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多年来渭河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①渭河下游输沙量减少了27.7%,径流量减少了47.6%,来水减少比例远大于来沙减少比例;②平均含沙量相应增大了37.8%,高含沙小洪水发生的几率增大;③渭河下游大洪水出现几率变小,出现日平均流量为3 000~7 000 m3/s及500~3 000 m3/s的天数分别减少83.33%、41.93%。  相似文献   

2.
以1960~2009年渭河下游各站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的情况,并利用Mann-Kendall法和距平累积法,对华县站年均来水来沙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分析表明,渭河下游的来水来沙呈现减少趋势,尤其近期减少趋势明显,年水量的变异开始于1988年,年沙量序列则没有明确的变异点。  相似文献   

3.
2020年8月中下旬,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渭河下游出现了两场首尾相连的洪水过程;具有"主要来源于咸阳以上渭河干支流""渭河洪水与泾河小洪水相遭遇""临潼~华县段洪峰传播时间偏长、削峰率偏小、洪峰水位偏高"等来源及演进特点;林家村~魏家堡区间大中型水库调度起到了削峰作用,但对洪量却有增有减,建议加强渭河干支流水...  相似文献   

4.
童辉  袁晶 《人民长江》2012,(Z1):116-118
以金沙江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攀枝花、华弹、屏山站的长系列资料为基础,对金沙江下游水沙特性及其地区组成、年际年内变化、水沙关系等进行了研究。金沙江下游水沙异源、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径流主要来自于攀枝花以上地区和攀枝花至华弹区间,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攀枝花至屏山区间,均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进入21世纪后,屏山站输沙量连续大幅度下降,其主要与雅砻江二滩电站的拦沙作用以及华弹至屏山区间沙量明显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水沙关系的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关系密切。本文利用林家村、魏家堡、咸阳水文站46年的径流和输沙量资料,研究了三站水沙基本特性、水沙相关关系、水沙双累积关系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1渭河下游洪水预报基本情况由于渭河流域灾害性暴雨洪水频繁,下游水沙异源特性明显,且下游干支流堤防体系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所以渭河下游一直是陕西省防汛的重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2日~26日,泾河上游平凉地区、渭河中下游宝鸡、渭南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引起泾、渭河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过程。洪水在下游演进时表现出了特有的特性,现就该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特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道一维水沙运动基本方程的差分求解和对渭河下游水沙运动相关问题的分析处理,建立了渭河下游一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基本解决了直接应用实测断面成果进行计算的断面修正、特征要素计算问题;基本解决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小流量计算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进行作业预报的实时洪水演算方案。同时指出,特殊断面的修正处理、落水过程水沙资料的预估、下边界水位流量关系的拟定等都会对模型的正常演算、成果的合理性及精度产生重要影响;水流挟沙力公式、悬沙计算、河床冲淤模式、滩槽床沙级配计算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渭河秋汛洪水的特性及成因,利用2019年9月渭河洪水(“2019.9”洪水)的流量、气象资料,对该次洪水的特性及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形成的原因是北半球极涡偏强,中纬度环流平直,同时副高位置相对稳定且异常偏西,导致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渭河上空。过程期间水汽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并在强降雨发生期间表现为水汽通量异常辐合。洪水主要来自渭河林家村—临潼区间的支流,其特点是含沙量小、干流较大流量持续时间长;临潼—华县区间的洪水演进缓慢、传播时间长、洪峰削减偏大。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水沙频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指出进行黄河中游水沙频率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黄河中游部分连续泥沙观测序列的独立同分布性的检验,验证了建立黄河中游泥沙频率曲线的可行性以及泥沙序列对P-Ⅲ型分布曲线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河中游水沙序列的理论频率曲线,分析了黄河中游的水沙频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定泥沙频率条件下所对应的洪水发生的频率范围,对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频率组合进行了量化,对水沙丰枯组合进行了确定,最后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及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86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工农业用水增加及大型水库调节的影响,黄河下游出现枯水少沙、大洪水几率减小、高含沙洪水频繁发生、年内水沙分配改变的情况致使河道主槽发生严重淤积、河道萎缩、平滩流量减小、河道排洪能力降低,中常洪水即可出现高不位,洪峰传播时间长且沿程变形复杂,小水大灾。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演进模式及“96.8”洪水演进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  张晓华 《人民黄河》1998,20(5):13-15
在系统分析实测资料和洪水期间航片资料的基础上,概化了黄河下游不同时期漫滩洪水演进模式,初步揭示了中常洪水演进特点及发生机理,指出滩区行洪及滞洪条件的改变是“96.8”洪水传播2时间增长、洪峰沿程变莆剧烈的主要原因,洪峰变形及传播 增长主要发生在具有广阔滩地的夹河滩至艾山河段。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现行河道冲淤变化及河道断面形态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体模型试验结果,探讨了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调水调沙前相比,黄河下游河道整体过流能力增大,其中花园口—高村河段过洪能力增长明显,高村—孙口河段过洪能力增幅较小;洪水传播时间整体缩短,高村—孙口河段漫滩洪水传播时间所占比重相对其他河段偏大;同流量水位整体下降,高村、孙口水位下降较少,因此洪水在快速向下游演进的同时洪峰沿程衰减较小,涌向下游的水量将明显增加,平滩流量较小的高村以下河段滩区灾情会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洪水过程实测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河下游河道发生冲淤变化对洪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水库建成至2003年间,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引起渭河洪水演变特性发生了显著地改变,渭河下游洪水位抬升、洪水传播历时延长以及洪峰削峰率增大,而这些洪水特性也是造成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的主要原因。2003年之后,因渭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洪水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河道出现冲刷,漫滩流量相较于先前减小,使渭河下游洪水位下降、洪峰传播历时缩短、洪峰削峰率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黄河水沙关系变化情况并为水沙调控提供参考,引入由来沙系数计算的水沙不协调度概念,把三门峡站作为进入黄河下游水沙资料的控制站,根据其1963—2017年实测流量与含沙量资料,分析了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状况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的流量和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迟滞7 a和14 a的含沙量与流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多年平均年内流量变化相对于含沙量变化存在一个月的迟滞;黄河水沙不协调在2005年以前以水少沙多为主,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协调度较低,但仍呈现出显著的水少沙多状态;2005年以后水沙不协调表现为水多沙少;汛期水沙不协调是影响全年水沙不协调的主要原因,7月是年内水沙最不协调的月份。  相似文献   

17.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8.
渭河下游河段洪涝灾害易发,分析渭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的洪水风险,有助于完善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开展防汛应急工作和洪水风险管理。以渭河下游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软件建立一维、二维耦合模型,采用实测洪水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而模拟分析该保护区各溃口在相应类型和频率洪水条件下的洪水演进过程、淹没范围和淹没损失等。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势复杂多变,不同位置溃口溃决后的风险差别较大,同频率洪水下,最大淹没面积、淹没片区最大总损失、最大避险转移等发生在不同的片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1年9月渭河中下游秋淋降雨及洪水过程的分析表明:"11.9"洪水渭河下游呈现出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洪峰沿程削减小以及临潼~华县区间洪水演进缓慢等特点,从洪水过程河道冲淤、河势变化及洪水灾害等方面探讨了洪水对渭河下游河道的影响,提出了复核保证流量与提高控导工程标准等防洪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河上游的实测资料,以头道拐断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洪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上游水沙变化特点,突变点为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时间。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天然径流量的减少和耗水量的增加是造成上游水量减少的直接原因,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使天然的年内径流量重新分配,水库的削峰作用和调节流量过程,造成了水库下游洪峰流量的大幅度减小和流量过程的均匀化,从而对河道输沙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水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上游宁蒙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