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LED广告屏在城市中广泛使用,但居住区周围布置的LED广告屏在夜间对居民形成了强烈的色光侵扰。为了明确LED广告屏形成的色光侵扰程度及其防控措施,以北京、天津地区17处LED广告屏及受其侵扰的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展开主观问卷调查,并现场测试LED广告屏侵扰光的色坐标、亮度等参数,获得187份调查问卷及288组测试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主观问卷和测试数据,明确了LED广告屏的主要侵扰因素为LED屏与居住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LED屏侵扰光亮度水平及其数值变化和LED屏的光色交替变化,提取了各侵扰色光的波长及亮度数值范围,提出了对LED屏幕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照明的发展与LED的广泛使用致使居住区室外光环境日益明亮,且常见彩色光,居民的室内休闲娱乐活动所受到的影响也日见显著。从居民的主观感受出发,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得出正常室内照明情况下城市照明色光对居民看电视的干扰阈值,包括表征居民视觉感知的"明度阈值"和表征光源实际情况的"亮度阈值"。讨论了城市照明色光对居民室内活动干扰的季节差异、性别差异和色调差异,并对阈值结论的应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蓄光自发光标志表面发光亮度随时间的变化 ,探讨了相关性能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差异 ,对于消防工程应用蓄光自发光标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发光材料具备无需其他能源供应在黑暗中自发光的性质。蓄光涂料是自发光材料的一种,不仅有装饰和保护作用,还能储存光和发出可见光。蓄光涂料的发光亮度和余晖时间与自然气候有密切关联,在自然气候中暴露一段时间后均有一定的下降。本文以耐人工气候老化试验、耐沾污试验探究老化时长及物理沾污对蓄光涂料发光亮度和余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照母山森林公园的夜间光环境设计全过程为例,探讨灯光对城市生活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园内鸟类、植物的分布区域及趋光属性进行调查分类,沿着对动植物干扰最小路径,考虑夜间骑行与步行的安全,以园中花、草、树、月为素材,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能耗、无侵扰光的"月光"照明投影系统,解决了人工光对动植物侵扰这一难题;以"星光"照明为题,通过布光优化、精确控光及智能控制系统的运用,大幅度降低了山脊照明的整体亮度及能耗、延长了照明设施的使用寿命。在保证视看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城市地标高亮度照明所引发的光污染;为城市森林公园夜间光环境设计中如何平衡人与生态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邹勇 《消防与生活》2009,(11):48-48
一是慎始。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任何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无一不与当初不慎而湿了“第一脚”有直接关系;第一道“防线”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所以,面对权、钱、色等腐败因素的侵扰,广大民警必须坚定意志,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才能清正廉洁,永葆本色。  相似文献   

7.
天然采光的基础是天空亮度分布,而参考天空分类是确定天空亮度分布的前提。结合IDMP重庆光气候观测站1 min光气候观测数据,通过对影响天空亮度分布的气象参量研究分析,确定容易被肉眼观测识别的云量、日面状况、水平区域到天顶亮度渐变状况等气象参量是影响参考天空分类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将参考天空划分为6类天空类型。  相似文献   

8.
具体某地区隧道洞外景物亮度参考值的确定一直缺乏方便可靠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隧道照明的实际需求,以重庆地区一年的光气候实测数据为依据,首先以垂直面照度映射洞外景物亮度,分析它的各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不同朝向垂直面转换发光功效和晴朗指数及太阳高度角的数学模型。经过与重庆地区其他年份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光气候数据中长期连续的水平太阳辐射及天气状况的观测,该方法可快速且相对精确地确定洞外景物亮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不太理想,通过对其中两间多媒体教室天然采光以及天然采光辅助人工照明情况下教室内桌面照度、黑板照度、投影大屏幕亮度等进行了测试.对投影大屏幕清晰度予以了主观评价。最后,为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的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景灯光是水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光的明暗(亮度)、光的色彩、光的投射方向和光束效果等表现手段及其动态组合等,必须使用灯光控制设备对灯具实施良好的亮度控制、色彩变换、光束运动等控制才能实现。所以任何一个水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和他营造出的充满想象力的水景,都必须以优质的灯光设备为重要的物质基础。灯光控制系统是水景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翁季  潘贝贝 《室内设计》2013,28(6):10-14
隧道出入口区域亮度悬殊,历来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在隧道接近段采取一定的减光措施,形成一个光过渡带,可优化行车环境,保证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措施相关研究的分析,论述了减光措施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针对国内减光措施的应用现状,简要论述了隧道洞口的减光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位移与失稳动因与机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卸加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将降雨量的变化作为滑坡的卸加载参数,相应平均位移速率的变化值为卸加载响应参数,由此确定的位移卸加载响应比作为位移动力学参数,根据堆积层滑坡位移动力学规律论证了该位移动力学参数在滑坡预测预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立卸加载响应比预测模型.以新滩滑坡分析为例,运用卸加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对新滩滑坡关键部位监测点A3、B3进行了卸加载响应比计算,发现这两点的卸加载响应比时序曲线均在失稳前发生突变,其突变时间与边坡实际失稳时间完全吻合.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卸加载响应比理论是可以应用于堆积层滑坡中短期预测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路隧道的不断修建,隧道运营消耗的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对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而言,洞外亮度值是一个关键性参数。驾驶员从较亮的洞外环境到较暗的洞内环境时,通常会产生"黑洞效应",为此入口段亮度必须提高到一定水平,这必定会消耗巨大的电能,因此进行隧道洞外减光是节约隧道照明电能的有效途径。在已运用的隧道洞外减光结构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绿色减光形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结构物顶部透光率对棚下路面照明效果的影响,得到当顶部透光率为2%~3%时所达到的减光效果最好。研究结论对于今后公路隧道洞外减光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边坡动态稳定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稳定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对于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动态稳定分析研究不多。因此,研究将坡体重点区域的黏聚力作为动态参量,实现边坡体动态稳定分析评价。基于GIS三维滑坡分析模块,结合实时固有振动频率对黏聚力参量进行调整,实现坡体更加客观的强度折减。固有振动频率与滑坡黏聚力关系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数值分析中参数选取和调节的困难。通过试验和实际边坡的应用,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动态数值分析,避开了极限平衡法主观缺点,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在充分考虑边坡的空间特性的同时,也能客观评价强度折减情况,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目前在夜景照明设计中形成的几种光污染的现象,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照明设计应该同时处理好明与暗、光与影的关系。不要处处追求亮,这样不但容易形成光污染、增加能耗,而且也不是一种美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多具有能耗大的弊端,导致照明电耗成为公路隧道运营的沉重负担。利用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结合LED灯具进行隧道照明设计,是公路隧道照明节能发展的新方向。为研究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辅助隧道照明的光环境特性,选取了一条长160 m的原型隧道结构开展照明试验,根据试验得出了不同色温LED光源下隧道内壁面与路面亮度、光源光谱与显色指数及小物体可视距离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反射率较大,隧道侧壁涂装该材料后,壁面亮度与地面亮度比提升至1.3~1.4,增加了背景、路面与物体间的亮度反差,有利于提高司驾人员的视觉功效、增加司驾人员的视反应能力。LED光源色温为3 500~5 500 K时人眼感官最为舒适,且色温为3 500 K时光源功率较多地分布在波长480~580 nm区间、显色指数最高,隧道内小物体的可视距离最大,此时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的增光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辅助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照明设计相关标准和理论研究入手,对建筑表面照明的亮度,所用灯光的颜色和照明的动态效果等因素进行了论述,得出了这三个物理参量的联系和具体的量化数值,为今后的照明设计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某轻型柔性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轻型、柔性钢结构人行天桥为工程背景,对该人行天桥进行了现场动力测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天桥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模态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结构振动频率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这一关系及动力实测结果,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了天桥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此基准有限元模型对该结构今后的加固改造及振动状态评估具有宝贵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