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DLVO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浮选行为及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可浮性较差,六偏磷酸钠可很好地抑制蛇纹石上浮。机理分析表明,六偏磷酸钠通过与蛇纹石表面Mg2 作用吸附于蛇纹石表面,并使其更加亲水,从而达到抑制效果。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可改变蛇纹石微粒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浊度测定、ζ电位测定和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蛇纹石与黄铁矿间的异相凝聚/分散及其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7~10.2, 蛇纹石与黄铁矿表面间静电力表现为引力, 颗粒间的异相凝聚严重, 且当蛇纹石量占黄铁矿量5%时, 就会显著降低黄铁矿回收率。原因是蛇纹石异相凝聚于黄铁矿表面, 不仅自身的可浮性差, 还会降低戊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增加捕收剂用量或添加六偏磷酸钠均能有效改善黄铁矿的浮选。六偏磷酸钠可以使蛇纹石表面ζ电位由正转负, 有效减弱异相凝聚。  相似文献   

3.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及Zeta电位分布、扫描电镜观测等研究手段,考察了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镍黄铁矿浮选分离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了六偏磷酸钠对矿物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镍黄铁矿/蛇纹石浮选体系中,蛇纹石的存在降低了镍黄铁矿的回收率,而加入六偏磷酸钠使镍黄铁矿的浮选环境得到改善,回收率上升.机理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镍黄铁矿浮选中抑制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蛇纹石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解释了几种常用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主要通过生成亲水性的配合物,改变蛇纹石的表面电性而起分散和抑制作用;羧甲基纤维素主要通过氢键有与蛇纹石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吸附而起絮凝和抑制作用;提出了在镍黄铁矿浮选中选用抑制剂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借助吸附量、ζ-电位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和硝酸铅对矿物表面、矿物表面电性、CF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量的影响以及CF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六偏磷酸钠低浓度时,矿物可浮性的变化可能与六偏磷酸钠对矿物晶格中的金属离子的溶解关系不大,而与其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有关.六偏磷酸钠不同程度地增高矿物的动电位负值,降低矿物对CF药剂的吸附量;铅离子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吸附作用,并不同程度地活化矿物,降低矿物的动电位负值,提高矿物对CF药剂的吸附量;水玻璃可有效地消除铅离子对石英的活化作用;CF药剂通过其中的O 、O 与矿物表面上的金属离子螯合而形成O·O型五元环表面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谭欣  李长根 《矿冶》2004,13(3):23-29
借助吸附量、ζ-电位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和硝酸铅对矿物表面、矿物表面电性、CF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量的影响以及CF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六偏磷酸钠低浓度时,矿物可浮性的变化可能与六偏磷酸钠对矿物晶格中的金属离子的溶解关系不大,而与其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有关.六偏磷酸钠不同程度地增高矿物的动电位负值,降低矿物对CF药剂的吸附量;铅离子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吸附作用,并不同程度地活化矿物,降低矿物的动电位负值,提高矿物对CF药剂的吸附量;水玻璃可有效地消除铅离子对石英的活化作用;CF药剂通过其中的O 、O 与矿物表面上的金属离子螯合而形成O·O型五元环表面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沉降试验、溶解试验,吸附量测试和zeta电位测试,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甲基纤维素对微细粒蛇纹石的絮凝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对蛇纹石颗粒的沉降具有一定影响,高温条件下蛇纹石颗粒的热运动较快,沉降速度较慢。甲基纤维素对蛇纹石的絮凝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在25℃时,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蛇纹石表面,吸附量较低,絮凝作用较弱,蛇纹石颗粒沉降速度较慢;温度为65℃时,甲基纤维素从溶液中析出,沉积在蛇纹石表面,吸附量较大,产生较强的絮凝作用,从而使微细粒蛇纹石沉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通过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SEM-EDS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蛇纹石浮选行为及其表面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浮选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聚丙烯酸钠能有效抑制蛇纹石上浮,在加入24.7 mg/L的聚丙烯酸钠后,蛇纹石的浮选回收率由36%下降到10%;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能够显著降低蛇纹石的表面电荷;红外光谱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在蛇纹石表面有明显的化学吸附。机理研究分析表明,聚丙烯酸钠通过与蛇纹石表面上的Mg2+作用对蛇纹石产生絮凝作用,改变蛇纹石颗粒的分散状态,从而实现对蛇纹石颗粒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沉降试验、动电位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了羧化壳聚糖在蛇纹石/镍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聚集/分散作用,研究了羧化壳聚糖对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蛇纹石颗粒通过异相凝聚罩盖于镍黄铁矿表面上,降低镍黄铁矿表面疏水性能,影响其可浮性;羧化壳聚糖消除了镍黄铁矿与蛇纹石颗粒间异相凝聚,提高镍黄铁矿/蛇纹石体系中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在pH为8.5时,羧化壳聚糖对镍黄铁矿/蛇纹石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显著,并且强于羧甲基纤维素;荷正电的蛇纹石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荷负电镍黄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羧化壳聚糖加入显著改变蛇纹石表面电性,使镍黄铁矿与蛇纹石颗粒间由静电吸引变为静电排斥,表现为异相分散,从而提高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以蛇纹石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矿物浮选、Zeta电位分析、捕收剂吸附量测定和溶液化学计算,进行了草酸抑制Cu(Ⅱ)、Ni(Ⅱ)离子对蛇纹石的浮选活化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H6时,Cu(Ⅱ)、Ni(Ⅱ)能够有效地活化丁基钾黄药对蛇纹石的浮选,而草酸能够有效抑制这一活化作用;Cu(Ⅱ)、Ni(Ⅱ)能够提高蛇纹石表面的Zeta电位,草酸的存在能够降低其表面Zeta电位;丁基钾黄药几乎不在纯净的蛇纹石表面吸附,Cu(Ⅱ)、Ni(Ⅱ)的存在能够大幅度提高丁基钾黄药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草酸则能有效地降低其吸附量。通过相关体系的溶液化学计算发现,在pH 9~10的范围内,Cu(Ⅱ)、Ni(Ⅱ)主要以Cu(OH)(s)和Ni(OH)(s)的形式存在,通过沉淀罩盖活化蛇纹石的浮选;草酸能够有效地络合稳定矿浆中的铜、镍羟基络合物,从而抑制其对蛇纹石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浮选试验、Zeta 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和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考察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多时会对煤泥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高岭石含量达到20%,精煤回收率降低18.70%;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抑制高岭石上浮而对煤影响较小,高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失去选择抑制性;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000g/t时,能使煤和高岭石的Zeta电位分别从-25mV、-39mV移至-32mV、-57mV,增强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同时,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大分子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能。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研究了乙黄药体系中,矿泥分散剂六偏磷酸钠、碳酸钠、CMC、DB-6024、DB-60、DB-504、DB-503在不同用量和不同酸度下对利蛇纹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得出DB-504、DB-503、DB-60、碳酸钠、DB-6024对利蛇纹石的活化作用依次减弱,而六偏磷酸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CMC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乙黄药、六偏磷酸钠、CMC、DB-503与利蛇纹石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某硫化铜镍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采用一粗一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铜镍混合浮选流程,使用碳酸钠做pH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做抑制剂,混合黄药做捕收剂,处理该矿石,得到了混合精矿含镍10.89%、含铜4.27%,镍回收率81.61%、铜回收率85.03%的指标,氧化镁含量低于6.8%,产品质量符合冶炼要求。对六偏磷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在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分散蛇纹石与硫化矿物,降低蛇纹石对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而羧甲基纤维素能抑制含镁硅酸盐矿物的上浮,实现硫化矿物与含镁硅酸盐脉石的浮选分离。因此,在含有多种镁硅酸盐脉石矿物的硫化铜镍矿中同时使用六偏磷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是该类矿石高效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低品级菱镁矿矿石的选矿提纯提供参考,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捕收剂油酸钠和十二胺用量、矿浆pH以及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对菱镁矿及其伴生矿物白云石、蛇纹石、滑石、石英可浮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指出可以采取先在自然pH条件下通过十二胺反浮选除去石英、滑石和部分白云石,再在pH=11并添加适量六偏磷酸钠条件下通过油酸钠正浮选将菱镁矿与蛇纹石和剩余白云石分离的方法来有效降低菱镁矿矿石中杂质伴生矿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在单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量热法和吸附量测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和闪锌矿的作用效果,旨在从热动力学角度阐释六偏磷酸钠的抑制作用机理,为铜锌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依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H=9时,浓度为2×10-4 mol·L-1的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与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有较好分离效果,与不添加六偏磷酸钠相比,黄铜矿浮选回收率由95.15%小幅降至90.77%,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浮选回收率则由85.13%大幅降低至28.51%。微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乙硫氮在黄铜矿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95 kJ·mol-1和57.28 kJ·mol-1,经六偏磷酸钠作用后,乙硫氮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的表观活化能分别升高了13.07%,37.08%,而表观活化能差值则显著升高了80.72%。这表明乙硫氮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六偏磷酸钠可以显著增大了乙硫氮在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难度,而对乙硫氮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从而扩大两者的可浮性差异,吸附量测试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十二胺对磁铁矿和绿泥石的捕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可浮性研究和电动电位测定试验表明:只有当介质pH值大于磁铁矿和绿泥石的PZC时,十二胺才能有效捕收上述矿物;十二胺与磁铁矿和绿泥石的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六偏磷酸钠与磁铁矿和绿泥石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化学作用,它的存在可明显地改变磁铁矿和绿泥石的电动电位并强烈抑制其上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