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昼夜间歇供暖是合肥地区冬季供暖的常用方式。利用自建的实验平台,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主热源,电加热方式作为辅助热源,末端装置为散热器,低温间歇性运行。实测了室内外温度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对供暖系统的热舒适性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供水温度为60℃时能快速提高室内温度,平均温升速率10.4℃/h;供水温度为40℃时,室内温度场保持稳定,室内热环境受室外影响较小,温度波幅0.65℃;相比全天连续供暖运行方式,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方式节省21.51元/(m~2·季),可以节省至少24.4%的费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安装有微孔金属辐射顶板空调房间内冬季人体的热舒适性指标,搭建了微孔金属辐射顶板空调实验系统,并设置热水供水温度分别为30℃、35℃、40℃三种不同的实验工况,对PMV-PPD指标值及空调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数据得出冬季室内温度较为稳定,但相对湿度低,气流速度小,对比三种不同实验工况下人体在不同活动强度及不同着装量时室内的热舒适性,发现新型辐射空调在供水温度为40℃时运行人体各类活动的热舒适性较好,且适用范围广,供水温度为30℃的工况适用在室外温度为10℃等环境较好时刻,综合考虑该系统在热水温度为35℃运行最具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座位供暖系统通过提高人体周围的微环境温度,可以显著提高人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水平,研究个性化座位供暖的微环境以及人体热舒适性。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室内温度(11℃、13℃、15℃)下个性化座位供暖营造的微环境主体温度特征及其对下半身外表温度的影响,并结合主观热舒适性问卷调查评价微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在一定的室内温度下,采用个性化座位供暖装置即可使人体热舒适达到较高水平,相较于传统空调器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康  吴明洋  佟振  刘晓华  江亿 《暖通空调》2013,43(6):58-63,57
针对目前长江流域住宅冬季室内温度低、舒适性差的问题,在合肥某住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和辐射地板供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地板采用35℃的热水供暖时,室内温度16~18℃,竖直方向温度分布均匀,能较好地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结合该供暖改造案例,在室内热舒适和供热量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辐射地板和送风末端,并探讨了空气源热泵作为长江流域住宅分散式供暖热源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暖通空调》2021,51(9)
众多学者对冬季睡眠热舒适的研究表明,人体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对温度的需求低于白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太阳能供暖的常用末端方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低温强制对流散热器供暖系统进行了实测。结果显示:低温强制对流散热器供暖工况下的太阳能保证率比地板辐射供暖高7%左右;夜间降低供暖温度后,地板辐射供暖和低温强制对流散热器供暖的太阳能保证率均提高11.5%。  相似文献   

6.
唐曦  革非  辜兴军 《暖通空调》2013,43(6):68-71
夏热冬冷地区属于非传统供暖区,该地区冬季室内阴冷潮湿、热舒适性差。通过对成都住宅供暖现状的调研,了解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和供暖需求。选取成都地区某住户,针对两种典型的供暖方式进行了初投资和运行能耗的对比分析,并对该住户实际供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燃气热水炉结合地板辐射供暖相比,采用分体空调初投资可减少31.6%,一个供暖期运行能耗可减少85.6%。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地区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的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壁面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供暖稳定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平均温度分别为16.53、16.4、16.94℃、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9.21、28.17、22.98℃,纵向最大温差分别为1.76、3.16、0.3℃,水平最大温差分别为-0.26、0.59、-0.34℃,在实验条件下,该地区3种敷设方式供暖时室内温度均≥16℃,毛细管网构造层厚度与敷设位置直接影响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适温度上限值,热中性温度接近ASHRAE 55中冬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下限值;办公建筑和教室中的热中性温度低于住宅和宿舍的,这2种环境中的人们更偏好稍凉环境;住宅和宿舍中人们可以采用更灵活的适应性调节而获得更大的热舒适感;供暖季80%和90%热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均低于冬季热舒适温度下限值20℃。从人体热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宜充分利用人体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营造既舒适又节能的冬季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供暖方式,预制式超薄低温地暖板具有施工方便、干净卫生、便于布置等优点。为了研究其热工特性,本文对某办公房间内的地暖板供暖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地板表面及壁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热流密度等参数。在供水温度为35~45℃时,室内空气平均温度为23℃左右,相对湿度为40%~60%。分析可知预制式超薄低温地暖板供暖是一种新型、舒适的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西南山地村镇住宅中的运行性能及适用性研究,搭建实验台,采用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的实测方法,分析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系统启动阶段的室温响应特性,稳定运行阶段的室温、地板温度特性和关机后的室温、地板温度衰减特性。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启动阶段地板温度升高快,室温2 h即可达到稳定状态;稳定运行阶段,地板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稳定,室内温度场整体呈现"下热上冷"的状态,符合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关机后室温和地板温度呈现阶段性迅速下降趋势;供水温度从35℃提高到50℃,散热面单位面积散热量提高了1.75倍,供水温度每提高5℃,散热面单位面积散热量增加30 W/m2左右。同时供水温度30℃并不适用于西南山地村镇住宅,35℃为适宜供水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渗流、应变软化和扩容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三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屈服方程,将巷道围岩从外往内依次划分为弹性区、塑性软化区、破碎区,然后综合考虑渗流影响、应变软化、扩容以及塑性软化区和破碎区内弹性应变的2种情况,推导了各个区应力、位移以及塑性软化区和破碎区半径的三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解...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特征,选取2012-2019年文山州森林火灾数据,采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方法探究居民点、道路、水系、GDP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绘制火点分布图,建立居民点缓冲区Ⅰ、Ⅱ、Ⅲ区,道路缓冲区Ⅰ、Ⅱ、Ⅲ区,水系缓冲区Ⅰ、Ⅱ、Ⅲ、Ⅳ区,和4个GDP缓冲区,剖析云南省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山州道路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Ⅱ区、水系缓冲区Ⅲ区、GDP缓冲区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最多,火灾风险等级最高;2012-2015年和2016-2019年森林火灾次数在居民点、道路和水系缓冲区内均服从正态分布,道路、居民缓冲区Ⅱ区森林火灾次数分别占60.28%、62.30%,53.73%、59.01%,缓冲区Ⅰ、Ⅲ区均在28%以下;水系缓冲区Ⅲ区分别占37.85%、39.34%,其他区域呈阶梯式下降,2012-2015年文山州水系缓冲区林火次数Ⅱ区>Ⅳ区>Ⅰ区,2016-2019年Ⅳ区>Ⅱ区>Ⅰ区。2012-2019年平均火灾下降率排序为GDP缓冲区>水系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道路缓冲区。GDP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Ⅲ区、水系缓冲区Ⅰ区森林火灾数量下降率最高,分别是89.74%、83.67%、80%。因此,森林火灾防控管理优先级为道路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水系缓冲区>GDP缓冲区;可优先考虑道路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Ⅱ区、水系缓冲区Ⅲ区、GDP缓冲区Ⅰ区的森林火灾防控。研究可为文山州及云南省森林火灾防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类型,滑带的性质对于这类滑坡具有控制作用,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成为这类滑坡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基岩顺层滑坡分布与滑带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将滑带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通过滑带形成过程中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的性质对比,研究滑带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岩石矿物组成和含量、微结构和连接特征、矿物微观演变、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滑带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s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China is divided into six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the tropical zone, the subtropical zone,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the mid temperate zone, the cold temperate zone,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vertical temperature zone. Six representative c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ix temperature zones are chosen and their different climate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GSHP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rst four temperature zones above, but not the cold temperate zone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vertical temperature zone. However,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different GSHP systems should be designed and built.  相似文献   

15.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功  贺虎  张永兴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964-1968
考虑巷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静力作用,提出了围岩松动区包含破碎区和塑性软化区两个部分。首先在围岩的瞬间卸载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产生张拉裂隙破坏区,随后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产生拉剪复合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软化区是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随围岩变形的增大逐渐形成的。同时,根据弹性力学知识,得到巷道围岩由于开挖扰动和原岩应力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场和位移场,提出了破碎区半径的求解方法。根据破碎区围岩应力的分布及残余强度理论,得到破碎区对塑性软化区的支撑反力,再利用塑性区的应力计算公式,得到了确定围岩松动区半径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际监测对比表明,松动区的半径与现场实际观测到的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6.
沈钢 《煤气与热力》2007,27(5):89-90
以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为例,探讨了在开发区、新区建设过程中规划供热热源的思路。各地新建开发区、新区供热热源的规划应遵循分段实施、逐步完善、按计划投资及根据需要将主要资金用于开发区、新区建设成熟期的原则,非常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深埋巷道分区破裂化机制   总被引:6,自引:17,他引:6  
深部巷道外部受到远场原岩应力的作用,而内壁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内压作用,开挖过程是动力问题,其运动方程可以用位移势函数来表达。通过对运动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进而求得其通解。根据弹性力学知识和边界条件得到巷道围岩由于开挖扰动和原岩应力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场和位移场。当该弹性应力场满足破裂条件时,岩体发生破裂,位移不连续,形成破裂区。结合断裂力学知识,确定破裂区岩体的残余强度和产生破裂区的时间,进而确定破裂区和非破裂区的宽度和数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分区破裂化的产生跟开挖速度与岩石强度有关。该研究可为深部岩体的开挖和支护设计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宏光 《暖通空调》2006,36(10):70-74,124
使用DeST软件对办公建筑两个空调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指出供暖期内外区合用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内区房间室温过高,能耗增加,外区房间的室温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内外区独立设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各房间室温能满足设计要求,且能耗较低。对内外区合用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亚彬 《城市建筑》2014,(11):387-387
随着城市的发展,河岸带独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岸带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对河岸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从学科角度,对河岸带的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最后,总结了河岸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慧玲  付祥钊 《暖通空调》2012,42(7):119-124
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冷热耗量的气候指标,提出了以采暖度日数HDD18、空调度日数CDD26、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冬季太阳辐射热量、夏季太阳辐射热量、冬季含湿量和夏季含湿量8个气候指标作为建筑节能气候区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对我国270个城市进行了建筑节能气候区划,划分为严寒干热高辐区、严寒凉爽高辐区、严寒无夏区、寒冷微热区、温和炎热湿润区、温和凉爽区和阴冷湿热区,介绍了这7个气候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和主要的地理范围,明确了各区的建筑节能重点和适宜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