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绿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探讨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蛋白质质量分数诸因素对绿豆分离蛋白溶解性、吸水性与吸油性、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的溶液中,绿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最好(45.2);在c(NaCl)=0.6 mol/L的溶液中,绿豆分离蛋白表现出较好的起泡性(160%);当w(绿豆分离蛋白)=9%时,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最佳(分别为270%,77.8%~100%);当w(绿豆分离蛋白)=10%时,绿豆分离蛋白溶液的黏度可达7050 mPa·s.  相似文献   

2.
绿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绿豆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绿豆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9.0、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20 min、料水比1∶15;绿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较好,且具有一定保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但吸油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不同酸碱体系中绿豆分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构象和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绿豆分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酸性体系中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较低,随着pH的升高其功能特性随之升高;绿豆分离蛋白的α-螺旋结构在接近等电点时较低,随着pH的升高,α-螺旋结构升高,β-折叠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随pH的增大而降低;绿豆球蛋白在碱性体系中,β-折叠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β-转角结构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绿豆清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的α-螺旋结构含量、β-转角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较高,随着pH值的升高,β-转角结构逐渐向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变化;在不同酸碱体系中绿豆蛋白的空间构象不同,造成各条件下所暴露的基团不同,进而影响绿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这为绿豆蛋白加工利用过程中功能特性变化规律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豆蛋白营养及功能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国内16份绿豆主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绿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平均为24.1%。分别从中提取绿豆蛋白,对绿豆蛋白的氨基酸与蛋白质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绿豆蛋白中富含赖氨酸,含硫氨基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绿豆蛋白主要由5个亚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23.4、28.9、31.4、52.9及63.1 ku。对绿豆蛋白的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及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绿豆品种间蛋白功能特性差异显著,并分别筛选出对应功能特性较好的绿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糖基化处理对绿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影响,通过测定接枝度,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对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麦芽糖,采用葡萄糖与绿豆分离蛋白反应所得产物的接枝度较高,更易于反应;红外光谱显示有蛋白和糖的共价复合物生成,且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含量升高,其他两种二级结构组成降低;糖基化后的绿豆分离蛋白溶解度得到改善,且葡萄糖优于麦芽糖;糖基化后绿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得到提高,且麦芽糖效果更好;糖基化后绿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得到提高,且葡萄糖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绿豆是我国种植较广泛的食用豆类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蛋白质资源。下文仅就绿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作一简单介绍。 一、绿豆分离白的提取 绿豆分离蛋白的提取,通常采用碱溶  相似文献   

7.
该文选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绿豆分离蛋白,主要研究pH、温度、酶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酶解反应影响,并对酶解液功能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实验表明:酶解后绿豆分离蛋白溶解度、乳化能力、发泡能力大大提高,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声处理对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对不同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底物蛋白浓度对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响应面实验,最终得到超声处理提高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提高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410 W、超声时间10.5 min、底物蛋白浓度11.5%。该处理条件下得到改性后的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为35.01 m2/g。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绿豆为材料,研究了其萌发过程中绿豆蛋白的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乳化稳定性、起泡稳定性)及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金属离子螯合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萌发时间的不断延长,绿豆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得以增强。其中,溶解性萌发24 h时达到最高,萌发96 h最低;萌发的绿豆蛋白持水性、持油性和乳化性相对于未萌发的分别提高了1.57倍、4.13倍和2.47倍;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较未萌发的分别提高了43.8%、46.6%和61.3%。此外,萌发过程中的绿豆蛋白抗氧化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萌发促进了绿豆蛋白的抗氧化性。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均在绿豆萌发36 h达到最大,较未萌发的分别提高了73.8%和31.0%;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萌发48 h达到最大,较未萌发的提高了81.7%。随着绿豆萌发时间的延长,绿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萌发中期(24~48 h)达到最大。因此,萌发提升了绿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性,扩大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绿豆为原料,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绿豆分离蛋白制备小分子多肽。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方法优化酶解条件,考察酶解过程中绿豆分离蛋白预处理、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时间等对小肽得率的影响,测定水解产物的功能特性,并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考察酶解得到的小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绿豆分离蛋白预处理条件为95℃处理20rain,酶解最佳条件为:65℃、pH8.5、底物浓度9%、加酶量6000U/g、酶解240min,水解度可达35.86%。经液质联用(HPLC-MS)分析证明水解产物的分子量集中在1000u以下,绿豆分离蛋白各功能特性得到很好地改善,表明该酶对绿豆分离蛋白水解效果良好,完全能达到制备多肽的水解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绿豆为原料,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绿豆分离蛋白制备小分子多肽.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方法优化酶解条件.考察酶解过程中绿豆分离蛋白预处理、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时间等对小肽得率的影响.测定水解产物的功能特性,并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考察酶解得到的小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绿豆分离蛋白预处理条件为95℃处理20 min.酶解最佳条件为:65℃、pH8.5、底物浓度9%、加酶量6 000 U/g、酶解240 min,水解度可达35.86%.经液质联用(HPLC-MS)分析证明水解产物的分子量集中在1 000 u以下.绿豆分离蛋白各功能特性得到很好地改善,表明该酶对绿豆分离蛋白水解效果良好,完全能达到制备多肽的水解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绿豆分离蛋白(MBPI)的理化特性,利用葡聚糖(Dextran)接枝改性MBPI,并对改性后蛋白的溶解性、乳化特性、表面疏水性、亚基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BPI和Dextran接枝反应后生成了分子量较大的共价复合物,表面疏水性分析表明,相比于未处理蛋白,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含量降低,溶解性和乳化特性的研究表明,改性后的蛋白质溶解性和乳化特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超声物理改性对SPI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仪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研究了不同超声处理时间,不同功率处理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凝胶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及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以低温脱脂豆片为原料,生产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对影响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的各种因素进地了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大豆分离蛋白用于肉制品种最终产品质量的评定和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冰淇淋专用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用Alcalase碱性蛋白内切酶改性,使大豆分离蛋白轻度改性,研究其乳化特性和起泡性这两个功能特性,得出了预处理及酶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菜豆属类分离蛋白(芸豆、红豆、绿豆)成膜性与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性的比较.结果表明,菜豆属类的三种分离蛋白质膜在机械性和透光率方面不如大豆分离蛋白质膜;而表面疏水性上却相反.另外,水分含量和水分吸附特性上表现出一致性,菜豆属类蛋白(芸豆和红豆)有较强的吸附水能力.在水蒸气透过率方面,菜豆属蛋白膜和大豆蛋白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现这与膜的厚度有相关性.但在总可容性物质量上,菜豆属蛋白膜和大豆蛋白膜之间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绿豆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粮食作物,已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绿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水解物氨基酸含量均衡。绿豆蛋白及多肽是绿豆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绿豆蛋白及多肽的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分析,并对绿豆蛋白及多肽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梨小豆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质,探究pH、温度、离子强度对梨小豆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梨小豆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在pH5的碱性条件、较低的温度和NaCl浓度环境下均能提高梨小豆蛋白的功能特性,且当加工条件分别处于pH为10,温度为40℃,NaCl浓度为0.4%时,梨小豆蛋白具有较佳的溶解特性、乳化特性和起泡特性;与其他谷类蛋白相比,梨小豆蛋白的溶解性(85.59%)高于芸豆蛋白和绿豆蛋白,乳化性(15.88 mL/g)高于其他谷类蛋白,乳化稳定性(76.24%)高于大豆蛋白和荞麦蛋白,起泡性(73.67%)高于绿豆蛋白和荞麦蛋白,起泡稳定性(83.48%)高于大豆蛋白,与芸豆蛋白接近;在胃液和肠液消化作用下,梨小豆蛋白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较消化之前分别提高了1.73倍和1.03倍。这说明梨小豆蛋白具有极佳的加工特性和消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牡荆素与绿豆蛋白作用形成的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荧光光谱和SDS-PAGE等方法研究加热温度对牡荆素-绿豆蛋白互作物(VT-MBP)大分子结构的影响,分析VT-MBP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热温度改变了互作物的分子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互作物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叠含量降低。荧光光谱分析发现VT与MBP的互作机制为静态猝灭,且通过非共价的疏水相互作用结合。此外,在加热温度90℃时VT-MBP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结论:加热温度对VT-MBP的结构和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确定绿豆食品的最适加工温度以及开发功能型绿豆蛋白饮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等一系列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而阐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如抗氧化性和抗菌性。最后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