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结合油库加油站的防雷、防静电接地形式的实际,分析并指出了在油库加油站使用中的局限性,认为该测试仪仅适用于单点独立接地系统的检测,在当前大都对油罐和其他设备建成地网连接的油库加油站使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可用于对接地网的安装质量与接触情况的检测和其他场合。  相似文献   

2.
谈几种常用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石油库、加油站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办法及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的工艺要求,保证石油库、加油站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加油站用工数量受限、安全管控不断升级、人工检测加油站设备静电导通性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管理需要的状况,在简要介绍了加油站静电产生的来源、静电的积聚与释放、防静电的主要方法和措施、静电导通性的可靠性检查以及静电导通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导通静电两个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静电监测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加油枪和卸油接地全天候监测和管控,系统可集成性高,具备数据保存、查询、传输功能,异常预报警功能,联动控制功能,为加油站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操作,减少了日常巡检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提升了加油站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许多加油站加油机存在着外壳接地不正确的电气隐患,对加油站电气设备错误的接地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供电系统先天不足的"零点漂移"现象是对加油站安全管理的潜在危害,提出了应将原来的TN-C供电系统改造为TN-S供电系统,若客观条件不允许,至少应将供电系统改造为TN-C-S供电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油站的静电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静电的产生和释放的条件,在加油站形成静电危害的条件是有静电积聚、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和静电的火花放电。指出要防止加油站的静电危害,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降低静电的产生量;二要确保防静电接地达到规范要求;三是尽量避免可燃气体爆炸混合物的出现和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员工的基本功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油库加油站中,油槽车装卸油时的静电保护还存在着缺陷。虽然现有的接地手段各有所长,但无法测出接地是否可靠。当油槽车上没有接地工作面,或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接地效果下降,以及接地工作面上积有漆  相似文献   

7.
加油站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着火源管理与控制、设备和生产工艺安全、静电接地、外来因素以及职工消防知识培训,防火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加油站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加油站火灾事故的成因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说明了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希望通过加深了解火灾事故的原因、规律、消防知识,强化预防和安全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加油站建设的选点、建设文件的报批、施工图设计与审批手续等流程,指出了加油站建设在土建、油罐、工艺管线、轻钢结构罩棚、防雷防静电接地的制作与施工安装、水电安装、装饰工程以及加油机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为加油站的合规快速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由加油站运营中出现的设备使用问题,提出了加油站工艺的概念,说明了做好加油站工艺管理的意义,提出从工艺设计和项目施工、工艺设备的选型与使用维护、作业的规范与优化等方面做好加油站工艺管理的措施,以保障加油站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1.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加油站安全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加油站安全管理的运行特点,提出了加油站安全评价指标因素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加油站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从管理、人、设备、操作、平面布置和周边环境六个方面考虑,采用此模型对某加油站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具体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驱往复式压缩机组是天然气加气站的主要耗能设备,也是加气站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所在。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是合理表征、科学评价加气站能效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天然气处理和输送系统中通用的压缩机组效率测试和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压缩机出口压力恒定的工况,并不适用于加气站压缩机出口压力和温度实时变化的工况。为此,根据热力学理论,采用焓差法计算压缩机组输出的有效总能量,用输出的有效总能量与机组耗电量之比计算加气站压缩机组的平均效率,并采用该方法对加气站压缩机组进行现场测试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理论计算方法虽然较为精确,但可操作性较差,现场测试时几乎无法操作;②该加气站压缩机组平均效率的计算方法具有所需测试参数少、计算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更加适用于现场测试和工程应用。结论认为,相关监测部门可依据该计算方法来测试、计算、评价加气站压缩机组的能效水平,为加气站制订效率提高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从而加快推进加气站的节能降耗工作。  相似文献   

13.
加油站属于事故高发区域,存在危险因素较多,单一的安全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加油站的危险程度。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体、切实可行,分析、归纳了目前加油站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某一加油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评价,对比分析了相应的评价结果,总结了两种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提出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思路,使之互相补充,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危险程度,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极大限度降低、转移、消除加油站的危险因素,为加油站安全作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系统观的思想上,建立了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将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转换为等价的仿真模型,编制了集气站系统生产过程仿真软件,针对实际工艺流程,应用适当的仿真方法对集气站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运用仿真来研究和设计集气站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某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压气站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TNT当量系数法对压气站内泄漏天然气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了评估,预测其对周围敏感目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站场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在采取各种安全措施补偿后,压气站及压缩机组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均降低,危险程度均降至"较轻"。针对天然气压气站场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加气站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天然气加气站成本很高,合理选择建站方式至关重要。根据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利用投资效果系数对不同天然气加气站的初始投资进行了折算,并引入费用年值法对不同加气站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物理意义直观,全面考虑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两种因素,避免了因不同方案中设备使用寿命各异而造成的计算不便。计算结果表明,LNG加气站和 L CNG加气站的费用年值分别仅为 CNG加气站的30.5%和56.7% ,3 种建站方式中LNG加气站经济性最好,在一定条件下可优先建立LNG加气站。  相似文献   

17.
应用API 581对输气站场进行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专门针对输气站场的风险评价方法还不多,现有的手段也只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得出定性的评价结果,然后按照评价结果对照得出整改方案。为此,对输气站场的定量风险评价工作提出了一套新方法,得到了定量的和更加客观的风险排序,为管道站场的完整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以陕京输气管道榆林压气站为例,应用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581(基于风险检测的基本源文件)对站内设施进行了风险评价,计算了站内设备和管线的失效后果、失效概率,得到了定量风险值,进而分析了风险值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输气管道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湿气集输管网运行过程中,积液会降低管输效率,加剧管道腐蚀,引起管网节点压力升高。针对某气田集输系统建立管网积液模型,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管网输气量、气体质量含液率、集气站出站温度、集气末站进站压力对管网积液量及积液分布的影响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运行参数对积液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输气量的降低、气体质量含液率的增加、集气站出站温度的降低和集气末站进站压力的上升,均会引起管网积液量和积液管段数量增加。运行参数对积液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网输气量、集气末站进站压力、气体质量含液率、集气站出站温度。输气量对积液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将为积液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酸性气田的现场管理并深入开展三基工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光气田采气岗标准化工作流程及员工标准量化考核新的管理办法,介绍了采气岗标准化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及岗位员工标准量化考核的实施细则,并将这两项管理办法在某集气站和普光采气区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这两项标准量化办法促进了集气站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高酸性气田的现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种类,提出要做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必须提高服务水平,转变经营方式,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开拓非油品业务市场,指出加油站今后应朝着综合服务社区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