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温度、游离脂肪酸、水及醇油比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与其他化学法相比,超临界甲醇法的反应时间从1~8 h降低到4 min,对原料油的要求也低,可使水含量及酸值较高的废油未经处理即可制得转化率98%以上的生物柴油。分析了反应机理,展望了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索了温度、甲醇和油脂摩尔比、不同碳链的醇以及水和游离脂肪酸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结果表明:300℃1、5MPa、醇油摩尔比15和1 h的反应时间较为合理。同时发现,油料中所含水和游离脂肪酸对普通的酸、碱催化法有较大影响,对超临界法则没有明显影响。经过减压精馏、水洗和干燥后的生物柴油产品性能符合美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17  
韩明汉  陈和  王金福  金涌 《石油化工》2006,35(12):1119-1124
生物柴油不仅燃烧性能与石油柴油相当,且具有环境友好、资源可再生的优点,是替代石油柴油的理想燃料之一。综述了热裂解法和酯交换法(包括化学催化法、酶催化法和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为降低生物柴油成本,应采用廉价原料(如废油脂)。对于酸值高的废油脂,宜采用固体酸和离子液体等环境友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岚  陈开勋 《石油化工》2012,41(5):501-509
综述了超临界CO2技术在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及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临界CO2与膜技术的联用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等新型分离方法。对超临界CO2在化学反应工程中作为反应介质及反应原料参与的反应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利用超临界CO2进行材料制备的方法(如超临界辅助雾化法等),并对超临界CO2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与醇经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脂肪酸单烷基酯。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高十六烷值、低芳烃含量、高闪点、较好的低温启动性等优点。综述了酸碱催化法、酶催化法、超临界法、催化加氢法和微生物油脂法等生物柴油催化合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生物柴油收率、反应条件、制备成本和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展望了生物柴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超临界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影响因素、生产工艺及与其他酯交换法的比较,其中影响因索包括反应温度、醇油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游离脂肪酸、水、原料油、醇和共溶剂。并重点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温度选择350℃;醇油比通常取42:1;当温度在280—295℃时,反应压力对转化率影响不大,温度350℃时,反应压力对转化率影响较大;反应时间30min,原料油中含游离脂肪酸和水对转化率影响均不大;原料油中不饱和度高的组分反应速度快于饱和度高的组分;在超临界区烃链越短的醇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共溶剂可降低反应苛刻度。与其他酯交换法相比,超临界酯交换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不需催化剂、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酯交换法(包括化学催化法、酶催化法和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和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生物柴油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酸值不合格是以非食用油脂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经常存在的问题,所以降低酸值是控制生物柴油产品质量的研究热点。降酸工艺主要围绕生物柴油高酸值原料反应控制酸值和酸值不合格生物柴油产品经过技术处理获得合格产品。总结了应用酸碱催化法、超临界法、酶催化法和吸附降酸相关技术降低生物柴油酸值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生物柴油降酸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在石油化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 ,主要是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反应、超临界流体色谱和超临界流体水氧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和环境保护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_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红雁 《石油化工》2003,32(5):422-425
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2,并采用TEM、XRD等手段对其物性进行表征,考察水溶胶pH、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钛盐浓度、氨水浓度对纳米TiO2粒径、形貌、收率的影响。同时还发现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可实现干燥、晶化一步完成。与普通干燥法相比,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大小可控、纯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烯烃聚合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安京燕  陈伟  纪卫民 《石油化工》2004,33(10):992-995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其对烯烃聚合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超临界烯烃聚合新进展,以丙烷作溶剂的北欧 双峰聚乙烯和北星双峰聚丙烯超临界聚合技术,为生产双峰聚乙烯、聚丙烯提供了新的生产工艺。超临界流体技术以 其独特、优异的性能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超临界化学反应的概念、原理及特点,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在酶催化反应、固体催化反应、加氢反应、F-T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麻疯树种仁为原料,在超临界CO2(Super critical CO2,SC-CO2)中一步法制备生物柴油和无毒籽粕,考察了麻疯树种仁粒径大小、含水量对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FAME)质量分数和籽粕中佛波酯(PE)质量分数的影响;对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n(Methanol)/n(Oil))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考察。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种仁粒径粉碎至60目、水质量分数2.11%左右,反应压力15 MPa,反应温度80℃,反应150min,醇/油摩尔比30。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中FAME质量分数达到95%,籽粕中残留PE质量分数为0.06mg/g,达到无毒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液相和超临界两种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并以超临界异丁烷流体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考察了流体相态、再生温度、压力、物料空速和时间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液相反应24 h的催化剂,在180 ℃条件下经超临界异丁烷流体再生,反应转化率由90%恢复至100%;C8烷烃选择性由40%恢复至69.13%,达新鲜剂的92.8%。对于超临界反应36 h的催化剂,经再生后C8烷烃选择性可恢复至新鲜剂的82.4%;200 ℃再生后,碳含量由4.55%降至1.79%,脱除率达60.7%。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物理特性 ,较全面地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多相催化、高分子化工、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概况。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 of several processes: production of heavy oil residue and its deasphaltizing and impregnation of carbonate rock with deasphalted oil. Heavy oil residue has been produced during fractionation of highly-vicious oil by steam-thermal method. Deasphaltizing of oil-residue and impregnation of carbonate rock are implemented with the use of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impregnation processes with propane-butane solvent.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连续油管钻井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接近于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系数,同时具有接近于液体的高密度。与氮气、空气、液体、充气液、泡沫等钻井流体相比,超临界CO2流体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宽,这一特性使得超临界CO2为井下马达提供足够扭矩的同时,还能保证井底的欠平衡状态。即使超临界CO2流体侵入储集层,也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相反还能进一步增大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流动阻力,提高采收率。同时超临界CO2射流破岩速度较水射流快得多,而且破岩门限压力也非常低,在利用连续油管进行超临界CO2喷射钻井时,可大大降低连续油管钻井系统的压力,扩大连续油管的作业范围,更适合小井眼、微小井眼、超短半径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钻井。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将为钻井带来一次全新的技术创新,也将成为特殊油气藏开发的高效钻井技术。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