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Aspen lus软件对轻汽油醚化的反应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平衡级模型RedFrac模块作为反应精馏模型,对C5活性烯烃与甲醇醚化生成TAME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反应精馏塔的进料醇烯比、进料位置,回流比、塔釜温度及操作压力几个因素对醚化转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优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可以为轻汽油醚化过程和工艺设计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将带来严重环保问题.FCC装置在正常使用重油提升管时,可设计汽油提升管,用来回炼粗汽油,在降烯烃催化剂作用下,汽油中的C5~C8烯烃可进一步裂化为小分子烯烃,成为液化气组分;另外烯烃参与氢转移反应,得氢饱和为烷烃;同时烯烃环化可生成芳烃,最终使改质汽油的烯烃体积含量降至35%以下.由于芳烃辛烷值较高,从而使汽油保持稳定的高辛烷值.在有效解决芳烃缩合生焦的问题后,该工艺对汽油降烯烃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常见的FCC汽油降烯烃技术,其中重点介绍了轻汽油醚化技术降烯烃的典型工艺和国内外轻汽油醚化技术的发展,表明轻汽油醚化技术是一种具有前景的FCC汽油降烯烃方法。  相似文献   

4.
FCC轻汽油醚化降烯烃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李吉春  刘宝勇 《广东化工》2012,39(11):91-92
文章主要介绍了轻汽油醚化技术降烯烃的典型工艺和国内外轻汽油醚化技术的发展,表明了轻汽油醚化技术是一种具有前景的FCC汽油降烯烃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醚化工艺生产的醚化汽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需要回收利用.采用先萃取后精馏的回收分离流程,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回收分离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计算选定的优化操作工艺参数下,采用萃取-精馏工艺可将醚化产物中甲醇的质量分数降低至0.1%以下,甲醇回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6.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降低FCC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基本反应原理,重点讨论了影响FCC汽油烯烃含量的主要因素.从两方面综述了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FCC技术本身,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优化操作条件、选择降烯烃催化剂和助剂等方法降低烯烃含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汽油醚化、加氢、催化重整、叠合等其他相关技术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  相似文献   

7.
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成军 《山东化工》2002,31(3):18-21
探讨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流程设置及相关方面的问题。指出在满足醚化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C5馏分做醚化原料;二烯烃,碱氮化合物(特别是腈类)是对树脂催化剂危害最大的中毒物,醚化原料应进行选择性加氢和水洗处理,分别将二烯烃,腈化的,金属离子含量降至100-200μg/g,1μg/g,1μg/g以下;与单独醚化流程相比,醚化-烯烃骨架异构化组合流程降低烯烃幅度高,但设备和操作费用高,是否采用组合流程需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  相似文献   

8.
降低我国车用汽油烯烃含量的关键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而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在催化裂化装置上使用降烯烃催化剂的方法是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此外国内开发的一些新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工艺,如MIP、MGD、FDFCC等也能明显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以应对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标准,我国炼油业应在大力推行加氢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加工流程,发展重整、烷基化、醚化等多种工艺,彻底改变我国车用汽油池组成单一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的二次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降烯烃、降硫和增产丙烯的现实需要出发,分析了FCC汽油二次反应中的理想和非理想反应.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考察了FCC粗汽油在REUSY、ZRP和MO-REY沸石催化剂上二次反应的产品分布和改质汽油组成;探讨了操作强度对二次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Y型或ZRP沸石催化剂作用下,FCC汽油二次反应不仅产生更轻的干气和富含丙烯的液化气,也产生更重的柴油和焦炭.二次反应得到的改质汽油与原料汽油相比,其烯烃含量和硫含量降低,芳烃含量和辛烷值明显提高.二次反应的转化深度和选择性取决于原料汽油的烯烃含量、催化剂沸石类型和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10.
FCC轻汽油中的叔碳烯烃和乙醇醚化,不仅可以降低油品中的烯烃含量,而且可获得优良的汽油增辛剂乙基叔烷基醚。本文全面回顾了碳五(C5)叔碳烯烃与乙醇醚化合成乙基叔戊基醚(TAEE)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涉及的醚化、异构化、烯烃聚合以及水合等各类反应,并通过对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考察了各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同时对醚化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