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探讨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生态需水量研究方法。并在对新郑市水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郑市水系的实际情况,采用换水周期法根据水系水体规模、蒸发量及渗漏量计算了新郑市水系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新郑市河道和人工湖泊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533万m3和1079万m3。今后需要加强河道生态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建立以生态学信息为基础的物理实验模型,为定量研究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为研究对象,根据安吉县城递铺2003-2017年共15年的日雨量资料以及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构建水量平衡模型,对平、枯水年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在水量衡算的基础上,采用换水周期法进行人工湖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和评估,确保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类似城市人工景观湖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堤垸众多,垸内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流通不畅且水文观测资料匮乏,导致垸内生态需水量难以计算。以洞庭湖北部地区25个堤垸为研究对象,以垸内水体3 a后达到Ⅲ类水质为目标,在实地调研和勘查的基础上设置88个地表水水质采样点监测氨氮污染物浓度。基于环境稀释水量法建立了堤垸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经与换水周期法对比分析,得到补水条件下洞庭湖北部地区堤垸生态需水量为32.161亿m3。研究成果对改善洞庭湖区垸内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某社区内人工快渗处理装置与人工景观水体系统为例,根据再生水换水控制实验和富营养化模型模拟结果,建立再生水水质、换水周期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关系;结合再生水处理成本分析,建立该系统运行费用、占地面积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关系曲线。该方法可为社区景观水体设计与维护中权衡再生水处理成本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认识的提升,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生态补水的方式对提高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定性分析七浦塘沿线区域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水量平衡法并结合换水率计算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①沙溪镇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大,其次为支塘镇段及巴城镇。②所得到的七浦塘沿线生态补水重点区域及各区域水量分配结果,可为水量生态调度提供依据;对于七浦塘沿线的生态环境需水问题,可采取生态调度方式辅助解决;对于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问题,可通过增加换水次数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进展,针对缺少河流观测资料或人工渠化严重的小流域河道治理工程,提出了河湖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计算公式等,并详述了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昆明池(试验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建立二维水动力-染色剂耦合模型,对昆明池(试验段)的换水能力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工岛及湖岸地形影响,昆明池(试验段)流场多形成大小不一的环流,湖区流速在0. 004~0. 09 m/s之间,且较大流速多出现在人工岛及湖岸附近;换水周期沿水体主流方向大致呈阶梯递增趋势,其中西部湖区换水周期普遍大于东部湖区;整个湖区换水能力快慢并存,约1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10 d,4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17 d,7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34 d,不足10%的水域换水周期在35 d以上;提高西部湖区水体的换水能力,避免其出现水质恶化问题,是保障整个昆明池(试验段)水环境系统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河道内生态需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为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龙岗段河道作为研究区,进行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析及补水方案设计。基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分别采用水文学和水力学法确定生态需水量。水文学和水力学法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最小、适宜和较佳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 77、5. 31和11. 41万m3/d,并提出将再生水和水库水作为水源的综合补水方案,水力学法计算结果需水量较大,可作为远期生态补水推荐值。研究成果为合理确定城市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有效提升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郑新奇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3):140-142,146
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预测方法,认为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需水量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以及环境用水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3年济南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0 975.553×104m3,并预测了201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为92 575.848×104m3。研究结果丰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研究,为单一城市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阅海湖是银川市内最大的人工湿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维持湖泊生态水量是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本文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出阅海湖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及适宜生态需水量,并从节水、开源截污、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生态水量的保障对策,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距离调水对沿线及受纳水体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比湖生态保护工程—从南疆喀什河经精河引水入艾比湖为背景,进行调水工程对受水区高盐度湖泊艾比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一维水质模型和二维湖泊盐度预测模型,分别研究调出河道、输水沿线河道在调水前后水质变化情况以及高盐度受水湖泊盐度随引水延长的变化规律和规划水平年25%保证率下入湖淡水对盐分的稀释程度及稀释度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平、枯水年水文情势下调水对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调出河道和输水沿线河道原有的水质类别均未改变,河流水质功能均未下降;引水后3d内,入湖口附近水域盐度有较大变化,3d后,盐度变化不明显;引入淡水对湖泊盐分稀释影响较小,稀释度为20%、10%的水域均在入湖口附近,影响范围不大,平、枯水年水文情势下,调水对湖泊盐分的稀释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逄敏  宋为威  钱程 《水资源保护》2021,37(4):133-139
针对2012—2017年玄武湖增加生态补水量并不能让湖泊水质转好的问题,通过实测水量水质数据拟合、零维模型的推导和二维水环境数学模拟预测的方法研究玄武湖水质优化方法及应用。实测拟合发现湖区水质随着补水量的增加呈现先转好再变差的趋势。通过零维模型的公式推导及量化参数的方法,得出玄武湖污染物降解量与补水量呈负一次函数关系,玄武湖水质与补水量呈二次方关系,并得出丰水期优化补水量为20万t/d,枯水期优化补水量为15万t/d。运用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在枯水期近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的40%水质最优时的补水量为12万t/d;在丰水期,近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的40%时的水质最优补水量为18万t/d,远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80%时的水质最优补水量为15万t/d。  相似文献   

13.
水温变化特性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供水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来水和外流域调水为主,调水时段多为每年冬季,水源供给时间相对集中。衡水湖水体水温与其他湖泊有所不同,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多高于一般性湖泊。通过实测资料对衡水湖内水温及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对比,阐明了水温变化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为制定衡水湖生态系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阅海湖是银川市内最大的人工湿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维持湖泊生态水量是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本文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出阅海湖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及适宜生态需水量,并从节水、开源截污、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生态水量的保障对策,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运用历史水位资料、湖泊形态分析、生物空间分析以及水质指标等几种方法计算了鄱阳湖的最低水位要求,并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对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得到鄱阳湖最低生态水位.运用水量平衡模型计算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本文选取95%作为计算模型各参数的参照频率,该频率体现了枯水年份来水量少、耗水量大的不利情况下维持鄱阳湖...  相似文献   

16.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体系设计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工湖水质目标的根本保障。以人工开挖的杭州下沙金沙湖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湖湖区河道水质较差的环境问题,提出集成湖泊污染控制、湖泊生态引水、湖泊形态设计与湖泊生态系统建设的水质污染防范体系,并对各部分的设计思路、确定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湖泊建成后的实测水质资料,对湖泊水质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检验。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针对洞庭湖湖区复杂、不同湖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城陵矶、鹿角、南嘴、小河嘴和杨柳潭5个水文站1953—2013年的水文资料,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年保证率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生态水位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及最小空间需求法,分别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计算,并与前人关于洞庭湖生态水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分别为22.62 m、27.19 m和28.11 m,相应的湖面面积分别为373.85 km~2、406.88 km~2和142.19 km~2,从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水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健康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对解决我国湖泊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湖泊管理条例确定的最低运行水位、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来确定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经过计算分析,最终确定白洋淀健康生态最低水位为7.50m,并提出维持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部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