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报道广东省某独居石生产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0年度,该企业周围区域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13~263 nGy/h;空气中氡浓度为<3.7~25.4 Bq/m3,钍射气浓度为5.9~14.2 Bq/m3;土壤中U、Th和226Ra含量分别为0.99~4.85 mg/kg、31.4~90.0 mg/kg和18.9~57.9 Bq/kg;地下水中U、Th 和226Ra含量分别为<0.04~0.10 μg/L、<0.05~0.16 μg/L和<2.0~5.7 mBq/L;排放废气中的U、Th总量远小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3.
4.
核设施的运行及退役不可避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废物管理的代价以及对公众、工作人员和对环境的危害取决于废物的数量及废物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在核燃料循环过程中进行废物最小化管理是降低这些影响的一项必须的活动。在有些国家,废物最小化已作为一项国策。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环境效益及核设施运行和退役过程中废物最小化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已研发的部分有效的废物最小化技术。通过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经验,提出了如何在我国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核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编写单位在对某参考核设施正常工况下气态排出物辐射后果计算时程序比对的结果。尽管各编写单位使用的程序、模式和参数均有差异,但所计算的结果均在一个数量级的偏差范围内,这说明参加比对的各程序应用于基本平坦地形的厂址和此类(流出物中以85Kr或惰性气体为主的)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沿革、管理对象、技术基础、区域覆盖和监管手段等5个方面比较了核设施安全监管和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区别,分析了二者在根本目标一致性、顶层管理统一性和职能分工互补性上的联系,阐释两种监管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刊文摘》 1998年第 6 1期报道】 众所周知 ,电离辐射对于人体和其他生物具有损伤作用。但人们很少评价辐射对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同样影响。这种现象限制了电子仪器在辐射环境中的使用。核设施使用安装在高辐射区域的电子控制仪、电子仪表及电子机械设备 ,而这些设施遍布于从燃料制造到后处理厂和废物贮存库的整个核燃料循环中。辐射强度最大的辐射环境 (除了运行中的反应堆内部之外 )是后处理厂的前端处理车间。在后处理厂 ,乏燃料卸出运输容器 ,经过切割、剪切 ,为湿化学溶解及分离过程做好准备。在这些区…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秦山核电基地近20年(1992—2011年)辐射环境监测概况,包括监测方案、方法及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及环境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运行期间进行环境辐射监测遇到的主要技术难点、经验和教训。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多机组的运行未对环境造成可察觉的影响,辐射环境质量与运行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放射性废物库是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废放射源贮存库,其辐射安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山西省放射性废物库库区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结果表明,库区环境γ辐射水平满足《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要求(试行)》中库房内源坑盖板上方0.5 m处γ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0μGy/h、源库墙外表面0.2 m处γ辐...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体系是核设施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不断发展,监测技术和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低水平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调研美国和欧盟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给出我国解决监测中探测限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于1993年电站装料前投入运行。1996年对γ辐射监没站探测器的测量几何条件和系统的避雷保护作了改进。本文主要介绍改造后系统的网络结构,软件结构,γ辐射实时监测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使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某核设施退役过程中所使用的六种辐射监测设备的效用影响因素进行等级分层,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每种监测设备进行不同因素综合评判分析。分析认为,电子个人剂量报警器的评判分最高,即电子个人剂量报警器的综合使用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