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钻孔岩心、野外露头和测录井资料对四川盆地西北部剑阁-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储集岩类为残余颗粒云岩、细-粉晶云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扩溶)残余粒间孔、晶间(溶)孔为主,裂缝少见;储集层孔隙喉道以缩颈喉道、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以残余粒间孔和管状喉道、片状喉道的组合最好;储集层物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中孔中渗,局部存在高孔高渗层。储集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两种,优质储层以裂缝-孔隙型为主,飞一段鲕粒云岩储层主要为"中孔中渗"和"高孔中渗",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3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长63储集层不同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试采资料,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和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储集层喉道发育最好;伊利石胶结—粒间孔相、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溶蚀相储集层孔喉半径较小,储集层连通性差—中等;伊利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碳酸盐矿物胶结致密相储集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不同成岩相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集层渗流和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深层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储集层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长石、岩屑、胶结物等不稳定组分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储集层物性分布受碳酸盐等的胶结、溶蚀及异常高压带分布的控制。孔隙度参数演化分析表明,储集层初始孔隙度为36.75%,压实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40.49%,胶结-交代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37.25%,后期溶蚀、溶解过程孔隙度增加率为17.88%。储集空间中原生孔隙占总孔隙的55.03%,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的44.97%。孔隙度计算过程中误差率为0.96%,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颗粒分选系数。图7表1参28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聚集于中深层古近-新近系,其储集空间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并形成5类储集空间组合。具有储渗意义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不甚发育,而次生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发育。除了油源流体外,大气降水可能在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多层段发育的礁滩体解剖为例,研究不同类型礁滩储集层孔隙成因和非均质性,分析其有效储集层分布规律。礁滩储集层可分为生物礁和颗粒滩两大类:前者与生物格架有关,多形成镶边台缘,可细分为台缘生物礁和台内生物礁储集层;后者与生物格架无关,在缓坡型碳酸盐台地多受海平面升降控制,由滩体迁移形成广布的颗粒滩,在陡坡环境有台缘颗粒滩和台内颗粒滩之分。礁滩体储集空间主要形成于同生期和埋藏期两个阶段,同生期孔隙受原岩骨架和与层序界面有关的溶蚀作用控制,而埋藏期孔隙发育和分布则与同生期孔隙发育和分布密切相关,具有继承性。礁滩储集层具强烈非均质性,有效储集层分布比较复杂,对礁体而言,向上变浅旋回顶部的台缘礁和与礁共生的生物滩是孔隙发育主体,独立滩体向上变浅旋回顶部发育的颗粒滩也是孔隙发育主体,且与致密层间互分布。总体而言,颗粒滩储集层规模大于且物性好于生物礁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岩心观察以及对油井资料、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存在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砂体。讨论浊积砂体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各微相砂体的孔渗特征,认为主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原生微孔隙、微裂缝4种类型储集空间;内扇主水道和中扇辫状不道砂体的储集较好,而中扇辫状水道前缘砂体和外扇内的砂体粒度较细,杂基含量较高,原生孔隙小而少,因而其储集性能相对较差;成岩作用对浊积砂体物性的改造明显,压实、胶结及黏土填隙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则有利于孔渗性的改变。评价认为,沙三中亚段储集层为中低孔低渗型的中等储集层,这是沉积-成岩演化中埋藏深、形成时代早、成岩作用较强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侏罗系煤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是其主要的储集层类型.作者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例,分析了煤系地层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成因机理及储集特征,并对有利储集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煤系地层砂体的原始储集层质量较高,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高岭石胶结作用降低了砂岩储集层的孔渗性.煤岩对砂体孔隙演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在早成岩期促进孔隙的破坏,而在晚成岩期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形成.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微孔和裂缝;喉道类型主要为缩颈型喉道、窄片状喉道、细管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具有两种基本孔隙结构类型,即大孔细喉型(属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和小孔微喉型(属中孔特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煤系地层有利储集带主要分布于烃源岩厚度大的深埋藏区、粗相带区及不整合面以下的淡水淋滤区.  相似文献   

8.
桃七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其储层主要是石盒子组盒8段。通过岩心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盒8段的储集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岩性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胶结物以泥质、硅质和凝灰质为主,总胶结物含量一般不超过15%;其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主要包括原生及残余孔、粒间溶孔、粒内微溶孔等,有少数的微裂缝存在;喉道类型主要以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小孔喉、分选差、排驱压力高、连续相饱和度偏低和主贡献喉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对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的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盆地石炭系存在砂岩和碳酸盐岩2类储集层,砂岩储集层在经历了机械压实和早期胶结(丧失大部分原生孔隙)→溶解(形成次生孔隙或扩大残余原始粒间孔)→晚期再胶结(丧失部分次生孔隙和残余原始粒间孔)→含铁矿物的褐铁矿化(进一步丧失孔隙和残余原始粒间孔)→残余原始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裂隙(现存孔隙)成岩和孔隙演化后处于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B期,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孔隙类型复杂,物性普遍较差,但差中有好;碳酸盐泥经历了2种成岩演化:一是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形成泥、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再经溶解、胶结、重结晶作用,使之局部白云岩化;二是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形成含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泥-粉晶颗粒灰岩,再经溶解、胶结、重结晶作用,使之局部白云岩化,之后处于浅-中埋藏阶段和深埋藏阶段,其孔隙普遍较少,物性差,个别层段发育溶洞。  相似文献   

10.
运用岩心、薄片、物性、测井等资料研究发现,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具有在顶面以下100m内的基质孔隙及宏观孔洞缝叠合发育的特征.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形成的非选择性溶蚀孔隙则对良里塔格组顶面以下100m内的礁滩复合体进行叠加改造,是形成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埋藏阶段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沟通了孔隙,成为多种流体的运移通道,而流体对基质岩块进行溶蚀或者抑制胶结,则改善了深埋碳酸盐岩的储渗条件.研究区孔隙的演化经历了8个阶段.其中,埋藏期的3期油气运移与孔隙发育的3个阶段时空配置关系较好,形成了塔中地区超深层奥陶系礁滩复合体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2.
颗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演化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古生界及三叠系颗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分析,以储层动态发育演化为主线,研究其主控因素,认为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演化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三大地质因素的联合控制。探讨了沉积古地理、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等因素对滩相储层发育与演化的影响,指出发育于海底古地貌高地上的浅水高能台缘滩和台内滩决定了滩相储层的原始空间分布,而海平面下降半旋回则有利于滩相储层的发育与演化,滩相沉积物的早期白云岩化有利于形成孔渗性较好的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以及与油气运移同步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滩相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这可以为滩相颗粒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模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地质框架。  相似文献   

13.
颗粒碳酸盐岩测井相及其对滩相储层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的优劣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微古地貌起伏所控制,而测井相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由台地内次一级古地形起伏控制的沉积分异作用。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为例,分析了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A层的测井相类型、特征及测井相分布,指出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箱型、钟型+漏斗型的地区是强水动力条件下滩核微相的测井响应,反映古地形相对高处,储层发育好;而曲线形态呈指型和尖峰型的地区则为滩间洼地或滩缘微相的响应特征,反映古地貌相对较低,储层发育差,认为颗粒碳酸盐岩测井相研究是准确解释标志层岩性的重要手段,而解释成果则是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和沉积期微地貌 恢复研究的必要依据,也是碳酸盐岩隐蔽滩相薄储层预测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使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相岩类储集性得以改善的白云岩化作用,滩相白云岩化储层的储集性及孔隙白云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指出,以龙会场——福成寨——福禄场形成的三角地带是滩相孔隙白云岩储层分布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地震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塔东)古城—肖塘台地—盆地过渡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类型、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盆地构造演化、岩性特征、地震相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类型及特征,建立了4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寒武系纽芬兰统—黔东统肖尔布拉克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东部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针对该层系白云岩储层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钻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产层的储层类型、特征、主控因素及展布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认为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主要发育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潮坪相膏云岩储层。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以及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上段,岩性以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藻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为主,明显受岩相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层间岩溶作用改造优化。潮坪相膏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及沙依里克组下段,岩性以含膏云岩、泥粉晶云岩、膏云质角砾岩为主,明显受岩相及裂缝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微孔型储层。目前而言,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储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9.
川中—川北地区的风险探井角探1井、蓬探1井、川深1井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钻遇厚层鲕粒白云岩,测井解释气层厚17 m,证实了盆地内沧浪铺组发育优质滩相白云岩储层,可形成气藏。为了明确颗粒滩分布范围,需对沧浪铺组,特别是其下段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钻井、野外剖面及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统计,系统性编制单因素图件,综合分析认为沧浪铺组总体表现为西部古隆起区薄、裂陷区及盆地边缘厚、东南缘盆地相地层薄的特点,下段沉积在德阳—安岳裂陷中南部地区厚度较大。沧浪铺组下段可分为6种沉积相,自川西向黔东南地区依次为三角洲相、碎屑潮坪相、台洼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及盆地相。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碳酸盐岩台地相中的高能颗粒滩亚相,经白云化作用更有利于形成规模储层,主要发育在川北—川中地区。经历早期、晚期加里东运动,川北—川中地区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0.
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对该区嘉陵江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高效勘探。综合运用测录井资料及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压汞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三类沉积相,并进一步可划分为滩间海、台内滩、局限潟湖、局限潮坪、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等六个亚相和相应若干微相。其中,台内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中的云坪微相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沉积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带,嘉陵江组储层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组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云岩、其次为晶粒云岩,部分样品孔隙度小于2.00%,大部分样品孔隙度为2.00%~10.00%,平均为2.00%;渗透率为0.001×10–3~1.000×10–3μm2,平均为0.230×10–3μm2,总体属低孔、低渗储层,以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