸收作用,而燃烧带的CO气体则可以还原使部分NO分解;在临近烧结终点时,因料层对SO2的吸收作用消失而使析出作用强化,导致尾气中SO2含量急剧升高.另外,随着料层高度的增加,因固体燃料配比相应减小,尾气中CO2、SO2和NO的含量降低,而O2含量增加.因此,控制高温区宽度的厚料层烧结技术是我国开展减少烧结尾气中气体污染物(CO2、SO2和NO)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钢节能减排的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自2005年以来,在不锈钢系统改造中,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节能环保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实施从矿山到轧钢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实现了主体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万t钢的能力,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t。通过对钢铁工业整体总的节能方向分析,结合太钢近几年节能现状,从能源管理方面、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方面,围绕各种余热余能利用、高炉渣、钢渣的综合利用和对钢厂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案,实施了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至2010年间,吨钢综合能耗由703kg/t下降到559kg/t,降幅达20.5%,吨钢新水消耗由7.18t/t下降到1.91t/t,降幅为73.3%;最后提出了太钢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宝钢集团梅钢2#酸再生站的喷雾焙烧法工艺流程设计,该系统采用了文丘里除尘器、新型化学碱洗尾气净化洗涤塔等新设备。投产后,运行稳定,自动化操作及控制程度较高,整个系统运行能耗低。 相似文献
16.
17.
Ag、B、Sn 3种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调查分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然而B元素难挥发,Ag、Sn易挥发的特点决定了只能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在测定过程中,蒸发行为、钨片和排风风量等前处理方面因素对于其准确测定具有重要作用。以焦硫酸钾(K2S2O7)、氟化钠(NaF)、三氧化二铝(Al2O3)、二氧化锗(GeO2)和炭粉(C)为缓冲剂,锗(Ge)为内标,采用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使用CCD-1平面光栅电弧发射光谱仪对影响地球化学样品中Ag、B、Sn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易挥发元素Ag、Sn在14 s时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难挥发元素B在16 s时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摄谱最佳时间为30 s,钨片经过打磨和间隙的调整后,计算GBW07375、GBW07401和GBW07312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值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偏差(ΔlgC)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0.02和2.30%~5.34%,满足正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排风开至3/4风量时,计算GBW07375、GBW07401和GBW07312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值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偏差(ΔlgC)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0.02和1.04%~8.32%。实验方法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Ag、B和S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Ag、B、Sn 3种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调查分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然而B元素难挥发,Ag、Sn易挥发的特点决定了只能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在测定过程中,蒸发行为、钨片和排风风量等前处理方面因素对于其准确测定具有重要作用。以焦硫酸钾(K2S2O7)、氟化钠(NaF)、三氧化二铝(Al2O3)、二氧化锗(GeO2)和炭粉(C)为缓冲剂,锗(Ge)为内标,采用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使用CCD-1平面光栅电弧发射光谱仪对影响地球化学样品中Ag、B、Sn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易挥发元素Ag、Sn在14 s时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难挥发元素B在16 s时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摄谱最佳时间为30 s,钨片经过打磨和间隙的调整后,计算GBW07375、GBW07401和GBW07312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值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偏差(ΔlgC)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0.02和2.30%~5.34%,满足正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排风开至3/4风量时,计算GBW07375、GBW07401和GBW07312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值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偏差(ΔlgC)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0.02和1.04%~8.32%。实验方法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Ag、B和S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