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昌A油田已经进入油田开发后期,其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储层的砂体韵律、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层内夹层特征三个方面研究,详细分析文昌A油田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提供支撑,以对后期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冷昊  王青青  李书静  黄战卫 《辽宁化工》2011,40(4):380-382,416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油藏描述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BZ油田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主要发育为缺乏完整进积序列的薄层状的浅水三角洲,储层非均质强。通过对BZ油田的沉积微相以及砂体构型的研究,研究沉积因素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本文利用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康1—4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得出了康村组储层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非均质变化特点,从而为该油田制定开发调整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八面河油田沙三段为例.从测井解释储层参数、储层砂体韵律性、沉积相分析和非均质类型研究入手,探讨了层内非均质性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层内非均质类型共有箱型、钟型、漏斗型、中间突变型和复合型等五种。沙三沉积期不同微相非均质程度不同。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属强非均质体,河口砂坝非均质程度弱,属最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根据砂地比值、隔层分布及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等资料,对旦八油田延长组长4+5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4+5总体具有向上储层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变强的特点;隔层分布呈北东南西向,与沉积相带一致,表明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受沉积相的影响,长4+51和长4+52的储层差别较大,长4+51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泥包砂,长4+52砂体厚度大,平面展布较广,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该区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易驱动油气已基本开采殆尽。藏留在储层中的难于驱动油气主要受控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伴随着油田开发的新方法和新认识以及非常规归油气藏的研究,对于油田的非均质性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以往的文献中关于储层非均质性做一个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沼  何文忠  何廷鹏  李净红 《辽宁化工》2011,40(4):378-379,430
通过露头剖面、岩心、样品分析及测井等资料对富县Y64区延长组长6段储集砂体分析表明,区内长6段低孔低渗砂体的非均质性强,不同小层存在差异。垂向上,长63至长61的非均值性逐渐增强;平面上各小层非均质性随着砂体变厚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非均质性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三个参数加以分析了粒度韵律性,重点从研究粒度韵律性出发研究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分析表明: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的正韵律砂体发育好,层内非均质性很强,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牛庄洼陷S_3Z亚段砂体多为透镜状砂体,每个砂体其各个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受储层的非均质性的影响,我们对王70砂体的不同部位来进行储层非均质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分布起了特别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储层物性分布具有方向性,沉积时高能带与低能带的差异导致这种方向性分布的根本原因。研究区长4 52孔隙度、渗透率方向性沿分流河道高能带呈高值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量的生产、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文留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层内低渗透段、层间状况差异大且物性差的层;平面上动态注采对应差的部位、受井间渗流特征及大孔道等影响的滞留区、绕流区、起伏较大的微构造部位;低电阻储层的重新解释与综合判定,同时也探讨了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法,它包括井网重组、定向井、侧钻井、注水井更新、注水井调驱、间歇注水、水平井技术等工艺在文留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对矿场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棚主体区油藏具于严重的非均质性,这严重制约了该块的进一步开发。本文根据该块的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运用统计学计算方法、Dykstra.H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对安棚主体区的非均质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研究,并分析了形成非均质性的原因及其调整措施,这将有力的指导今后安棚主体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芳  杨贝贝 《辽宁化工》2011,40(1):76-79,82
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汕气资源。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积极创新将有效促进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方向的发展。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富集程度以及分布特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对喇嘛甸油田的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远砂坝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四种沉积微相。研究喇嘛甸油田储层的物性、岩性以及含油性,分析了储层非均值对剩余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开采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研究区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主体席状砂发育的部位,其次是表外储层,最后是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等物性较好的砂体之中。  相似文献   

16.
井间示踪剂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在确定注入水井间分配系数时,使用数学外推法解决示踪剂开采曲线不完整问题;应用分层体系实现多层油藏的示踪剂测试和综合解释,反求水淹层的地层参数。本文提到的这些方法和原理成功地用于乐安油田草31断块草13—711井组的示踪剂井间监测试验中,解释了井间存在的高渗透层和纵向上油层的动用状况,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而难以识别,且其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在濮城油田沙三上油藏根据纵向上32个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剩余油精细描述,提出了3类剩余油潜力:①已动用油层,即断层与微构造控制、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低渗透相带、注采滞留带等因素形成的剩余油;②新层,即以往未发现的低电阻油层和新发现的油砂体;③滚动扩边,在潜力富集区钻新井、更新井,重组层系、井网,改变渗流方向和间歇注水,并对潜力区配套实施补层、提液、压裂、近解远调等措施。提高了该油藏在高含水期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卓 《当代化工》2015,(4):773-774,796
喇北东块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寻找剩余油开采潜力。通过研究喇嘛甸油田北东块高二1-18层,在对此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单井隔夹层识别、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特征研究,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剩余油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垂向上储层的韵律结构与剩余油分布密切相关,通过韵律可以划分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平面非均质性和注采关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对塔河油田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中油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比较低,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度的主要作用方式,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增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