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胶原纤维用量下所得聚氨酯湿法成膜的性能,并用多媒体显微镜观察了其微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胶原纤维用量的增大,聚氨酯湿法成膜的微孔孔径逐步增大,通透孔的数量增加,使聚氨酯湿法成膜的卫生性能逐步提高.同时,由于聚氨酯湿法成膜中微孔的孔径变大、孔壁变薄、通透孔的数量增加,使膜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变差,导致力学性能逐渐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铬鞣胶原纤维粉和聚氨酯(PU),通过湿法凝固的方法制备了胶原纤维/PU复合膜,测定了胶原纤维/PU复合膜的透水汽性、透气性和力学性能。利用SEM研究了胶原纤维/PU复合膜的微孔形态。利用DSC和TGA研究了胶原纤维/PU复合膜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的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胶原纤维/PU复合膜具有分布比较均匀并相互贯通的指形微孔,这种微孔结构能够提高膜的透水汽性和透气性,同时也会降低膜的物理机械性能。DSC和TGA分析胶原纤维和PU湿法凝固复合属于物理性复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皮革胶原纤维(MCF),并将其作为丁苯橡胶(SBR)的补强剂,以提高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结果表明,基于MCF多尺度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及其与橡胶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MCF在橡胶中的分散,促进了界面应力传递,从而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与纯SBR相比,填充3%(质量分数)MCF的弹性体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6 MPa提高到2.1 MPa,断裂伸长率从184%提高到247%。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鱼皮胶原纤维尺寸及其添加量对鱼皮胶原纤维-淀粉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醋酸预处理鱼皮(3、6、9、12 h)获得了不同尺寸的胶原纤维(CF3、CF6、CF9、CF12),考察了不同类型胶原纤维及其添加量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鱼皮胶原纤维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均增加,溶解性降低;当CF3和CF6添加量分别为7.5%和10%时能增强复合膜的抗拉强度,而且以10% CF6制备的复合膜抗拉强度性能最好,添加CF9和CF12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呈降低现象。对添加10% CF6制备的复合膜和纯淀粉膜进行表征,发现胶原纤维与淀粉相容性良好,在成膜过程中,胶原纤维交错在淀粉膜中,两者之间形成了氢键,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讨论高吸水性布(以下称为样布)的制备方法。该布是用改性胶原短纤维和聚氨酯单性体的混合物料浸渍织物而制得的。  相似文献   

6.
以水性聚氨酯为分散体系,硼氢化钠为还原剂,硝酸银为前驱体,利用化学原位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液,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在10 nm左右。将制得的纳米银溶液与聚氨酯溶液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载银量的载银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将300μL的4 000 mg/kg纳米银溶液加入到由150 mL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积比1∶1)混合溶剂溶解的质量分数为2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溶液中,通过静电纺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99%,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7.
胶原纤维的制备及其抄造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革废弃料采用浓硫酸、乙醇及丙酮预处理与机械协同作用制备胶原纤维,将其抄片并测定其物理性能,优化预处理的工艺条件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预处理与机械处理协同作用制备胶原纤维,其效果优于乙醇预处理和丙酮预处理与机械处理协同作用;且当浓硫酸预处理条件为液比1∶10,浓硫酸用量2%,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0℃时所得胶原纤维抄片的物理性能均优于其他条件所得纤维抄片。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的牛皮铬鞣革屑为原材料,以氯丁胶为胶粘剂,采用热压法制备真皮颗粒革,主要探索工艺要素对成品复合材料表面润湿性和吸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氯丁胶施胶量对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性、15 min吸水性和24 h吸水性具负比影响;热压温度对表面润湿性具正比影响,对15 min吸水性和24h吸水性具负比影响;热压时间对湿特性无影...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防水、阻燃等功能性而受到广泛研究.通过氯原子和羟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三聚氯氰改性石墨烯,研究结果表明:当三聚氯氰与石墨烯片层羟基摩尔比为1:1时,缚酸剂与三聚氯氰摩尔比为1.5:1时,在0℃下反应12 h,所得三聚氯氰改性石墨烯性能最佳,粒径为816 nm,粒径分布系数为0.261,三聚氯氰转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了纳米PUA,通过不同方法对纳米SiO2粉体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SD型、SS5型和SM型纳米SiO2分散液,将得到的PUA乳液和纳米SiO2分散液共混,得到一系列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SiO2复合乳液(SPUA)。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SPUA膜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先上升后下降,吸水率和失重率先降后上升,硬度增加;SS5型SPUA膜断裂伸长率和尺寸稳定性最好,SM型SPUA膜抗张强度、硬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王鸿儒  周翔 《中国皮革》2002,31(15):5-9
介绍了用于改善胶原对铬吸收能力的双活性改性剂。对其合成方法及与胶原和铬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荧光光度法,用硫酸铬、甲酸钠及甲酸与水解胶原作用,为认识铬鞣及铬鞣机理提供更多的证据。结果表明:水解胶原蛋白中加入硫酸铬溶液,其荧光强度在315 nm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入硫酸铬溶液的同时,引入相同量的甲酸钠,此时荧光猝灭更明显;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胶原的pH对水解胶原荧光猝灭最明显,这可能是pH的变化引起水解胶原疏水性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40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以亚硫酸氢盐为封闭剂,合成了封端型水性聚氨酯(B-WPU)。通过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及碘量分析分别对其结构、乳液粒径、封闭率进行了表征。用明胶做皮胶原模拟物,发现碱性条件下封端乳液与明胶反应后,明胶的黏度、总有机碳(TOC)均明显增加,而改性明胶膜的接触角变大,亲水性降低,表明B-WPU与明胶间发生了交联作用。将其作为一种预鞣剂直接用于脱灰软化皮的鞣制,收缩温度可提高至78℃;10%的封端乳液预鞣后再配合4%的铬粉鞣制,成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10℃。电感耦合(ICP-AES)测定表明,废液中的铬含量显著降低,铬的吸收率明显提高;与传统的铬鞣法相比,可省去浸酸操作时盐的加入,并有效降低30%~40%的铬粉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性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蚕丝丝素水溶液与水性聚氨酯充分混合后,可制得均匀的共混膜。共混膜内聚氨酯能阻止丝素蛋白质的结晶。随着聚氨酯所占比例的提高,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将丙二酸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催化下反应得到丙二酸NHS酯。以丙二酸NHS酯为交联剂对胶原膜进行交联改性,考察不同交联剂浓度对胶原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其变性温度、吸水率、酶解率和机械强度等,来表征交联前后膜性能的改变。结果表明:经过丙二酸NHS酯交联改性后的胶原膜热稳定性、形态稳定性增强,抵抗酶解的能力增加,机械强度有所提高。说明丙二酸NHS酯作为一种交联剂,可有效改善胶原膜的物理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付强  李国英 《中国皮革》2007,36(5):22-25
采用壳聚糖以不同比例与胶原共混以改善胶原膜性能。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胶原膜、壳聚糖(CH)膜及各共混膜表面微观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各膜热性能,并对各膜的膨胀率、吸湿率以及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对比。结果表明:CH与胶原共混性好,CH的加入可以使胶原纤维分散膨胀,改变胶原纤维的有序交织结构,各共混比例胶原/CH膜的膨胀率都降低,吸湿性都高于胶原膜,但抗张强度都小于胶原膜,当CH在共混膜中所占比例较少时,膜的热性能得到改善。胶原与CH的最佳共混比例为3∶2,此共混膜与胶原膜相比,热变性温度基本不变(140℃),在液体中膨胀率由95·1%降至63·8%,24h吸湿率由6·6%提高至14·8%,而抗张强度只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以湿法成膜法制备聚氨酯微孔膜过程中不同溶剂、固化剂、致孔剂以及各种改性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聚氨酯微孔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史达君 《中国人造板》2006,13(12):14-16
水性聚氨酯是真空吸塑胶的主要成分。本文介绍真空吸塑胶的性能要求,列举了国外真空吸塑胶用水性聚氨酯的一些牌号及国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指出了目前使用国产水性聚氨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真空吸塑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酶解法从鸡蛋膜中提取胶原蛋白,研究酶的种类、pH值、酶用量、料水比和提取时间对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并结合L9(34)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酶法提取蛋壳膜中的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常温条件下质量分数6%木瓜蛋白酶在pH5、料水比1:100(g/mL)条件下、酶解5h,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到0.91%。得到高效提取胶原蛋白的工艺,不仅解决了废弃鸡蛋壳膜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胶原蛋白生产工业有较大的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